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13|撰文者:劉怡均
「在我們家,你只聽得見痛苦的呻吟。」─ 詹姆斯.恩索爾(James Ensor)
比利時的象徵主義前衛藝術家詹姆斯.恩索爾(James Ensor),有「骷髏與面具畫家」的封號,他喜歡將人畫成骷髏,或讓筆下的人物戴上面具,作品瀰漫詭譎怪誕的氛圍,無聲卻充滿張力。恩索爾獨特的個人風格和強烈的色彩,難以被定義和歸類,不受當時人們認可,卻影響了後來表現主義和超現實主義的發展。
恩索爾的作品與他的故鄉奧斯滕德(Ostend)有密切關聯。奧斯滕德每年夏天都會舉行盛大的嘉年華會,恩索爾的母親在當地開了一間紀念品商店,販售許多狂歡嘉年華會的怪異面具。對恩索爾來說,面具是奢侈的裝飾,鮮豔的色彩可以展示瘋狂的姿態、尖銳的表情,更可以引起騷亂。
而恩索爾的父親是一名不得志的英國籍藝術家,終日借酒澆愁,被小鎮居民視為外來者。恩索爾曾寫信告訴好友:「有天父親回家時,躺在自己的血泊之中,身上全是遭居民殘殺的傷口。」
恩索爾也將小鎮充滿偏見和歧視的氛圍畫入作品。在《陰謀》(The Intrigue)中,畫面中央的一對情侶,他們緊緊挽著手臂,試著穿越人群不友善的目光。這對情人是恩索爾的姊姊和她的中國籍未婚夫,當時社會無法接納他們的愛情,小鎮居民尖酸的冷嘲熱諷在畫面中不言而喻。
作品被拒展後 開始描繪怪誕恐怖的主題
除了在故鄉,恩索爾也到首都布魯塞爾發展藝術生涯。恩索爾早期以印象派技法描繪風景、海景和年輕的中產階級婦女肖像,但他的畫作在當時並不受歡迎,數度被比利時藝術協會和巴黎沙龍拒展,他只好組織比利時藝術團體二十人組(Les XX),自行舉辦畫展。
作品被比利時藝術協會和巴黎沙龍拒展後,恩索爾精神飽受打擊,童年的悲慘記憶湧上心頭,他開始描繪怪誕恐怖的主題,進行一連串色彩、線條、光線的實驗。恩索爾以骷髏和面具作為武器,肆無忌憚地諷刺醜惡的世俗社會,其中最知名的作品是《1889年基督降臨布魯塞爾》(Christ's Entry into Brussels in 1889)。
《1889年基督降臨布魯塞爾》大膽地以諷刺的手法,表現宗教主題。畫中描繪熱鬧的比利時市集和盛大的狂歡節隊伍,構圖紛亂、色彩繽紛,充斥著離奇荒誕的人物,像前景中央的紅鼻子胖小丑,樣子滑稽,但仔細一看才發現這位小丑是主教。
此外,恩索爾將基督擺在茫茫人海的中心,並巧妙地用自己的臉取代基督,表達自己在現實社會中,內心強烈的孤獨感。恩索爾以綺麗的色調,描繪宏偉壯麗的的怪誕狂歡節,真實呈現他所看見的可笑、冷漠、荒謬的虛假社會,與其說這是宗教畫,不如說是一幅人間百態圖。
恩索爾也透過創作自畫像來表達不同時期的心境,其中《被面具包圍的自畫像》(Self-Portrait with Masks)訴說恩索爾不願同流合污的心聲。畫面中恩索爾是唯一的「人類」,表情不安和恐懼,被骷髏和怪物、魔鬼團團包圍在嘉年華隊伍之中。
不過,恩索爾成名相當晚,一直等到40歲,比利時皇家美術博物館才收藏他的作品。69歲時,比利時國王阿爾貝一世授予其男爵勛銜,肯定他在藝術史上的表現與貢獻,可惜的是,恩索爾進入世界的舞台之後,創作銳減,反而全心投入音樂創作。之後,恩索爾在家鄉度過了二戰,89歲時因病去世。
1994年,明日巨星合唱團(They might be giants)為了紀念這位曠世奇才,發表歌曲〈Meet James Ensor〉,以淺白簡短的歌詞描述恩索爾的一生。其中一句歌詞寫著「Dig him up and shake his hand」,人們彷彿可以看見恩索爾化為畫中的骷髏,和後世景仰他的人們熱烈的握著手。
James Ensor (b) 1860.04.13 ~ (d) 1949.11.19
REFERENCE
REACTIONS
0
0
0
0
0
熱門新聞
1
藝術的洗腦與洗腦的藝術
詮釋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板塊之視域,中國嘉德2022春季拍賣會以「5+5+5:中國當代藝術特展」特別專題,隆重呈現!
(影音)眾神、信仰、地獄、幽魂—臺南市美術館夏季迎接法國大展 「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特展,挑戰你的膽量!
桃源國際藝術獎入圍名單今揭曉,來自8國橫跨歐亞、美洲15位藝術家,明年3月齊聚桃園盛大展出
【第20屆台新藝術獎】牯嶺街小劇場節目橫掃二獎項 人力飛行劇團《感傷旅行》、《王子.哈姆雷特》兩作品獲獎豐收 《不好意思…請問一下這個怎麼打開》以遊戲引擎動畫創作獲視覺藝術獎
「極微輸入:演算音像集」音像藝術節集結國內外近20位電子音樂家與藝術家,7月1日C-LAB登場!
ACC 台灣2022年獎助計畫受獎人名單出爐,共8位/組藝術家及團體獲獎
第20屆台新藝術獎 7/2週六下午2點 獎項揭曉線上直播
藝術家張恩滿登德國卡塞爾文件展,從「非洲大蝸牛」探討臺灣原住民面對入侵物種
【第20屆台新藝術獎 藝術家訪談篇】《父親的錄影帶_碧兒不談》| 楊登棋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藝術評論
當代藝術美術館不可錯過的夏末派對! 「Live a Life — MOCA生活風格派對」 突破傳統花漾創意成年禮,跨界聯慶當代館18歲生日快樂
2019-08-30|撰文者:台北當代藝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