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2|撰文者:臺北市立美術館
「2018台北雙年展」策展主題「後自然:美術館作為一個生態系統」正式公布,由策展人吳瑪悧與范切斯科.馬納克達(Francesco Manacorda)共同訂定。兩位策展人將以此論題探究自然生態系統持續演變的特質,以及這項特質如何被反映在藝術與機構的運作機制中。本屆展覽則欲審視系統理論如何體現在藝術與機構的運作上,並藉以凸顯各系統賴以維生的依存關係。
「後自然:美術館作為一個生態系統」旨在結合生態系統的概念與其相互依存的結構形式。因此,我們將美術館與館外環境設想為一相互緊密關連的結構,透過展覽探索、描繪及研究不同的連結性與相互依存模式,以維持系統的活力。在本屆雙年展中,藝術、理論、社會和政治環環相扣,將有助於全面理解生態系統是如何產生,以及生態系統如何透過各種協作與適應變化而再生。——〈「後自然:美術館作為一個生態系統」策展理念〉
兩位策展人將藉由本屆雙年展重新思考美術館(museum)的自身機制。一般展覽(exhibition)侑於展期的限縮,往往發展迅速,難以發揮持續且長期的影響力;相較美術館則能緩慢而有機地生發,細緻地回應周遭環境,並延續它的生命週期。同時,一個美術館如過於僵化地自限於建築體與概念本質的框限,它將會成為一個孤立的藝術沉思場域,無法接納生態系統持續的轉化、滲透與增生。
正如策展理念中所描述,「後自然:美術館作為一個生態系統」將與不同的生態系統模式建立關係,特別關注這些機制中相互依存的重要性,以及此運作機制如何趨向於整體的共同利益。「臺北市立美術館」作為台北雙年展的基地,將成為展覽的中樞神經系統,透過實驗性操作讓美術館成為跨學科討論的平臺,藉以向外擴展,在展館的範圍之外引發更多的迴響。
REACTIONS
0
0
0
0
0
熱門新聞
1
7個藝術史上被忽略的謬誤:名畫的顛倒展示
紀念漢寶德,南畫廊舉行「漢字:漢寶德現代書法展」
水彩的「流水席現象」—2023桃園國際水彩雙年展「活水」
臺灣早期重要的女性觀念攝影藝術家 侯淑姿辭世,享壽61歲
「出岫-香如故」趙丹綺、黃妙貞香器創作展:以土成石,以石侍香,以香觀氣
從馬克·羅斯科(Marks Rothko)的紙上繪畫看他走向後期抽象表現的過程
2023高雄藝術博覽會南島最大藝術盛會,迎來國內外百餘位藝術家
2024年威尼斯雙年展臺灣館公布展名「日常戰爭」,藝術家袁廣鳴以作品隱喻當代生存境況
「藝中求新,新中求藝」跨界引領品牌台灣!「希望、和平、愛」白鷺鷥文教基金會30週年虛實沉浸展演! 專訪董事長盧佳慧!
暫時停擺的卡塞爾文件展-以色列哈瑪斯戰爭為藝術界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2024年第11屆X-site計畫首獎由「感想工作室」《林木林》奪得首獎!類比自然,如森林經驗般的自由建築
2023-12-04|撰文者:臺北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