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顯化的過程與時間:楊北辰寫實木雕中,人、時間與物件千絲萬縷的三重關係
2023-03-25|撰文者:張家馨
20世紀以降,現代主義浪潮讓寫實主義與視覺再現的傳統逐漸式微,特別是形式主義理論提及,藝術作品的意義不僅在於形式本身,更在於藝術形式的歷史承接性與革新的意義。但對於楊北辰(1970-)而言,過於執著文本的更新,正是讓形式流於「為了標新而立異」的窘境。因此在他的創作中,以一種具純粹、明確、緩慢的方式,重新思考擬仿真實的意義。
本著上述的前提,楊北辰更珍視自己作品生成的脈絡。從原初的樹木轉至木材,最終轉向於經過長時間製作與上色的藝術作品過程,藉著極為寫實、細膩、耗時的創作方法,將時間流逝的、不可逆的、不可見的抽象概念,轉圜在具形體、具美學的外觀上。
采泥藝術於今年(2023)三月迎春之際,籌辦了畫廊代理藝術家楊北辰個展「真像的真相」古籍全系列精選展。楊北辰的木雕作品展現了他精湛且細膩的技巧,使觀者難以辨別其中的真偽,為華人當代雕塑藝術中寫實表現的代表藝術家之一。而他的創作約可分為兩大脈絡,其一為1997至2015年間的《記憶系列》,針對特定的老舊物件進行寫實仿刻,側寫背後的人物形象與情感記憶;2016開始發展《歷史系列》,將對象轉向至擁有數百年歷史的歐陸古籍,其雕刻表現更加沉著與內斂,以表現其中的文化氣息與歷史痕跡。
「真像的真相」古籍全系列精選展展場一景。圖 / 采泥藝術提供。
「真像的真相」古籍全系列精選展展場一景。圖 / 采泥藝術提供。
「真像的真相」古籍全系列精選展展場一景。圖 / 采泥藝術提供。
藝術家楊北辰。圖 / 采泥藝術提供。
楊北辰並不將自己的創作視為寫實主義(Realism),而是更趨向於將創作的過程提前至創作的成品。他的作品尺幅並無特別大,不論是過往創作的物件系列,像是皮包、皮鞋、皮外套,抑或是本展全以古騰為主的作品,全是一比一大小完美複製了物件本體。特別是在後者,藝術家必須在兩個手掌大小之間,駝著腰背,打磨、雕刻、再打磨,重複著相同動作多時,觀者看見的只是過程中必然會產生的一個結果而已。但在耗費時間與心神的前提下,這樣的創作的「過程」更加有理由地作為觀看作品的一種方式。
楊北辰提及,在過往藝術史針對寫實繪畫提及的照相寫實主義(Photographic Realism),或常用來歸類極為擬真的雕塑作品的超級寫實(Hyperrealism),興起於美國1960至70年代之間,以照片作為創作參照,回應當時候面對到科技技術興起的衝擊與城市景觀,提升人類文明新層次的藝術運用。但是在楊北辰的創作理念中,並不追求任何與科技、與數位相關的載體與符號,而是衷於人生活中本就存在的溫度、時間與記憶等肉眼不可見得的概念。
因此即便楊北辰的作品外在形式上趨附於極為真實的現成物再現,但藝術家實際追求的卻是更為抽象的感性經驗,他將自己的創作訴諸了一個極為重要的核心,那就是「時間」。
「真像的真相」古籍全系列精選展展場一景。圖 / 采泥藝術提供。
「真像的真相」古籍全系列精選展展場一景。圖 / 采泥藝術提供。
