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19|撰文者:石浩吉、劉家蓉
溥心畬、張大千、黃君璧合稱為來台的「渡海三家」,相較南張北溥,黃君璧似乎又更明顯地將西方技法置入中國繪畫當中。
黃君璧(1898-1991)從學國畫之日起就兼學西畫,屬於當時少數兼通西畫的國畫家,並開始引進西方透視法、比例、光影等概念入畫,西方藝術界部分人士甚至稱黃君璧為「中國新古典派」。對日抗戰開始前後,黃君璧遊訪名山大川,與張大千等人四處寫生創作,期間亦擔任國家美術相關之教育與審查委員,推動美術改革。1949年國民政府遷台,黃君璧於臺灣師範大學擔任藝術系教授兼主任,教學生涯將近三十年,在台灣美術界的影響很大。
圖/ 黃君璧|秋林圖 59x108cm
黃君璧的作品以「白雲」和「飛瀑」的半寫實山水題材最為人知,曾為此走訪世界三大瀑布,並以此獨創新的技法以逼真地傳達瀑布流動的視覺效果,賦予中國傳統山水畫一種新的呈現。黃君璧常描繪瀑布飛流直下的畫面,除了保有中國傳統山水的磅礴大氣,同時又帶有西畫理性寫實的技法。
圖/ 黃君璧|翠峰飛瀑 131x54cm、秋壑渡江 56.5x29cm、雲壑幽居 90x28cm
然而,無論是齊白石、溥心畬、張大千、黃君璧,其繪畫改革的基調大致上仍是以中國傳統繪畫為基礎,再或多或少地吸取西方繪畫的技巧或精神來獨創自己的風格。但如果真要說到中國美術史上第一位接受完整的西方古典學院嚴格教育的畫家,就一定要提到徐悲鴻。
REACTIONS
3
5
0
0
2
熱門新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