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03|撰文者:陶文岳
「自然」兩字是一個很奇特的組合,「自」單獨拆開,可以變成自己,自我的意思,加上了「然」字,就變成了形容某種環境和狀態,當然名詞的使用就變成意指“ 大千世界 ”。許多藝術家的靈感泉源就來自於「自然」的養分,自然界的內容當然包羅萬象,藝術家主動打開了他們的心靈與智慧之眼和心,尋覓和體會,將感想落實到畫布和不同的材質上,道理只有一個,他們在複製感覺,來自於對「自然」的感想與聯想,當然創造出的結果卻千百種樣貌。以下就是要介紹來自於留學澳洲的女藝術家李瑋,她的創作正是植基於自然的觀點,從「自然」出發,又完成於「自然」的創作。
藝術家李瑋。圖/藝術家李瑋提供。
中國的作家路遙曾在《平凡的世界》裡寫過一段話:「偉大的生命,不論以何種形式,將會在宇宙間永存。我們這個小小星球上的人類,也將繼續繁衍和發展,直至遙遠的未來。可是,生命對於我們來說又多麼短暫。不論是誰,總有一天,都將會走向自己的終點。死亡,這是偉人和凡人共有的最後歸宿。熱情的詩人高唱生命的戀歌,而冷靜的哲學家卻說:死亡是自然法則的勝利……是的,如果一個人是按自然法則壽終正寢,就生命而言,死者沒有什麼遺憾,活著的人也不必過分地傷痛。」
《抽象勿語》系列,46x35cm,混合媒材。圖/藝術家李瑋提供。
《抽象勿語》系列,46x35cm,混合媒材。圖/藝術家李瑋提供。
談起「自然」,對人類而言,就會觸及到生命,生命本質其實就是一種生命力的表現,一段生命的成長歷程,與自然的循環是息息相關。人類從生開始,成長的歷程不可避免的,就逐步地邁入死亡的過程,這是大自然生命循環的道理與法則。文學家與藝術家是特別敏感的,對這個自然的狀態與變化,他們去捕捉不同階段的經歷,李瑋的創作正是觸及生命狀態的議題;她留學西方,卻仍保有東方精神的情懷。她強調本身來自於東方的思考,但在國外接觸西方的思想與美學的表達方式有所不同。所以會運用東方的思想,以西方技法表現當代繪畫的語言。李瑋運用不同媒材,不同創作形式與理念來表達,包括半抽象、抽象、複合媒材、立體雕塑、新媒體的表現形式等。
《抽象勿語》系列,46x35cm,混合媒材。圖/藝術家李瑋提供。
《能量花語》,100x100cm,油畫 混合媒材。圖/藝術家李瑋提供。
REACTIONS
0
1
0
0
0
熱門新聞
1
藝術的洗腦與洗腦的藝術
詮釋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板塊之視域,中國嘉德2022春季拍賣會以「5+5+5:中國當代藝術特展」特別專題,隆重呈現!
拿著翕相機和三跤馬,憨憨啊作,憨憨啊行:楊順發的影像縫合和上百個決定性瞬間
帝圖2022春季拍賣會0626盛大登場,齊白石滕王閣與張大千秘藏重量領銜,聚焦寒舍主人珍藏與朱德群、藍蔭鼎專拍
探詢生命本質的原初與純粹:多納藝術《野境》林瑩真個展
終於盼到你!「ART SG 新加坡國際藝術博覽會」首屆參展名單公布,臺灣共八間畫廊參展
桃美館首度展出珍貴捐贈作品選粹 今隆重舉辦典藏捐贈感謝儀式 多元藏品為新生美術館再添發展能量
(影音)眾神、信仰、地獄、幽魂—臺南市美術館夏季迎接法國大展 「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特展,挑戰你的膽量!
從高雄到國際,日籍新住民藝術家點亮台灣璀璨之光!台灣燈會作品《脈動》獲「設計界的奧斯卡」義大利國際設計大獎肯定
雙「館」齊下,香港故宮、M+博物館藝文新地標,串聯起西九文化區的傳統美學和當代藝術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特展(影音)眾神、信仰、地獄、幽魂—臺南市美術館夏季迎接法國大展 「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特展,挑戰你的膽量!
2022-06-24|撰文者:臺南市美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