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28|撰文者:林侑澂
《揭相:馬格利特影像展》發布記者會,(由左至右)盧迪昂出版社(Ludion Publishers)社長彼得.瑞弗拉爾(Peter Ruyffelaere),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林平,比利時夏勒華攝影博物館(Charleroi Museum)館長薩維耶‧凱能(Xavier Canonne),比利時臺北辦事處(Belgian Office, Taipei) 處長Director Mr. Rik Van Droogenbroeck。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臺北市立美術館(北美館),於今日(9/28)舉辦「揭相:馬格利特影像展」開幕活動。本次特展與比利時夏勒華攝影博物館(Charleroi Museum of Photography)合作,邀請館長薩維耶‧凱能(Xavier Canonne)擔任策展人。展出藝術家馬格利特(René François Ghislain Magritte,1898-1967)攝於1914至1967年間的130張照片及7段影片,向觀眾提供另一種認識藝術家生活及創作的方式。
賀內.馬格利特(René Magritte),(左)空白支票,(右上)形象的叛逆,(右下)Golconda。圖/取自wikimedia
作為比利時最受歡迎的超現實主義藝術家,馬格利特的作品不斷挑戰著日常生活中的視覺習慣及認知。在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空白支票」(The Blank Check)中,運用明確的切割,造成了混淆的空間感,畫面中的人、馬和樹被分割成前後空間錯置的順序。「形象的叛逆」(The Treachery of Images)描繪了一隻普通的煙斗,卻又在作品上標註「這不是一支煙斗」(Ceci n'est pas une pipe) ,直接地造成了文字和圖像的矛盾。作品「戈爾孔達/寶山」(Golconda)則是一幅荒謬的雨景,天上落下的不是雨水,而是一個個穿著長版西裝的男子站立在半空中。藉由顛覆式的奇想,馬格利特營造出一種平靜卻難以擺脫的違和感。創造了大眾「不習慣」的畫面,反覆地進行真實和虛妄之間的哲學思考。
正在創作《空面具》(Le masque vide) 的賀內.馬格利特René Magritte painting The Empty Mask (Le masque vide) ,Le Perreuxsur-Marne, original photograph 32×38 cm,1928,Collection Charly Herscovici,Europe。圖/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策展人薩維耶‧凱能(Xavier Canonne)表示:「馬格利特並不是一個攝影師,而是一個使用攝影的人。他運用攝影去探索藝術之中更多不同的可能性。」
特展依照六個主題逐一開展:家庭相簿、形同家人、像個畫家、增效攝影、向攝影看齊:馬格利特與電影(拍攝)、假面鏡子。和繪畫作品不同處在於,馬格利特的攝影往往在呈現超現實的思維辯證同時,也一併將自己轉化為滑稽的演員。這批攝影作品在1970年代中期重新面世後,提供了對照藝術家生活的形象與作品的契機,揭露了藝術家的生命歷程與創作脈絡,也成為了研究藝術史/超現實主義的重要參考依據。
賀內.馬格利特與《野蠻人》(Le Barbare),René Magritte and The Barbarian (Le Barbare),London Gallery,original photograph 43.2×33.2 cm,1938,Private Collection,Courtesy Brachot Gallery,Brussels。圖/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以《揭相:馬格利特影像展》作為北美館「重開幕第三階段」、「啟動三樓」的特展,北美館試著向大家介紹在眾多的畫家之中,為何馬格利特會如此特別?即使在作畫過程,依然永遠西奘筆挺的他,不單是一位畫家,同時也是一位思想家。本次展覽,將讓我們重新認識這位超現實主義的藝術家。就如同北美館,正試圖讓觀眾在既有基礎之上重新認識一樣。
影子及其影子(L'ombre et son ombre),喬婕特與賀內.馬格利特,The Shadow and Its Shadow (L'ombre et son ombre),Georgette and René Magritte,Brussels,original photograph 41.2×33.2 cm,1932,Private Collection,Courtesy Brachot Gallery, Brussels。圖/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北美館館長林平表示:「北美館即預計會在明年開始相當多的國際交流,將推出近年台灣來最大規模的展覽計畫。本次的《揭相:馬格利特影像展》扮演了一個承先啟後的腳色,同時具備了『國際性』、『歷史性』及『重新認識』的意象,相信會為北美館接下來的一系列國際計畫留下一個良好的開端。」
賀內.馬格利特與「神似」,Shunk Kender: René Magritte and The Likeness (La ressemblance) (from The Eternally Obvious),original photograph 43.2×33.2 cm,about 1962,Private Collection, Courtesy Brachot Gallery, Brussels。圖/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揭相:馬格利特影像展》展覽現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註:由於展品為年代久遠之照片,十分脆弱且多數無留存底片,除302閱讀互動展間外,展場恕不開放拍照。
《揭相:馬格利特影像展》
René Magritte, The Revealing Image: Photos and Films
展期:2018/09/29-2018/11/25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 3A、3B展覽室
《「看的見-看不見:馬格利特與其他」 系列講座》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 視聽室
[這不是馬格利特]
時間:10/6(六)14: 30-16: 30
講者:陳貺怡 ᅵ 藝術史學者、策展人、藝評家
[影像.意符-導讀「馬格利特」寓意]
時間:10/20(六)14: 30-16: 30
講者:蘇佩萱 ᅵ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學系教授
[影像叛變-超現實主義在當代影像藝術之遺贈與轉化]
時間:11/10(六)14: 30-17: 00
講者:孫松榮 ᅵ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動畫藝術與影像美學研究所教授
與談人:朱盈樺 ᅵ 藝術家
*活動採預約報名制,詳情請見北美館官網。
更多《揭相:馬格利特影像展》展覽及活動資訊請進這裡。
REACTIONS
0
2
0
0
3
熱門新聞
1
Taipei Dangdai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2025 展前熱身,展商名單及亮眼計畫公開,推出首屆《新生維度藝術家獎》
引領當代繪畫思潮!第三屆「中國信託當代繪畫獎」6/1起徵件-總獎金200萬 關渡美術館展出 獲獎作品進駐中國信託
114年「璞玉發光-全國藝術行銷活動」初選徵件4月7日開跑!
首都藝術中心領軍台灣藝術家 進軍2025 BAMA釜山國際藝術博覽會
不只是燈火輝煌——邱杰森、莫珊嵐談「2025台灣燈會在桃園」中的藝術策展經驗
打造全民美術館!新北市美術館4月25日正式開館,4月8日起試營運,三大展覽搶先看
小說為骨、藝術為肉,有章藝術博物館「陳美玲」重現1960至1990年代台灣女性的韌性
類比至數位時代的影像生產,北美館「時代劇場」探問當代影像的複數演繹
2025《巴塞爾藝術展與瑞銀集團環球藝術市場報告》:市場總值按年下跌,較低價位市場持續蓬勃,交易數量仍增加
川普祭出的「對等關稅」與「恢復美國歷史的真相與理智」將會對美國藝文產業帶來何種衝擊?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個展藝術機構洪建全基金會三大計畫 點燃台北當代藝火 4月起接力推出委託、策畫鉅作——許哲瑜「災變論」、「Making of…Li Yi-Fan李亦凡」、李奧森「Stereoblind」
2025-04-10|撰文者:洪建全基金會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