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格利特把畫切四份 第三張在英國找到了
2016-09-18|撰文者:陳乃慈
九月初,英國的諾爾奇堡美術館(Norwich Castle Museum and Art Gallery)的研究員發現,超現實主義畫家馬格利特(René Magritte)的作品《人類的境況》(The Human Condition, 1935)其實是他失散已久作品《迷人的姿態》(The Enchanted Pose, 1927)的一部分。
因為不明的理由,馬格利特把《迷人的姿態》切成四份,在這些碎片上描繪別的畫作。在馬格利特的作品目錄集裡,這件作品被標示為「行蹤不明」,只留下一張黑白照片。畫面中有兩個相似的女性裸體,她們並排站著,各自把手靠在斷裂的柱子上。
《迷人的姿態》曾在1927年展出,之後就行蹤不明。這幅畫會讓人聯想到畢卡索1920年代的裸體畫,儘管受到批評者稱讚,這幅畫沒有被賣出,展覽結束後回到了馬格利特手中。
《人類的境況》呈現出一張被放在架子上的風景畫,它幾乎和背後的山區融合,但是山坡景色又被岩窟的邊緣圍繞,像是畫面中的另一層框架,讓人產生層疊的錯亂感,是馬格利特常使用的繪畫手法。
這項發現來自諾爾奇堡美術館的文物保護員席爾瓦(Alice Tavares da Silva),在《人類的境況》出借給巴黎龐畢度中心前,她曾仔細研究畫作。當時畫框被移開,她發現作品的邊緣沿著擔架被描繪過,繪畫手法和畫面的構圖沒有關聯。
之後畫作被送到漢彌爾頓研究中心(Hamilton Kerr Institute),進行X光檢測,可以看到其中一名女子的下半身、人物背後的牆角,證明它原本是《迷人的姿態》的右下角部分。
《人類的境況》曾在1936年「國際超現實主義展」展出,1966年被喜愛現代藝術的收藏家買走,1995年,它輾轉被送給諾爾奇堡美術館。
這一連串的突破始於2013年。一位記者在紐約的現代藝術博物館(Museum of Modern Art)發現,為展覽準備的馬格利特畫作《肖像畫》(The Portrait, 1935)下,藏著另一幅作品。很快地,展覽的共同策劃者,也是美國梅尼爾收藏博物館(Menil Collection)的文物保護員,利用X光發現它是《迷人的姿態》的碎片之一。
諾爾奇堡美術館的研究員博蒂內利(Giorgia Bottinelli)說:「我們收藏的畫作《人類的境況》成功地隱藏《迷人的姿態》長達80年以上。」
諾爾奇堡美術館的《人類的境況》是原作的第三張碎片,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梅尼爾收藏博物館的研究員和文物保護員認為,收藏在瑞典當代美術館(Moderna Museet)的《紅色模型》(The Red Model, 1934)也是《迷人的姿態》的碎片之一。
博蒂內利表示:「現在我們需要做的,是要找到作品右上角的第四部份,之後這個鼓舞藝術界的拼圖將變得完整。」
REFERENCE
【artnet】Conservators Discover Missing Piece of Legendary René Magritte Canvas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國美館重磅展覽「所有令人屏息的-2024亞洲藝術雙年展」明日正式開幕,全球35組藝術家共同揭示歷史與人、地方的緊密相連
「2024臺北美術獎」邱子晏作品《曼德拉記憶》探究歷史與記憶的交互辯證獲得本屆首獎
城西生活節:start it underground 向下扎針再向上發展,呈現多元並行的萬華文化
旅途與鏡影:白田誉主也《旅路9》詮釋生命經驗的綿延積澱
2025綠島人權藝術季公布參展藝術家名單及國際交流計畫!由高森信男擔任總策展人,探索島嶼感知的多重時空
众藝術:《觀塘站》梁凱棋駐村交流展 遷徙與記憶交織的軌跡
2024城西生活節登場:三大場館、十一組藝術創作與線下活動,邀您共「飲」萬華新滋味!
年末壓軸必看!「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11/14預先售票,更多展覽內容亦先曝光
「第三屆橫山書法研究論文獎」轉型雙軌制徵集即將開跑 首獎新臺幣15萬,邀請全球書法研究新銳參與!
藝術與科技交融下的策展實踐:探討兒童藝術教育與博物館機構的未來可能性——高美館30週年國際論壇紀要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北美館《揭相:馬格利特影像展》 重新認識超現實主義巨匠
2018-09-28|撰文者:林侑澂13237
現代版馬格利特 超現實的拼貼畫作
2015-12-02|撰文者:邱家琳9520
雷內‧馬格利特,男人之子 【看Youtube學藝術系列】
2014-04-02|撰文者:王士源33687
11月21日 René Magritte 生日快樂!
2014-11-21|撰文者:錢又琳11981
「超越介面」展現台灣影像魅力,亞美尼亞東歐遊牧媒體藝術節聚焦
2024-11-21|撰文者:段沐215
約瑟夫.波依斯的藝術與環境行動:以自然之名重塑未來
2024-11-21|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李亦涵編輯整理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