人、時間、物件在楊北辰的創作概念中就像是作品的三位一體,而他對時間述諸的概念,其中包含物件的物質性時間、摹刻的物理性時間、體驗的抽象性時間。前者闡釋了物件本體所經歷的時間,聚焦在作品成為作品之前與之後,從它原為樹木,被砍伐後成為木頭再被雕琢成藝術作品,乃至於現在與未來的展演,它曾經歷與即將經歷的各段過程;摹刻的物理性時間,為藝術家在製作這一精細、寫實、擬真物件的過程中所花費的過程與時間;體驗的抽象性時間則代表了觀者感受所錯覺的時間。
這樣的感受錯覺時間,除了觀者在作品與物件之間,是真是假的探討中耗費的歷程外,另有楊北辰在其中提供的「假象時間」。作品表面上有的斑駁、黴菌、皺褶、裂痕與泛黃等,是藝術家加添給作品的偽裝,實際上,這些被做出來的書本並非如原本的古籍具有好幾百年時間的積累,只是他為了更趨近於原真性,擬仿了真實世界的時間印記,讓觀者掉進了真實與假象的迴圈之中。
楊北辰的創作大多有一個具體的參照物,以此次古騰系列為例,藝術家再現的書籍包含《莎士比亞作品集》、《萊頓尼德蘭歸正教會之年度宣講節日與文本順序》、《聖經》、《皇帝朱利安的生平》等,它們多來自歐洲國家,且具有數十年甚至上百年歷史;而在楊北辰的木雕作品中,除了外在形體被完整再製、書本名稱被沿用在作品命名上之外,這些書本不可翻閱,書籍文字的語意功能被懸置,原本能夠傳遞人類文明、文化、知識等功能全被弭平。
展覽現場擺放了一本尚未完成的古騰木雕與書本原件。圖 / 采泥藝術提供。
「真像的真相」古籍全系列精選展展場一景。圖 / 采泥藝術提供。
「真像的真相」古籍全系列精選展展場一景。圖 / 采泥藝術提供。
楊北辰作品-〈謄刻古籍 No.20–莎士比亞作品集〉,2022,桂楠木、油畫顏料、凡尼斯。圖 / 采泥藝術提供。
楊北辰作品-〈謄刻古籍No.10-備忘與諮商〉,2019,桂楠木、油畫顏料,17x10x3 cm。圖 / 采泥藝術提供。
「書本在我眼裡是一個很有趣的符號,佇立在那邊的時候就像是一個雕塑,擁有很強烈意識形態的雕塑。因為它的語文、內容、知識、作者還有曾經擁有過它的人,都將被裝載進這個物件中。」對楊北辰而言,書本本身就像是一個雕塑,但當它得以被翻閱,具有其功能性時,與「雕塑」的語境就又不盡相同。而在他寫實的擬仿下,書籍本身的雕塑性得以被強調,並弱化原來既有的文化性表徵,因此在作品的命名上,即便沿用了書籍本身的名稱,不具它的原意,作品中存在的是視覺性寫實與藝術家個人的感覺性真實,卻並無對象物真實。
展場中最大件作品〈聖經〉,其原件被置放於展場櫥窗,為1660年代以荷蘭文出版的聖經,歷時了百年歷史。楊北辰說,這本書籍在語言上雖有隔閡,但從它出版的17世紀開始推敲,正是荷蘭作為海上第一霸權國家,他們擁有足夠的經費製作高成本的印刷,並在重要的教堂中作為公共的知識資產,必定經歷過許多神職人員與信徒的互動。「而如今,這些被我做的書他們都多了一個身分,他們曾為藝術家楊北辰創作過的物件。」
楊北辰作品-〈謄刻古籍 No.22–聖經〉,2022,桂楠木、油畫顏料、凡尼斯,23x23x10 cm。圖 / 采泥藝術提供。
楊北辰的作品就像是時間的雕塑,賦予時間具體型態,承載了許多攸關時間的面向,同時亦探討了人與物之間的關係。物件是被動狀態,人主動參與在物的個體當中,雖然本質不變,卻改變了它存在的歷程,物件本身也將從靜止的狀態賦予了動態的痕跡,為它添加了時間、溫度和記憶的影子等。就如同一瓶未被開封過的水,當人的手勢在瓶身上扭轉,除了改變了它的外在形體,另新增了人在物件本體上那一份不可逆的行為。
