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03|撰文者:林鈺芸
英國泰特美術館(Tate Britain)2016年第三屆IK獎(IK Prize)得獎作品出爐!義大利傳播研究中心Fabrica作品「Recognition」,應用人工智慧(AI)辨識圖像技術,結合泰特美術館的館藏,將當今的新聞攝影圖片,利用「Recognition」比對泰特博物館類似的館藏畫作,體驗古今交錯的奇妙感受。
「Recognition」使用的人工智慧技術,可以透過各種不同的偵測去分析圖像。偵測面部辨識圖面中人物的性別、年紀、情緒狀態;偵測物件可以判別出對象物是桌子、樂器或是水果;還有更細微的偵測包括顏色、形狀、構圖甚至是材質。兩張圖像若有吻合,系統會將使用者上傳的圖片,跟比對相似的畫作並排在一起。
Fabrica團隊成員Angelo Semeraro說,「一般而言,我們會覺得現在所看到的視野是獨一無二的,前所未有的。但透過『Recognition』把現在這一秒你所拍下的畫面比對過去藝術家畫過的風景,你可以清楚發現過去和現在的相似之處,兩者彷彿被緊密地交織在一起;藉由這項設計,人們可以與泰特美術館的作品產生更多連結。
英國泰特美術館每年舉辦的IK獎,鼓勵大眾運用提出新點子、新方法挖掘泰特美術館收藏,連接生活與藝術。舉辦至今,每一屆的得獎作品都令人驚艷不已。
2014年泰特美術館第一屆IK獎得獎作品The Workers的「After Dark」,是一款配備閃光燈的機器人,使用者可以在閉館之後遠程操控機器人,夜間線上欣賞畫作;2015年第二屆得獎作品Flying Object的「Tate Sensorium」,則是用聲音和氣味模擬畫作的氛圍,提供觀者不同於視覺的感官經驗。
本屆得獎團體Fabrica將獲得1萬5千英鎊(約新台幣64萬元)的獎金,以及9萬英鎊(約新台幣387萬元)的生產預算,還可以接受泰特博物館與微軟的技術支援。「Recognition」已在線上展出,並將於今年9月2日到11月27日於泰特美術館展出。
REFERENCE
【creativereview】IK Prize: Fabrica uses AI to match news photos with classic paintings
REACTIONS
0
0
0
0
0
熱門新聞
1
7個藝術史上被忽略的謬誤:名畫的顛倒展示
紀念漢寶德,南畫廊舉行「漢字:漢寶德現代書法展」
水彩的「流水席現象」—2023桃園國際水彩雙年展「活水」
臺灣早期重要的女性觀念攝影藝術家 侯淑姿辭世,享壽61歲
從馬克·羅斯科(Marks Rothko)的紙上繪畫看他走向後期抽象表現的過程
2023高雄藝術博覽會南島最大藝術盛會,迎來國內外百餘位藝術家
2024年第11屆X-site計畫首獎由「感想工作室」《林木林》奪得首獎!類比自然,如森林經驗般的自由建築
「藝中求新,新中求藝」跨界引領品牌台灣!「希望、和平、愛」白鷺鷥文教基金會30週年虛實沉浸展演! 專訪董事長盧佳慧!
暫時停擺的卡塞爾文件展-以色列哈瑪斯戰爭為藝術界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2024 ONE ART Taipei 展商公布!同步推出首屆學術策展展會「Voices」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個展美術館金馬賓館5周年大展「感應未來」,重磅推出歐普藝術重要藝術家傑圖利奧.阿維亞尼(Getulio Alviani)多件經典之作
2023-12-07|撰文者:永添藝術.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