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8|撰文者:郭欣慈
今年1月,英國傳奇歌手大衛鮑伊(David Bowie)逝世,他生前收藏的400多件藝術品,將於11月倫敦蘇富比拍賣會亮相,拍賣總額預估超過1300萬美元(約4億台幣)。在拍賣會舉行前,蘇富比計畫在倫敦、洛杉磯、紐約、香港、舉辦全球巡迴預展,為喜愛他的歌迷提供全新的視角,一窺大衛鮑伊熱愛藝術的內心世界。
華麗搖滾背後的藝術色彩 他曾創辦藝術書籍出版社
以雌雄同體的打扮、紅白閃電的妝容風靡全球歌迷,素有「搖滾變色龍」之稱的大衛鮑伊,不僅開啟了70年代華麗搖滾(Glam Rock)熱潮,更深深影響整個世代的音樂、文化及時尚。身兼歌手、唱片製作人、演員的他,藝術收藏家的身分較鮮為人知。
大衛鮑伊就讀藝術學校期間,開啟了他對藝術創作的熱情。畢業後,大衛鮑伊創立了名為「21」的藝術書籍出版社,同時擔任英國藝術雜誌《現代畫家》的客座編輯,採訪過不少藝術界的明星,如傑夫昆斯(Jeff Koons) 、達米恩•赫斯特(Damien Hirst)、朱利安施納貝爾(Julian Schnabel)等人。更撰寫過藝術評論,評論他喜愛的紐約塗鴉藝術家尚米榭•巴斯奇亞(Jean-Michel Basquiat)。
而他對藝術的熱愛不僅侷限於欣賞與收藏,更將自己的藝術創作交織於生命和音樂生涯中,對創作相當要求的他,多次為專輯封面、舞台設計、MV拍攝等作品親手繪製草稿和設計圖。像1977年發行的音樂專輯《Heroes》,封面上黑白色調、五指併攏、左手朝上的姿勢,靈感取自於他喜愛的德國表現主義作品,埃里希•黑克爾(Erich Heckel)《羅奎勒》(Roquairol) 。
他也多次在歌詞中表達對藝術的愛,《Hunky Dory》專輯中的一首「Andy Warhol」、歌曲「Joe the Lion」中的一段歌詞「將我釘在車子上,我會說出你是誰」,分別是向普普藝術教父安迪沃荷和克里斯·波頓(Chris Burden)的行為藝術作品致敬。仔細聆聽,便會發現他從藝術汲取的養分遍布搖滾樂之中。
英國當代藝術家作品 最受大衛鮑伊青睞
「藝術品是我唯一渴望擁有的事物,它為我的生命提供了持續且穩定的養份,使我在其中吸收、運用,且改變我每一天早晨的心情。而同一件作品會隨著我的經歷,為我帶來不同的轉變。」在一場與紐約時報的專訪中,大衛鮑伊透露了對藝術品的喜愛。
大衛鮑伊上拍蘇富比的收藏,有一半是英國現當代藝術家的創作,像法蘭克.奧爾巴赫(Frank Auerbach)、達米恩.赫斯特(Damien Hirst)、亨利.摩爾(Henry Moore)和格雷厄姆.蘇瑟蘭(Graham Sutherland)等人的作品。除了英國當代藝術外,雕塑、當代非洲藝術、後現代主義設計的收藏,也是這次拍品的一大亮點。
其中,法蘭克.奧爾巴赫《格爾達柏姆的頭》(Head of Gerda Boehm)顏料厚重、帶有雕塑般的創作風格,深受大衛鮑伊的喜愛,他曾說,希望自己的歌聲也能擁有這幅畫的效果。而上拍的藝術品中,價值最高的是美國塗鴉藝術家尚米謝‧巴斯奇亞(Jean-Michel Basquiat)《空氣力量》(Air Power),預計拍出500萬美元(約1.5億台幣)的價格。
大衛·鮑伊遺產管理發言人表示:「大衛在藝術收藏中投入了濃厚的個人興趣及深厚熱情,他無時無刻不被這些收藏品裡的靈感所激勵,並始終願意與他人分享這種感受。他的家人將會保留一些重要的收藏品以作紀念,現在是給他人一個欣賞並獲得這些藝術傑作機會的時候了。」
REFERENCE
【BBC】David Bowie art collection revealed for the first time
【Artnet】Take a Peek at David Bowie’s Idiosyncratic Art Collection
【Sotheby's】David Bowie’s Personal Art Collection to be Unveiled for the First Time
REACTIONS
0
0
0
0
0
熱門新聞
1
7個藝術史上被忽略的謬誤:名畫的顛倒展示
紀念漢寶德,南畫廊舉行「漢字:漢寶德現代書法展」
水彩的「流水席現象」—2023桃園國際水彩雙年展「活水」
橫山書法藝術館「弱書道-汪柏成創作個展」 寫時空、畫宇宙 將時間視覺化於空間
橫山書法藝術館「時空題辭」穿梭古今時空以題辭書寫心靈情懷
「出岫-香如故」趙丹綺、黃妙貞香器創作展:以土成石,以石侍香,以香觀氣
新媒體藝術家林珮淳受邀參加愛丁堡大學「台灣光點大師講座」,分享「夏娃克隆」啟示與警世
2023高雄藝術博覽會南島最大藝術盛會,迎來國內外百餘位藝術家
從馬克·羅斯科(Marks Rothko)的紙上繪畫看他走向後期抽象表現的過程
2024年威尼斯雙年展臺灣館公布展名「日常戰爭」,藝術家袁廣鳴以作品隱喻當代生存境況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2024年第11屆X-site計畫首獎由「感想工作室」《林木林》奪得首獎!類比自然,如森林經驗般的自由建築
2023-12-04|撰文者:臺北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