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26|撰文者:呂珈寧
「我認為,如果不把藝術置身於政治鬥爭之中,任何藝術都毫無意義……我的藝術是要成為一枝槍和一把劍。」- 格奧爾格‧格羅斯(George Grosz)
格羅斯擅長以漫畫諷刺政治的腐敗及戰爭的殘暴等現實景況,把畫筆當作武器,毫不留情地抨擊當時德國資本主義社會的醜惡。他是達達主義和新即物主義(Neue Sachlichkeit)的代表藝術家之一,風格辛辣且具破壞力,以寫實的手段描寫客觀現實並加以批判。
「我的畫表達了我的失望、仇恨和絕望。我畫在嘔吐的酒鬼,畫緊握雙拳詛咒月亮的人;我畫臉上佈滿驚恐、在清洗手上血污的殺人者。」格羅斯曾這樣形容自己的作品。
格羅斯於1893年生於德意志帝國時期的柏林,21歲時遇上第一次世界大戰,被迫要服兵役,因此親身經歷了戰爭的紛亂和痛苦。這段期間的作品受到表現主義、未來主義及立體主義的影響,畫的多是生活中被忽略的人事物。
1917年的代表作《德國:一個冬天的童話》,便描繪德國的社會亂象與政治動盪。在畫面中央,一位穿著綠色服裝的男子代表資產階級,他正準備大快朵頤,在他前方的三個人物分別代表著教會、國家及學校。他們各自手持裝著理想的湯匙,等著餵食綠衣男子,希望能獲取金錢,然而後方的掌權者卻刻意忽略社會的紛亂,似乎隱喻德國的政治景況如同冬天一樣寒冷。
真實地描繪現實 新即物主義的核心人物
戰後,威瑪共和國成立,格羅斯開始創作諷刺漫畫。他早期透過達達主義的觀點批判社會,並支持共產主義。到了1920年代中期,他更以新即物主義的角度,用精確的觀察與描寫能力,把社會血淋淋的真實狀況描繪得淋漓盡致。
新即物主義又稱為新客觀主義,強調藝術創作應主題精確、直接的立體描寫,與表現主義誇張、扭曲現實場景來描繪人類心理的主張不同。作品常充滿藝術家對社會的批判和諷刺,強調親眼見到人事物的情景,而格羅斯更直接以畫中人物象徵某個社會階級。
《日蝕》即是格羅斯新即物主義時期的作品,整張畫充滿肅殺的氛圍,暗喻當時的政治與社會狀況。畫中共有六個人物,身穿藍色軍服的是德國總統興登堡,站在一旁對著總統竊竊私語的男子則代表工業家,還有四個無頭官員,而一把沾著血跡的刀放置在桌面上。刀子旁,站著一隻被蒙住雙眼的小驢子,好似待宰的羔羊,地板的骷顱頭又似乎預言著死亡。
移民美國後 風格劇烈轉變
1933年,格羅斯因反對納粹,在希特勒正式掌權前離開德國,移民到美國,並任教於紐約藝術學生聯盟。在美國期間,他一改以往辛辣的風格,開始畫傳統的裸體畫像和水彩風景畫,變得較為溫和浪漫。
但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格羅斯又開始批判戰爭帶來的災難。他深深感受到當代世界不可能有真正的和平,但此時的作品不再諷刺資產階級與政府官員,而是改為描繪荒涼的未來景況。
在《和平II》畫面中央,有一位穿著大衣的骷髏人,正走出一棟剛被炸毀的建築物,暗喻人們背負著傷痕,試著走出過往的戰爭殘骸,卻是邁向未知與迷茫的未來。這幅畫的風格晦暗、人物形體模糊,比以前的作品更具表現主義的色彩。
不幸的是,格羅斯於1959年返回德國時,因喝酒失足從樓梯上滑落,意外去世,享年65歲。雖然格羅斯已經逝世超過50年,但他幽默諷刺的作品仍對後世極具影響力。
在德國,格羅斯影響了新即物主義的藝術家,在美國,他則影響了社會現實主義者。1960年代,甚至有一部關於格羅斯的奧斯卡提名的短片《George Grosz' Interregnum》,紀念這位以畫筆捍衛社會的鬥士。
George Grosz, (b)1893.07.26 ~ (d) 1959.07.06
REFERENCE
【圖】Wikipedia(George Grosz )
【圖】Wikiart(Germany a Winterˋs Tale art)
REACTIONS
1
0
0
1
0
熱門新聞
1
詮釋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板塊之視域,中國嘉德2022春季拍賣會以「5+5+5:中國當代藝術特展」特別專題,隆重呈現!
(影音)眾神、信仰、地獄、幽魂—臺南市美術館夏季迎接法國大展 「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特展,挑戰你的膽量!
桃源國際藝術獎入圍名單今揭曉,來自8國橫跨歐亞、美洲15位藝術家,明年3月齊聚桃園盛大展出
【第20屆台新藝術獎】牯嶺街小劇場節目橫掃二獎項 人力飛行劇團《感傷旅行》、《王子.哈姆雷特》兩作品獲獎豐收 《不好意思…請問一下這個怎麼打開》以遊戲引擎動畫創作獲視覺藝術獎
「極微輸入:演算音像集」音像藝術節集結國內外近20位電子音樂家與藝術家,7月1日C-LAB登場!
ACC 台灣2022年獎助計畫受獎人名單出爐,共8位/組藝術家及團體獲獎
第20屆台新藝術獎 7/2週六下午2點 獎項揭曉線上直播
藝術家張恩滿登德國卡塞爾文件展,從「非洲大蝸牛」探討臺灣原住民面對入侵物種
【第20屆台新藝術獎 藝術家訪談篇】《父親的錄影帶_碧兒不談》| 楊登棋
ART TAICHUNG 2022 台中藝術博覽會7月15日盛大開展!10年深耕中台灣藝術市場,首度進駐台中林酒店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藝術評論
當代藝術美術館不可錯過的夏末派對! 「Live a Life — MOCA生活風格派對」 突破傳統花漾創意成年禮,跨界聯慶當代館18歲生日快樂
2019-08-30|撰文者:台北當代藝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