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你對污染視而不見嗎? 姚逸嵐重現霧霾下的災難風景

姚逸嵐In Live生活美學館

2018-01-26|撰文者:陳乃慈

香港藝術家姚逸嵐移居臺灣兩年,在In Live生活美學館推出新展「後退的風景」,希望藉由藝術創作,提醒大眾關注環境汙染議題,展覽將展至2月27日。
In Live美學生活館外觀。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隨著現代文明的進步,地球環境逐漸遭受破壞,全球暖化、霧霾危害與珊瑚白化等消息頻傳,卻不一定人人都會關注這樣的議題。姚逸嵐結合裝置、攝影、繪畫等多重形式,帶觀眾思考環境破壞與自己的關聯。
姚逸嵐經常描繪風景畫,四處取景時看到環境毀壞的景象,引起她的憂慮與擔心。她說:「我們都知道香港的生活充滿競爭,追求效率與速度,這些概念可能奉行了達爾文的物競天擇論,人類一直在這樣的概念上跑,犧牲了我們的環境。」展覽名稱的「後退」,有著減慢的意涵。希望引領觀眾思考,我們的文明發展究竟是一種進步,還是造成環境退步的元凶呢?

藝術家姚逸嵐。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姚逸嵐《PM2.5》。圖/姚逸嵐提供。
展覽中,最受矚目的作品是《PM2.5》系列,原本怡人的風景,卻被黑灰色的網布遮蓋。畫面上,能看到幾何的風景色塊;點綴的膠珠代表著城市的建設。觀者走近繪畫時,畫面會變得朦朧;往後退時風景是清晰的,色網猶如懸浮微粒般限制了人們的視線。
在琢磨著該前進或是後退的過程中,人們也將有機會思考,自己面對這些議題時,是選擇去面對;或者仍然視而不見。
網布與繪畫的結合,形塑出特殊的視覺感。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姚逸嵐《後退的風景》。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作品《後退的風景》,則是2016年在澳洲時,聽聞珊瑚白化的現象所創作。科學家研究發現,大堡礁有2/3的珊瑚白化,難以康復。作品裝置中,幾隻白色小鳥棲息在畫框上,彷彿將要起飛。飛往天空的小鳥Kingfisher,猶如「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也像是白化珊瑚的化身,隱喻著想要逃避環境污染現象的心態。
展場一景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展場一景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姚逸嵐攝影作品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姚逸嵐在展覽中設計了小遊戲,觀眾可以猜猜看小鳥裝置的重量,假如數字準確,將有機會將它帶回家。
都市裡,水泥叢林遮蔽了天空與視線,千禧世代藉植栽療癒自我,在社群網站上分享照片,是姚逸嵐十分讚許的現象。
姚逸嵐也種植了許多盆栽,將它們的姿態描繪下來。談起鍾愛的福建茶樹,就像是一起生活的室友般自然:「我覺得它的型態很美,就想把它紀錄下來。這就是我和我的植物的感情,別人與植物自拍,展現自我;我則是用繪畫的方式表現。」
姚逸嵐作品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展場一景。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姚逸嵐《花葉不相見》。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既愛古典又愛時尚的姚逸嵐,受到宋代古典繪畫的啟發,加上西方的藝術教育背景,為油畫加入傳統的元素。
作品《花葉不相見》出自宋代的禪語,姚逸嵐臨摹花鳥畫裡的梅枝,在葉片凋零後盛放的情景。中國書畫中的落款,則在這幅畫裡轉化為英文句子,「None of my business」暗示現代人對環境變遷的疏離。她說:「我們都在同一條生態鏈上,就像花與葉同在一株植物上,雖然不能相見,卻息息相關。」
展場一景。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展場一景。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看更多展覽相片>http://artemperor.tw/albums/198
展覽訊息>http://artemperor.tw/tidbits/6756

 

姚逸嵐In Live生活美學館
REACTIONS
喜愛

1

好美

0

0

0

厲害

1

猜你喜歡

view all

焦點新聞

內外在的心宇意識-李瑋個展

2018-03-14|撰文者:譚竣鴻18442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藝文跨界

《綻放榮光─全城動起來‧藝起來應援》藝術計畫盛大啟動

2024-11-05|撰文者:屏東縣政府文化處/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