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16|撰文者:邱家琳
人的內心常發生衝突,是因為被各種欲望誘惑,卻又希望自己的行為能符合社會價值。英國藝術家馬克‧渥林格(Mark Wallinger)以心理學家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本我」(id)、「超我」(superego)的理論為靈感,分別創作兩個系列藝術品,讓人能重新檢視自我與社會角色。
追尋「我是誰」的答案,是一輩子的課題。今年,透納獎(Turner Prize)2007年得主馬克‧渥林格以「本我」(id)為題,在英國豪瑟&沃斯藝廊(Hauser & Wirth)展示一系列油畫、錄像、雕塑等作品。展覽展至5月7日。
「本我」是人類原始的慾望與衝動,像憤怒、饑餓、性慾等需求,馬克‧渥林格便以隨興、直覺的方式,用黑色顏料繪製一系列抽象畫《本我》,把圖案弄得「四不像」。他希望人們能憑著過去經驗與情感,想像《本我》是畫了人臉、黑色甲蟲,還是兩隻黑猩猩面對面等各種圖像。
有人認為這系列作品是藝術家的自畫像,因為《本我》每幅畫作的大小都是長1.8公尺、寬3.6公尺,符合馬克‧渥林格的身高與雙臂張開的大小。但也有人覺得這系列作品是仿效達文西《維特魯威人》,以抽象圖案將完美的人體比例搬入畫布中。
相較於追求快樂、慾望的本我,「超我」是有理想、道德感的立場,希望自己能獲得社會認同。馬克‧渥林格用鏡子創作大型裝置藝術《超我》,象徵人透過社會的價值觀與道德感,對照自己的行為舉止,試圖達到更理想的形象。
「超我壓抑本我的衝動,讓人類變得更文明與完美。」馬克‧渥林格表示,《超我》外形模擬蘇格蘭警場的標誌,整個裝置則不斷旋轉,代表一種無所不在,監控社會的權威與力量。
馬克‧渥林格拍人影動態 思索自我認同
馬克‧渥林格除了創作《本我》與《超我》外,也透過拍攝人影的動態,探索自己是誰、如何自我認同。影子穿梭在大街小巷中,掠過柏油路面與迎面而來的人群,彷彿擁有生命,但這道影子卻可以是任何人,沒有自我意識。
在錄像《影行者》(Shadow walker)中,一道高大的人影與穿涼鞋的腳共同漫步,和周圍的事物有了交集。但影子比腳佔的空間還要大,彷彿影子才是主角,取代了正在行走的人,控制下一步的動向。
同時,這道影子屬於誰也無法辨別與確認。雖然影子有穿著寬鬆上衣、戴眼鏡等特徵,卻不曉得影子的本尊是誰,就像人會質疑自己是誰,而沒有唯一、正確的解答。
REFERENCE
【Guardian】Mark Wallinger ID review – who does he think he is?
【Independent】Mark Wallinger: Turner Prize-winning artist's new exhibition shows he still has a sense of humour and mischief
【Hauser & Wirth】Mark Wallinger ID
REACTIONS
0
0
0
0
0
熱門新聞
1
藝術的洗腦與洗腦的藝術
詮釋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板塊之視域,中國嘉德2022春季拍賣會以「5+5+5:中國當代藝術特展」特別專題,隆重呈現!
拿著翕相機和三跤馬,憨憨啊作,憨憨啊行:楊順發的影像縫合和上百個決定性瞬間
帝圖2022春季拍賣會0626盛大登場,齊白石滕王閣與張大千秘藏重量領銜,聚焦寒舍主人珍藏與朱德群、藍蔭鼎專拍
(影音)眾神、信仰、地獄、幽魂—臺南市美術館夏季迎接法國大展 「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特展,挑戰你的膽量!
探詢生命本質的原初與純粹:多納藝術《野境》林瑩真個展
終於盼到你!「ART SG 新加坡國際藝術博覽會」首屆參展名單公布,臺灣共八間畫廊參展
桃美館首度展出珍貴捐贈作品選粹 今隆重舉辦典藏捐贈感謝儀式 多元藏品為新生美術館再添發展能量
從高雄到國際,日籍新住民藝術家點亮台灣璀璨之光!台灣燈會作品《脈動》獲「設計界的奧斯卡」義大利國際設計大獎肯定
雙「館」齊下,香港故宮、M+博物館藝文新地標,串聯起西九文化區的傳統美學和當代藝術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特展(影音)眾神、信仰、地獄、幽魂—臺南市美術館夏季迎接法國大展 「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特展,挑戰你的膽量!
2022-06-24|撰文者:臺南市美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