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18|撰文者:陳乃慈
台灣畫廊產業走過四、五十個年頭,以民間的力量推廣藝術,也為藝術家帶來許多新的契機。許多畫廊為產業盡一份心力,貢獻卻淹沒在歷史長河當中,後人僅能憑口耳相傳、零星的資料來追溯歷史。中華民國畫廊協會自2010年推動「畫廊口述歷史採集計畫」,並在去年啟動「台灣畫廊產業史料庫計畫」,系統性地整理史料,提供人們查詢產業史的線上管道。
「台灣畫廊產業歷史資料庫-媒體座談會」嘉賓合影。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登錄在產業資料庫裡的畫廊,幾乎都擁有二十年以上的歷史,其中有部份已經歇業,難以聯繫到畫廊負責人,因此,早期刊登在報刊上的新聞,就成為重要的資料來源。媒體記者透過長年報導,洞悉時代的變化,也成為畫廊演變史的見證人。
有感於台灣產業界常將成果光環聚焦在藝術家身上,媒體的角色較受忽略,畫廊協會於昨日舉辦「台灣畫廊產業歷史資料庫-媒體座談會」,邀請長期致力於撰寫藝術新聞的資深記者,和幾位畫廊主對談,聊聊畫廊和媒體之間微妙而緊密的關係。
座談會現場,中央發言人為東之畫廊創辦人劉煥獻先生。左至右:主持人陸潔民;宋雅姿、胡永芬、陳長華、劉煥獻、李敦朗、李松峯、張凱迪。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對畫廊產業而言,在過去資訊不發達的時代,更需仰賴記者的報導。於1986年創辦愛力根畫廊的李松峯說明,過去電視台只報導話題性新聞,因此藝文消息幾乎只能依靠報刊傳播。只要任何展覽獲得四大報之一的記者青睞,就能擴大對觀眾的影響力。
辛苦拜託媒體來採訪,有時還比不上意外發生的轉機。亞洲藝術中心創辦人李敦朗笑說,1998年初次辦理文學家高行健的水墨展,只有零星的媒體人出席,買氣也不佳。私下和別人推薦高行健的繪畫,認為他是有機會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對方也不相信。
沒想到兩年後,高行健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國內媒體爭相採訪李敦朗:「當時我趕往公司,好幾輛媒體車都來了,我被叫出去接受採訪。記者要拍我,我說下半身還穿著短褲、拖鞋呢,記者說沒關係,只拍了上半身的照片。」後來在媒體的傳播下,成功在高行健的收藏展售出所有畫作,也有許多重要貴賓不請自來。
陳長華接受畫廊協會理事長鍾經新頒予感謝狀。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三位出席座談會的資深媒體人,分別是陳長華、宋雅姿和胡永芬女士,先後踏入媒體業工作,憑著對藝術的熱愛採訪多檔畫廊展覽,留下了珍貴的紀錄。陳長華曾任《聯合報》記者、綜藝新聞中心文化小組組長,文字風格溫雅動人。回憶起1990年代經濟繁榮時期,阿波羅大廈曾有50多間畫廊進駐,她也以推廣藝術家的使命感,用心報導每一檔展覽。
宋雅姿接受畫廊協會理事長鍾經新頒予感謝狀。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宋雅姿曾任《婦女》雜誌主編、《人間福報》副刊主編、《中央日報》國際版「世界華文作家周刊」主編等工作。曾在中央日報任職16年的她,最喜愛的工作就是擔任全版彩色藝術版的編輯。除卻編輯工作,她曾出席許多展覽開幕、拜訪藝術家,記憶最深的部分,是曾在阿波羅畫廊負責人張金星的帶領下拜訪藝術家,對他的用心推廣印象深刻。而在刊物版面上,她引用各大報的展覽新聞,並將國外藝術消息刊載於版上,引介國內外消息給台灣和海外的讀者。
胡永芬接受畫廊協會理事長鍾經新頒予感謝狀。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藝評人暨獨立策展人胡永芬曾任《人間雜誌》、《中央日報》、《首都早報》、《中時晚報》等刊物的編採工作。最初在文化大學新聞系就讀時,即立下專跑藝術線的志向,工作時歷經解嚴初期的自由氣氛,擁有相對多樣的選擇。於《中時晚報》任職時,為了使文章躋身頭版之列,時常留到畫廊下班時間,只為問出精彩的獨家消息。她也藉由採訪機會,認識許多前輩藝術家,逐漸與他們熟識,如曾到楊三郎家中吃飯、協助李石樵搬家…累積了許多和藝術家相處的寶貴時光。
此次座談由阿波羅畫廊第二代負責人張凱迪作結。阿波羅畫廊於1978年成立,為台灣歷史最悠久的畫廊之一。張凱迪憶及父親對媒體和藏家都有高度的敬重,她也從小耳濡目染,傳承畫廊經營理念,現場分享許多與媒體人相處的點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認識更多畫廊歷史,可上「台灣畫廊產業史料庫」瀏覽資訊。
REACTIONS
1
0
0
0
0
熱門新聞
1
Taipei Dangdai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2025 展前熱身,展商名單及亮眼計畫公開,推出首屆《新生維度藝術家獎》
引領當代繪畫思潮!第三屆「中國信託當代繪畫獎」6/1起徵件-總獎金200萬 關渡美術館展出 獲獎作品進駐中國信託
114年「璞玉發光-全國藝術行銷活動」初選徵件4月7日開跑!
打造全民美術館!新北市美術館4月25日正式開館,4月8日起試營運,三大展覽搶先看
不只是燈火輝煌——邱杰森、莫珊嵐談「2025台灣燈會在桃園」中的藝術策展經驗
類比至數位時代的影像生產,北美館「時代劇場」探問當代影像的複數演繹
2025《巴塞爾藝術展與瑞銀集團環球藝術市場報告》:市場總值按年下跌,較低價位市場持續蓬勃,交易數量仍增加
川普祭出的「對等關稅」與「恢復美國歷史的真相與理智」將會對美國藝文產業帶來何種衝擊?
「亞洲獨立藝術空間歷史與檔案」國際論壇4月11日登場,國際策展人齊聚探討亞洲獨立藝術空間的發展
史博館「大家的歷史 歷史的大家」系列特展,從水墨、雕塑、油畫、版畫呈現臺灣藝術的多元樣貌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個展藝術機構洪建全基金會三大計畫 點燃台北當代藝火 4月起接力推出委託、策畫鉅作——許哲瑜「災變論」、「Making of…Li Yi-Fan李亦凡」、李奧森「Stereoblind」
2025-04-10|撰文者:洪建全基金會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