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內外在的心宇意識-李瑋個展

In Live生活美學館李瑋心宇意識

2018-03-14|撰文者:譚竣鴻

位於台北大安區新生南路上致力於推廣當代藝術家、當代藝術展覽的複合式美學空間In Live生活美學館,在迎春新氣象的三月初,邀請旅居澳洲二十餘年的藝術家李瑋-舉行「心宇意識」個展。
藝術家李瑋於1990年就讀美國芳邦大學藝術碩士、1997年畢業於雪梨大學視覺藝術系碩士,在旅居澳洲時成立了工作室與教學。在2010年時決定返回台灣,2014年於宜蘭成立「68當代藝術空間」工作室擔任藝術總監,目前任職於宜蘭大學擔任通識科講師。由澳洲返回歸台之後,仍持續在創作當中。
展場一景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此檔個展展名取自「心宇意識」一詞,意旨把創作的一切回歸到初心,用自身想表達的狀態,從內心真誠的呈現出來,不受到任何外在干擾與聲音,清晰的聽見自己的想法,直覺、且精準的運用創作的方式,了當的為創作發聲。
《抽象物語》系列, 2017, 複合媒材版畫。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李瑋的作品中觀察到雖是即興依照自己的想法來提筆揮灑,但仍然看許多半自動性、自動性、直接性的技法,時為放、時為收的收放自如之感,其創作者在反思內在轉化的狀態乃至作品細膩的語彙確實不容易。創作媒材上,則是以大膽創新風格、不受媒材侷限,此次於「心宇意識」個展當中展出平面複合媒材立體雕塑裝置等多樣性作品,創作能量其強大。
《異鄉情》立體雕塑作品, 2017, 複合媒材。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展場一景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展場空間入口可以明顯欣賞到一件使用霓虹燈彎曲具有抽象表現語彙與節奏性強烈的裝置作品,《植心脈動》為此件作品的名稱。此件作品的發想源自於植物的心電圖意象,對於長期致力於觀察大自然與宇宙之間相互關聯的李瑋來說,希望運用新式媒材的呈現,將自身冥想的狀態與自然、宇宙間的感受擬人化。而此件《植心脈動》的作品中看似黑白之間的冷色燈光相互對比、起伏交錯,也投射出植物本身的脈動與宇宙間的意識具有相互影響的存在關係。
《植心脈動》,2016, 霓虹燈。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植物的根深耕於地面,但也受著宇宙間的自然變化生長幻化出來,與人生相像。李瑋也與我們談到此件作品其本身回歸到人生的狀態,霓虹燈間的起伏高低也與人的生命相似,人的一生透過起、承、轉、合,來體驗生活、經驗過程。李瑋也相信宇宙與人類的脈動是一致的,透過植物的脈動去感受宇宙與人類之間三者相互對話。
作品《植心脈動》細節圖。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2017年李瑋受邀到宜蘭有朋美術館舉行個展,《植心脈動》系列已經在2016年順利完成,李瑋不斷思考接下來如何延續植心脈動霓虹燈系列之作品,依尋著自己之前在澳洲的創作經驗,經常運用東方成語語彙與作品背後的意涵深度對話。因此靈感來源來自於內心的聲音,希望順從自己內心的感受,唯有傾聽、了解自己的內心,才有更廣闊的心去享受生活與創作。
《「返回」系列-方retum方圓之間-方的省思》,2017, 霓虹燈。圖/藝術家李瑋提供。
方圓之間》兩件霓虹燈裝置作品,也在展場中備受矚目,從中也完整展現李瑋對於裝置作品的掌控具有熟稔度,「方圓之間」也可借喻成宇宙之間相互關聯,視覺上由圓形、方形的霓虹燈從內而外擴散,再從最外圈往中心收斂,希望藉由規律性的觀看模式呼應內心豁達往外走,但也希望不能忘記最終的終點還是要回歸人類的初心。國外知名的藝術家翠西艾敏(Tracey Emin)也擅長使用英文字母的霓虹燈形式來表達作品,李瑋因此也從中借鏡思考,希望藉由抽離字母形式上既有規範的定義,由當代創新的呈現手法來呼應自身從東方文化底蘊出發的成語語彙。
《方圓之間-圓的迴響》,2017, 霓虹燈。圖/藝術家李瑋提供。
於展場的轉角牆面上,展示了一件裝置作品為《拈花心語》系列,花朵綻放綺麗之姿的炫麗色彩,在觀眾的視覺裡不斷幻化成真。看似夢境般的霓虹燈閃爍,收放自如的動態感,背後的意義來自於佛教的禪公案之靈感,「拈花微笑」乃是佛法中以心接心之物,心傳心之法,其禪是那朵花之意境,也在李瑋創作心法上形成心筆之間皆一致的精神信念。
開花的燈光效果慢慢的漸層、綻放,也與人生有許多相似之處,而霓虹燈的七彩色調與人的七個脈輪相關之隱喻。生滅之間,人類回歸到自然的原始,內心中的狀態與慾望,藉由作品結合當代語言與意識心靈結合。
《拈花心語》,2016, 霓虹燈。圖/藝術家李瑋提供。

In Live生活美學館李瑋心宇意識
REACTIONS
喜愛

1

好美

2

0

1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