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4|撰文者:陳乃慈
走進灰白色調的展場,中央掛著巨型的黑白版畫。畫中人物失去了頭、足與雙手,只能從背上翅膀辨認「祂」是天使。在旁邊,一只鐵灰色的行李箱立在地上,不時傳出巨大撞擊聲,彷彿有怪獸困在裡頭。你不禁疑惑,創作它的藝術家在想些什麼?
VT非常廟藝術空間與德國慕尼黑藝術家公寓(Apartment der Kunst)締結為期三年的合作計畫,今年是最後一檔展出。VT透過德國哥德學院,邀請德國藝術家拉納(Alexdander Laner)與丹麥裔妻子摩勒(Sofie Bird Møller)來台舉辦雙個展。現場展出複合媒材拼貼、裝置與錄像,展覽展至9月17日。
個展名稱「Second hand emotion」其實是一句歌詞,源自80年代熱門歌手蒂娜.透納(Tina Turner)的歌曲《What’s love got to do》,內容傳達對感情關係的不安與渴望。
拉納和摩勒使用大量生產的物件,如雜誌和汽車零件等進行再製,賦予它們新的意涵。兩人曾合辦四次雙個展,探索出作品的共通點――由舊翻新的驚異感。
逛市集覓得老照片 與現代雜誌拼貼出對話
摩勒平時就喜歡老舊的物件,會購買二手物品、收集各式雜誌。她認為雜誌上的模特兒太消瘦,有明顯的修圖痕跡,傳達不健康的理念,曾將時尚雜誌頁面放大、剪下模特兒人形留下空白、重新拼貼,讓觀者省思時尚背後的荒謬。
摩勒也塗改百年聖經上的版畫,讓人物扭曲變形,他們無法被辨認,觀者也無從得知故事情節。
摩勒與拉納遊歷永和的福和橋跳蚤市集。摩勒買到幾張黑白老照片,將它們與彩色雜誌層疊拼貼。例如一幅乘客坐火車的老照片,遮住倚窗往外看的模特兒臉部,窗框外的大手將照片夾住。火車車窗和模特兒櫥窗跨越時空,形成有趣的呼應。
摩勒表示,她喜歡將兩樣東西結合,可能是舊照片與繪畫,形成二度至三度的空間、新與舊的對比,她試圖提取新事物美好的部分。在看雜誌與照片時,人們通常將視線聚焦在人臉上,把臉遮起來後,觀眾的視線也會四處遊走,順著她安排的流暢線條閱讀作品。
雕塑家兼創作行為藝術 裝置結合詭異音效
拉納曾受訓做廣告設計與霓虹燈招牌,也曾擔任石匠學徒,創作擴及行為藝術和雕塑。拉納認為自己是雕塑家,喜歡在創作裡結合聲響和機械,在展場中,把這次旅行使用的行李箱改成音效裝置,像是有生物在裡頭敲打,製造出詭異的效果。在創作前,他不知道台灣正逢鬼月,沒想到和當地節日能夠結合。
現場還展出兩件拉納的聲音裝置,例如反覆讓叉子刮過圓形的盤子,製造尖銳滑稽的聲響;另一作品組合曾經行經許多地方的行李箱、幼年時心愛的滑板和大衛鮑伊的唱盤,在現場撥放歌曲。
使用二手的媒材組裝裝置是拉納慣用的創作方式,這些媒材顛覆人們對機械的想像,它們仍能持續運作。在大衛.鮑伊唱盤裝置旁,撥映拉納過去的創作回顧,有許多現場演出形式的作品。
拉納與摩勒希望展覽帶給觀者奇異詭譎的感受,拉納創作的奇異音效,與摩勒超現實的作品畫面呼應,交織出藝術家夫妻的緊密連結,分享彼此對生活、創作的期望與感觸。
REACTIONS
1
0
0
0
0
熱門新聞
1
Taipei Dangdai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2025 展前熱身,展商名單及亮眼計畫公開,推出首屆《新生維度藝術家獎》
引領當代繪畫思潮!第三屆「中國信託當代繪畫獎」6/1起徵件-總獎金200萬 關渡美術館展出 獲獎作品進駐中國信託
114年「璞玉發光-全國藝術行銷活動」初選徵件4月7日開跑!
首都藝術中心領軍台灣藝術家 進軍2025 BAMA釜山國際藝術博覽會
不只是燈火輝煌——邱杰森、莫珊嵐談「2025台灣燈會在桃園」中的藝術策展經驗
打造全民美術館!新北市美術館4月25日正式開館,4月8日起試營運,三大展覽搶先看
小說為骨、藝術為肉,有章藝術博物館「陳美玲」重現1960至1990年代台灣女性的韌性
類比至數位時代的影像生產,北美館「時代劇場」探問當代影像的複數演繹
2025《巴塞爾藝術展與瑞銀集團環球藝術市場報告》:市場總值按年下跌,較低價位市場持續蓬勃,交易數量仍增加
川普祭出的「對等關稅」與「恢復美國歷史的真相與理智」將會對美國藝文產業帶來何種衝擊?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個展藝術機構洪建全基金會三大計畫 點燃台北當代藝火 4月起接力推出委託、策畫鉅作——許哲瑜「災變論」、「Making of…Li Yi-Fan李亦凡」、李奧森「Stereoblind」
2025-04-10|撰文者:洪建全基金會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850
焦點新聞
藝文跨界策展藝術機構2025「堤頂之星2.0」年度邀請展《作為夥伴的我們》: 探索視覺藝術產業中的合作模式與互動機制
2025-04-10|撰文者:王道銀行教育基金會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