2015-12-06|撰文者:邱家琳
天氣炎熱時,人們會喝青草茶消暑降火,被蚊蟲叮咬,則抹青草膏止癢。今年,樹火紀念紙博物館為了推廣青草文化,以「巷弄裡的青草林」為題,用藥草與紙張創作,把剝皮寮歷史街區變成一座「藥草博物館」,展覽展至12月15日。
樹火紀念紙博物館將白色紙張搓揉,創作高低起伏的島嶼,上頭插著塗有白色顏料的樹枝,每座島嶼之間擺放蘆薈、紫蘇、洛神、薄荷等藥草,整個展間宛如培養藥草的溫室。若參訪遊客沿著白色森林的小徑前進,不只能透過解說牌認識各種藥草,還能聞見不同的青草氣味。
這座想像中的「青草林」以藥草的種植地點、萬華青草巷的歷史為靈感創作。過去,採草人在河川的沙洲種植各種藥草,採集後再運到萬華青草巷販售,而青草巷的發展與鄰近的龍山寺有關,人們生病時,常去龍山寺求藥籤,再到旁邊的青草店家抓藥。
另外,樹火紀念紙博物館也依據廟宇藥籤的概念,設計四張處方籤與民眾互動。其中,「黯然銷魂帖」的成分是玫瑰一兩、薄荷三錢,能舒緩失戀、鬱悶、心痛的症狀,參訪遊客可以到「巷弄裡的青草林」認識處方籤記載的藥草,直接感受玫瑰與薄荷的香氣。
戴翰泓帶領小學生 創作剝皮寮的新衣服
剝皮寮街區內除了有一座想像的青草林,建築本身也被青草「覆蓋」。藝術家戴翰泓以「紙皮青衣」為題,帶領老松、南門、忠義三所國小學生用紙漿與薄荷、紫蘇、香茅、紅甜烏等四種藥草,共同製造A4大小的青草紙,再把這些青草紙包覆在剝皮寮五個柱子上,替老街製作一件「新衣服」。
「紙皮青衣」雖然是老建築的新衣服,但這件新衣服蘊含青草巷與剝皮寮的歷史。剝皮寮過去是剝除樹皮的地方,戴翰泓扣緊這個概念發想創作,他認為,紙漿的來源是樹木,將青草紙張黏貼在剝皮寮的建築體,有一種樹木循環的概念,而包覆這個動作也像在「療癒」這棟建築物。
這些A4大小的青草紙外表有點像押花,可以看見薄荷、紫蘇、香茅、紅甜烏的纖維。同時,小朋友可以任意選用四種藥草創作,所以每張紙的藥草份量都不同,有的青草紙被紫蘇的色素染黃、紅甜烏的色素染紅,或混合薄荷清涼的香氣。
另外,戴翰泓也讓小朋友使用自己的生活用紙創作。小朋友剪碎考卷、便條紙、廣告傳單後,放入青草紙漿中,不只加深對青草文化的認同感,也讓小朋友的生活融入整個歷史街區。
REFERENCE
REACTIONS
0
0
0
0
0
熱門新聞
1
7個藝術史上被忽略的謬誤:名畫的顛倒展示
紀念漢寶德,南畫廊舉行「漢字:漢寶德現代書法展」
水彩的「流水席現象」—2023桃園國際水彩雙年展「活水」
橫山書法藝術館「弱書道-汪柏成創作個展」 寫時空、畫宇宙 將時間視覺化於空間
橫山書法藝術館「時空題辭」穿梭古今時空以題辭書寫心靈情懷
「出岫-香如故」趙丹綺、黃妙貞香器創作展:以土成石,以石侍香,以香觀氣
新媒體藝術家林珮淳受邀參加愛丁堡大學「台灣光點大師講座」,分享「夏娃克隆」啟示與警世
2023高雄藝術博覽會南島最大藝術盛會,迎來國內外百餘位藝術家
從馬克·羅斯科(Marks Rothko)的紙上繪畫看他走向後期抽象表現的過程
2024年威尼斯雙年展臺灣館公布展名「日常戰爭」,藝術家袁廣鳴以作品隱喻當代生存境況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藝文跨界北美館3C迴廊全新計畫 以紙探索自然與文明的關係,鳳嬌催化室「崎Heterogeneous」
2022-09-16|撰文者:臺北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5050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2024年第11屆X-site計畫首獎由「感想工作室」《林木林》奪得首獎!類比自然,如森林經驗般的自由建築
2023-12-04|撰文者:臺北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