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16|撰文者:陳乃慈
愛麗絲劇場實驗室《卡夫卡的七個箱子》。圖/關渡藝術節提供。
今年,關渡藝術節「游於藝」邀請來自香港的「愛麗絲劇場實驗室」演出劇目《卡夫卡的七個箱子》,融入現代德語作家法蘭茲·卡夫卡(Franz Kafka, 1883-1924)的十二部作品,是該劇第一次來台演出。除了戲劇節目,藝術節也邀請國際團體演出音樂及舞蹈,活動持續到10月30日。
香港浪人劇場《心林》。圖/關渡藝術節提供。
CT探戈四重奏《探戈不眠夜》。圖/關渡藝術節提供。
Benny Kim《布拉姆斯之夜-Benny Kim小提琴獨奏會》。圖/關渡藝術節提供。
《卡夫卡的七個箱子》沒有演出作家生平,而是從他摯友馬克斯 ∙ 布勞格(Max Brod)的角度,帶觀眾一起了解作品。戲劇一開始,便宣布卡夫卡的死訊。他死時只有41歲,留下七口裝滿手稿的箱子,與遺囑要求布勞格將手稿燒毀。布勞格陷入該遵照遺願,或者背叛朋友的天人交戰中。面對卡夫卡妹妹的訕笑、讀書會成員對作品的貶低,布勞格始終努力替友人申辯…
《卡夫卡的七個箱子》自2008年首演開始,曾在北京、澳門等地巡演。它包含15幕,交錯呈現布勞格的遭遇,和七口箱子所代表的小說,從「父子之箱」的親子衝突開始,最後以「夢與死亡之箱」終結,環扣卡夫卡一生起伏,全劇以粵語發音。
舞台被五面黑幕包圍,輔以動畫及文字投影。這五面黑幕象徵困住卡夫卡的籠子。
愛麗絲劇場實驗室《卡夫卡的七個箱子》。圖/關渡藝術節提供。
「蛻變」演出人性轉折
其中,「動物之箱」演出卡夫卡最震撼人心的作品《蛻變》,講述原本是家庭經濟支柱的男子戈勒各爾,某天早晨突然變成了大蟲,對家庭成員產生了經濟、心理的影響。飾演戈勒各爾的演員無法言語,僅發出嗚咽的聲音,他只穿一條白褲,弓起四肢爬行,在家人進入房間時躲在角落窺看。而戈勒各爾的妹妹肩負照顧他的角色,從一開始細心照料、擔任溝通的角色,到最後無法承受經濟與家庭壓力,轉而希望戈勒各爾消失,盡顯人性轉折。
「迷宮之箱」則由專家學者組成的讀書會,和布勞格的爭執開始。為了讓讀書會成員承認卡夫卡作品的優異,布勞格立下挑戰,各自演出長篇小說《城堡》與《審判》,演員被迷宮般的情節耍得團團轉,最終讀書會學者被擊敗,無法從曲折的故事邏輯裡脫離。
愛麗絲劇場實驗室《卡夫卡的七個箱子》。圖/關渡藝術節提供。
百年前小說能預知未來
導演陳恆輝16歲時由雜誌接觸卡夫卡,並且從小說《蛻變》開始閱讀。多年後成為導演,發現香港劇場界極少討論卡夫卡,年輕一代也開始不曉得卡夫卡是誰,決定以「精讀」的劇目推廣他的小說。
劇組從零開始一起閱讀卡夫卡作品,先依照作品將演員分成不同的組別,請他們負責不同部分,在排練時拼起來,接著導演對劇本進行精簡。
演員陳瑞如分享,自2008年首演以來,演員們會隨著生命體驗有新的想法,一次次加入戲裡改進。簡立強常在戲裡扮演父親角色,他說:「八年前首演時,我還沒結婚,對爸爸的形象只有想像,比較模糊。八年後我和劇團成員都成熟了,對爸爸的感受更加豐富。」飾演飢餓藝術家的黎浩然認為,在香港居住時,感受到和卡夫卡作品對「法律」、「家」、「生活」的描寫很相似,卡夫卡有種「預知未來」的能力。
REACTIONS
0
0
0
0
0
熱門新聞
1
藝術的洗腦與洗腦的藝術
詮釋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板塊之視域,中國嘉德2022春季拍賣會以「5+5+5:中國當代藝術特展」特別專題,隆重呈現!
(影音)眾神、信仰、地獄、幽魂—臺南市美術館夏季迎接法國大展 「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特展,挑戰你的膽量!
桃源國際藝術獎入圍名單今揭曉,來自8國橫跨歐亞、美洲15位藝術家,明年3月齊聚桃園盛大展出
藝術家張恩滿登德國卡塞爾文件展,從「非洲大蝸牛」探討臺灣原住民面對入侵物種
ACC 台灣2022年獎助計畫受獎人名單出爐,共8位/組藝術家及團體獲獎
【第20屆台新藝術獎 藝術家訪談篇】《父親的錄影帶_碧兒不談》| 楊登棋
ART TAICHUNG 2022 台中藝術博覽會7月15日盛大開展!10年深耕中台灣藝術市場,首度進駐台中林酒店
「SHOOTING-普立茲新聞攝影獎80週年展」華山開展,展出自1942年開始80年間得獎作品
雙「館」齊下,香港故宮、M+博物館藝文新地標,串聯起西九文化區的傳統美學和當代藝術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藝文跨界時事觀點【第20屆台新藝術獎】牯嶺街小劇場節目橫掃二獎項 人力飛行劇團《感傷旅行》、《王子.哈姆雷特》兩作品獲獎豐收 《不好意思…請問一下這個怎麼打開》以遊戲引擎動畫創作獲視覺藝術獎
2022-07-02|撰文者: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