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其實不簡單 霍剛創作中的東方詩性
2018-06-12|撰文者:王玉善
若談到臺灣當代的抽象藝術家,我們不可忽略的一定會聯想到霍剛,一方面他是組成「東方畫會」的成員之一,另一方面也為當時媒體所讚譽的「八大響馬」一員,因其當時的創作表現極具突破性,並為臺灣的藝壇發展奠定了重要的發展方向。作品現正於采泥藝術及義大利蒙札皇宮美術館展出,臺灣展出的為「霍剛新作:台灣同步展」,從2018年6月2日至2018年7月22日;義大利展出的為「形色之外:霍剛米蘭回顧展」,從2018年6月9日至2018年7月9日。
霍剛擅用圓點、線條、顏色、面體之間的搭配,建構了東方詩性的美學天地,並融入了書法的字意於其中,讓看似西方幾何圖象的作品形式,散發出一股中國內斂人文精神的氛圍。而之所以能有現今以東方精神再現於西方形式中的風格,其實可從霍剛的人生經歷來談起。
藝術家霍剛。圖/采泥藝術提供
1932年,霍剛出生於南京。隨後於1949年,隨著國民革命軍來到了台灣,並於就讀北師藝術科時(現今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向李仲生學習繪畫,影響其藝術思想深刻。1964年,霍剛前往法國,與夏陽、蕭明賢會面,隨後前往米蘭直至2014年。在歐洲的期間,勢必會受到西方色彩的衝擊與影響,特別當時的抽象表現主義(紐約畫派)正盛行,提倡情感的表達是要以脫離固有形象,會更趨於真實,如傑克遜‧波洛克(Jackson Pollock,1912-1956)、威廉‧德‧庫寧(Willem de Kooning,1904-1997)、皮特‧科內利斯‧蒙德里安(Piet Cornelies Mondrian,1872-1994)。
圖左至右:Piet Mondrian, Composition No. 10. , 1939-42 ; Willem de Kooning, Woman V, 1952-53 ; Jackson Pollock, No. 5, 1948. 圖/Wiki
展覽空間照。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那麼要如何在當時西方文化強勢的影響下,又可以發展出自我的獨創性藝術表現,便是很重要的一個方向。霍剛的家庭背景為書香世家,祖父為知名的書法家霍銳,使他從小便受詩詞的影響,內心底層蘊藏了中國文化的根。而這個內涵,也造就了當今他作品別具一格的原因之一。
霍剛的書法。圖/采泥藝術提供
圖左至右:霍銳及幼年時霍剛。圖/采泥藝術提供
中國字形的建構與謙讓
霍剛的作品看似以西方立體、幾何、抽象的表現方式,來形塑畫面的構成,實則有很大的不同。他的作品總是充滿線條、圓點、色塊之間的互動,用以體現被描述對象的本質與意義。如果我們更直接一點的來說,其實這些要素代表的是藝術家感受到的律動,範圍包括聲音、呼吸等,因此我們可以看到畫面的色塊之間並不過於擁擠,同時也搭配著線條的粗細與方向性功能。
而這個特殊的表現風格,為一種符號性的轉換,如先將一個中文字的意義感受於心織當中,進而將其拆解與符號化,以感官的方式描繪於畫面上。看似簡約,實則過程複雜。誠如霍剛所述:「過多了,就不免匠氣。」
圖左至右:霍剛,抽象2017-038,油彩、畫布,91x72.5cm,2017年;抽象2017-016,油彩、畫布,130x160cm,2017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展覽空間照。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線性在霍剛的作品當中,佔有很重要的一環,我們可以看到他對於書法的熟稔,也被運用在作品的構成當中,這些被描繪的幾何形體上的線條,實則有很多元轉折及粗細的線條控制於其中,目的在於以簡要的筆法即可勾勒出畫面的立體感。並在配合色塊的布局下,使畫面更有空間性。西方奔放的形式在被霍剛的運用下,轉換為更具東方人文心境的寫照。
霍剛將中國精神,以世界性的繪畫語言來表現。
圖左至右:霍剛,抽象2017-011,油彩、畫布,160x130cm,2017年;抽象2017-006,油彩、畫布,100x80cm,2017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在台灣的同步展當中,我們也可以看到霍剛與知名雕塑家楊北辰聯合創作的雕塑模型,以及手稿的內容。雖然雕塑作品在義大利展出,不過我們仍可以透過這些素材,觀察到霍剛如何將具象轉換到抽象幾何的手法,詮釋獨特的感官美學。
霍剛手稿。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雕塑模型。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展覽空間照。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展期:2018-06-02 ~ 2018-07-22
地點:采泥藝術(臺北市敬業一路128巷48號1樓)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國美館重磅展覽「所有令人屏息的-2024亞洲藝術雙年展」明日正式開幕,全球35組藝術家共同揭示歷史與人、地方的緊密相連
「2024臺北美術獎」邱子晏作品《曼德拉記憶》探究歷史與記憶的交互辯證獲得本屆首獎
城西生活節:start it underground 向下扎針再向上發展,呈現多元並行的萬華文化
旅途與鏡影:白田誉主也《旅路9》詮釋生命經驗的綿延積澱
2025綠島人權藝術季公布參展藝術家名單及國際交流計畫!由高森信男擔任總策展人,探索島嶼感知的多重時空
众藝術:《觀塘站》梁凱棋駐村交流展 遷徙與記憶交織的軌跡
2024城西生活節登場:三大場館、十一組藝術創作與線下活動,邀您共「飲」萬華新滋味!
年末壓軸必看!「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11/14預先售票,更多展覽內容亦先曝光
「第三屆橫山書法研究論文獎」轉型雙軌制徵集即將開跑 首獎新臺幣15萬,邀請全球書法研究新銳參與!
藝術與科技交融下的策展實踐:探討兒童藝術教育與博物館機構的未來可能性——高美館30週年國際論壇紀要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台灣第一人!藝術家王淑鈴獲頒美國國務院藝術獎章第一夫人 9/13 在白宮頒獎典禮上授勳
2023-09-15|撰文者:采泥藝術/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463
「拼裝記憶場」妥拉·拉嘉稜索在臺首次個展:現成物與記憶的召喚,交織過去、現在、未來三個時空
2023-08-18|撰文者:張家馨3220
被顯化的過程與時間:楊北辰寫實木雕中,人、時間與物件千絲萬縷的三重關係
2023-03-25|撰文者:張家馨4280
采泥藝術☓2020 ART TAIPEI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Booth H01:霍剛、李光裕、陸先銘、楊北辰、宋曉明│公共藝術PA3:蔡志松
2020-10-22|撰文者:采泥藝術2648
「超越介面」展現台灣影像魅力,亞美尼亞東歐遊牧媒體藝術節聚焦
2024-11-21|撰文者:段沐189
約瑟夫.波依斯的藝術與環境行動:以自然之名重塑未來
2024-11-21|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李亦涵編輯整理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