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22|撰文者:李佩儒
范戴克生於1599年的比利時安特衛普,是巴洛克時期英國的首席宮廷畫家。他從小展現繪畫才能,不到20歲,就擁有了自己的畫室,同時也是畫家魯本斯(Peter Paul Rubens)的得力助手。魯本斯曾稱讚他為「最優秀的學生」,並鼓勵他從事肖像畫。
1620年,范戴克第一次看見提香(Titian)的作品,就被提香作品上的顏色運用和細膩的構圖形式所影響。范戴克對於人物肖像的刻畫,加入了動作的描繪,顛覆了以往肖像畫呆板的構圖方式。
范戴克的肖像畫風格早期以等身肖像為主,人物的形象高大優雅。因此,他與老師魯本斯一樣,作品符合當時貴族的喜好,有源源不絕的繪畫工作。
在英國國王查理一世在位期間,范戴克前往英國發展,在1632年成為「御用首席畫家」。查理一世熱衷於收藏藝術作品,視藝術為提升君主高尚視野的一種方式,因此經常購買藝術品收藏。
對於一個肖像藝術家而言,要畫出身高不高的查理一世的英姿,十分不容易。在《Charles I at the Hunt》裡,查理一世一手持著拐杖,一手插在腰際,像是在打獵時,被景色所吸引而下馬欣賞。這樣普通的動作,讓身著華服的查理一世,在王室的高貴氣息下,賦予了紳士的狩獵氛圍。
而在《Triple Portrait of King Charles I》中,范戴克畫下查理一世留著山羊鬍的模樣,掀起一波時尚風潮。人們紛紛效仿,並把這種鬍子命名為「范戴克式鬍鬚(Van Dyke Beard)」。
除了肖像畫,范戴克也創作蝕刻版畫。范戴克一系列的肖像版畫以半身肖像為主,臉部精細、對比鮮明,身體則用簡單卻細膩的線條帶過。范戴克大部分的版畫都是在繪畫完成後,才做成版畫。這些刻版在他逝世後由一位印刷商買走並大量印製,直到1851年才由羅浮宮收藏。
范戴克擅長用輕鬆優雅的方式繪製王公貴族,並以豐富的地景襯托。雖然有人認為范戴克的肖像畫作過於美化,但范戴克突破傳統,將肖像畫加入自然風景、田園等元素,影響英國的肖像畫風格將近200年之久。
Anthony van Dyck (b) 1599.03.22~(d) 1641.12.09
REFERENCE
【Wikipedia】Anthony van Dyck
【Wikipedia】Pieter Brueghel the Younger from the Iconography
【Wikipedia】Charles I at the Hunt
【Wikipedia】Charles I in Three Positions
【Wikipedia】Genoan hauteur from the Lomellini family
REACTIONS
0
0
0
0
0
熱門新聞
1
7個藝術史上被忽略的謬誤:名畫的顛倒展示
紀念漢寶德,南畫廊舉行「漢字:漢寶德現代書法展」
水彩的「流水席現象」—2023桃園國際水彩雙年展「活水」
橫山書法藝術館「弱書道-汪柏成創作個展」 寫時空、畫宇宙 將時間視覺化於空間
橫山書法藝術館「時空題辭」穿梭古今時空以題辭書寫心靈情懷
「出岫-香如故」趙丹綺、黃妙貞香器創作展:以土成石,以石侍香,以香觀氣
新媒體藝術家林珮淳受邀參加愛丁堡大學「台灣光點大師講座」,分享「夏娃克隆」啟示與警世
2023高雄藝術博覽會南島最大藝術盛會,迎來國內外百餘位藝術家
從馬克·羅斯科(Marks Rothko)的紙上繪畫看他走向後期抽象表現的過程
2024年威尼斯雙年展臺灣館公布展名「日常戰爭」,藝術家袁廣鳴以作品隱喻當代生存境況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藝術評論
當代藝術美術館不可錯過的夏末派對! 「Live a Life — MOCA生活風格派對」 突破傳統花漾創意成年禮,跨界聯慶當代館18歲生日快樂
2019-08-30|撰文者:台北當代藝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800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2024年第11屆X-site計畫首獎由「感想工作室」《林木林》奪得首獎!類比自然,如森林經驗般的自由建築
2023-12-04|撰文者:臺北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501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2024年第11屆X-site計畫首獎由「感想工作室」《林木林》奪得首獎!類比自然,如森林經驗般的自由建築
2023-12-04|撰文者:臺北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