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16|撰文者:臺北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臺北市立美術館(北美館)三樓「3C迴廊」呈現全新年度計畫「崎Heterogeneous」,於9月17日正式開放參觀。本展為北美館首度與樹火紀念紙博物館合作,委請FENKO鳳嬌催化室策劃,針對北美館3C迴廊空間通透、開放、流動的場域特性,以山中奇景為主題,現地製作一處可隨意穿繞、漫步、探訪的奇山異域,邀請觀者潛入未知的崎嶇道路,進行一趟「紙」幻境的體驗。
展場照 :北美館3C迴廊計畫「崎Heterogeneous」,鳳嬌催化室提供,汪德範攝影。
展名「崎」具山路不平、不易行走的意涵,文字拆解的「山」和 「奇」卻延伸出幻境的意象。鳳嬌催化室根據北美館3C迴廊走向,依序規劃「山徑」、「飄浮之境」、「流光」三個主題,各種紙材幻化為自然萬物,小則如土壤、苔蘚、岩層,大則如山壁、巨石,在視覺縮放的過程中展現自然與文明的抽象意涵。另一方面,紙材的透光性反映空間與量體的虛實,而其具輕盈的物理性翻轉原本仿造對象的厚重感,此刻山景似重若輕,於自然和人造物間建立一個殊異的平行時空,觀者宛如行走於異域夢境,隨著當下環境光影的引領、暗示,往返現實與心靈層面,營造全新的身體感受。
展場照 :北美館3C迴廊計畫「崎Heterogeneous」。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紙」作為材料,亦作為空間的結構與溝通的介面而存在;它既是平面的,也可以獨立成為立體雕塑物件。觀者透過「紙」引、或者丟掉「紙」引,置身其中──一個由紙與複合媒材所建構的空間,包含各種紙材纖維的獨特性與大幅度紙張形塑空間的流動感。當光注入紙的纖維交織的孔隙,內外層層穿越室內氣流與紙的堆疊,瞬息萬變,展現了自然溫潤幻化的光影。所見廣闊岩層、色彩流轉與質地變化,在升起與消融的變化之中,往返物理與心理空間的移動,共感山中奇事。
展場照 :北美館3C迴廊計畫「崎Heterogeneous」。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另一方面,策展團隊試圖多樣探尋、挑戰紙材,和劇場服裝設計師李育昇、書畫修復師林煥盛、燈光設計江佶洋等跨界合作,於北美館3C迴廊中讓各異其趣的紙材形式再現展覽命題的意境,以其擅長於紙的再造和重塑技藝,結合如染、揉、撕、摺、塑、畫、裱、曬、壓等工法所衍生的非均質(heterogeneous)創作語彙,運用材質多層次的堆疊、組合和變化重構空間語序,消融虛實再現山中樣貌。鳳嬌催化室總監李依耘表示:「我們欣賞紙的藝術性的同時,也會留意到自身與它共振的頻率,進而意識到紙張就是對世界的提問:提問自身和紙的關係為何?自然與文明的發展如何共生、交融、平衡共存?」
展場照 :北美館3C迴廊計畫「崎Heterogeneous」(局部),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北美館3C迴廊「崎Heterogeneous」開幕合影,左起:臺北市立美術館王俊傑館長(左)、鳳嬌催化室總監李依耘(中)、樹火紀念紙博物館陳瑞惠館長(右)合影。圖 / 北美館提供。
北美館館長王俊傑表示:「3C迴廊坐落於北美館大廳的挑高樓層,中介於展場間形成特殊的交會場所,呈現建築具公眾、開放和藝術的特性。北美館以往邀請單一藝術家進行現地製作,今年嘗試與機構合作的方式,從特定的媒材『紙』發想,對迴廊空間進行研究、實驗與創新,期待在建築、空間、光影、媒材與人等不同形式的匯聚,觀眾置身其中將帶來全新的體驗。」 本年度3C空間計畫「崎Heterogeneous」展覽期間將不定期推出與紙材相關的講座、工作坊等活動,相關資訊請至臺北市立美術館官網 (www.tfam.museum)查詢。
關於FENKO鳳嬌催化室
全臺首座以紙為主題的「樹火紀念紙博物館」成立於1995年,為其館長陳瑞惠承繼父親陳樹火遺願所打造。陳瑞惠運用博物館典藏、研究、展示、教育功能,連結六十年造紙經驗的紙廠團隊,進行研發和運用文創等形式,讓紙張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第三代傳承者李依耘進一步思索紙材如何回應當代社會,並試圖翻轉既定價值與定義,於2018年創立「FENKO鳳嬌催化室」,打造一個催化想法、物件與空間設計的實驗平台,嘗試引入藝術、設計、保存修復與建築空間等領域,跨域發展各種紙材裝置計畫。
「崎Heterogeneous」主視覺。圖 / 北美館提供。
「崎Heterogeneous」展覽資訊
開展日期:2022.09.17 (六)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181號)| 3C迴廊
主辦|臺北市立美術館
協辦|樹火紀念紙文化基金會、樹火紀念紙博物館
策展|FENKO 鳳嬌催化室
詳細資訊 | https://artemperor.tw/tidbits/13469
「崎Heterogeneous」主視覺。圖 / 北美館提供。
REACTIONS
0
0
0
2
2
熱門新聞
1
橫山書法藝術館2023書藝策展工作坊:從策展發掘多面向的書法
帝圖2023十周年夏拍0924盛大登場,溥心畬山水六聯屏及張大千潑彩蜀中四天下重量領銜,古董珍玩聚焦盛唐八世紀三彩立馬
從繁複中見「眾生」之貌:吳士偉的墨韻筆意
續寫「藍騎士」精神:Bluerider ART十年一刻,品牌里程碑插旗於倫敦梅費爾
在走走的過程中探見自我心中的園林景物:邱奕寧作品中現實與想像的情感疊合
超人類主義的狂歡還是禁錮 — 杜達.派耶瓦劇團《布魯斯瑪莉》
文化部「MIT新人推薦特區」暨原民會「原住民族藝術特區」 新銳藝術家十月份登臺北藝博舞台!
「2023 林茲電子藝術節」歷屆最多臺灣作品參加 一展文化科技軟實力
PTT SPACE新展「釘孤枝」:探詢是什麼驅使風格成形?
反映變動中的藝術界線-「書畫/CROSS -集保結算所當代藝術賞: 2022年獲獎藝術家作品精選展」 詮釋創作路徑上的實驗精神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藝術產業
特展藝文跨界文博會看這裡!藝術銀行10周年暨特展「上半場比數10:10」,帶你「藝」窺藝術家創作生涯10年流變!
2023-09-21|撰文者:臺灣美術基金會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