因此在楊北辰的創作概念中,即便書本本身已經是具有時間性的東西,仍舊想要再做一個它,以一種強行且霸道的方式,將具有上百年歷史的書本賦予新語彙,使之產生與藝術家本人無法切割的關係。
人與物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糾纏,一個是有生命,一個則無,我們卻與它產生強烈的依附感。在本次展覽中,楊北辰嘗試跳脫了物件既有的樣子,以「白色」作為藝術家內在情感介入的暗示。他說,彩色的木雕古籍是視覺性的寫實,而白色則作為個人情感的表達空間,同時反映了疫情期間理解這個世界的視角。白色站在較為中性的立場,既是純潔的象徵,卻也代表了荒涼、空白的孤獨,而在白色恐怖期間則具壓抑、受限制且焦慮的意味。
但在楊北辰此次展覽中,以白色作為個人意識的語言,將其介入作品的比重依照展區歸類,以全白的覆蓋作為疫情在我們日常生活的蔓延,最後剩下一點白色的侵擾則暗指著後疫情時代留下的後遺症,最終到正常的古籍顏色,象徵了日常生活的回歸。而這樣的意指,使之跳脫了作品與真實物件之間的對話關係,而是回歸到創作者自身與生活的反芻,藉由創作描述了某種抽象的真實感覺。
「真像的真相」古籍全系列精選展展場一景。圖 / 采泥藝術提供。
「真像的真相」古籍全系列精選展展場一景。圖 / 采泥藝術提供。
「真像的真相」古籍全系列精選展展場一景。圖 / 采泥藝術提供。
楊北辰作品-〈謄刻古籍 No. 18–新約聖經〉,2021,桂楠木、油畫顏料、鉛筆、凡尼斯。圖 / 采泥藝術提供。楊北辰作品-〈謄刻古籍 No. 21–萊頓尼德蘭歸正教會之年度宣講節日與文本順序〉,2021,桂楠木、油畫顏料、凡尼斯,16.8x11x5.5 cm。圖 / 采泥藝術提供。
楊北辰的創作其表面材質經常以皮革為再現對象,除了是藝術家個人喜好所使之外,皮革的顏色與皺褶將因著手的溫度、觸摸的次數與時間變化,漸漸地改變表面痕跡,正如同他的木雕創作中想要傳地的時間概念。但在楊北辰雕刻的日常物件或古籍系列,在針對時間性的回應有著共同意義,卻仍有幾個不同之處。物件與古籍本身經歷的時間有著數十年差異,前者的再現對象多半源自藝術家身旁友人,但後者的歷史與經歷卻無從考究。
在技術上,楊北辰面對日常物件時,它們容易變造的外觀,挑戰了藝術家在造型上的視覺經驗與一定程度的素描底蘊;但當前對象是書本時,其外型大同小異的情況下,藝術家在雕刻古籍時更加專注木材被削去而產生深度的空間感,包括每一個皮質脆裂的紋理,其邊緣凹陷產生的正負空間,抑或是書衣與內頁之間的互襯關係,每一方寸的細節變化都將影響物件是否能如此寫實、如此擬真。
楊北辰作品細節。圖 / 采泥藝術提供。
楊北辰的創作概念中,藝術家與觀者的介入將影響物件無形的附屬關係,在其互動的過程,與過程中生成的時間,更有密不可分的連結。特別是在數位化時代之下,身為一當代藝術家仍舊堅持著需要大量手工與勞動的製作,經常性被忽略的創作歷程被顯化出來,又更加深了人與物的曖昧身份。
楊北辰說,由樹木消轉而成的木材本身就是一種偽亡狀態的材料,許多樹木在被製成木材以後仍持續地分泌樹脂,並伴隨其環境的乾濕而收縮或舒張其纖維。而他在做的不只是再現一個歷史舊物,而是透過極其寫實的騰刻,盡可能地複製它的外觀,將其視為一個微型的時間性紀念碑,作為顯化人、過程與時間參與在其中的載體。隨著時間的進程,過往的歷史不會被消弭,而是持續寫落下它與他者產生關係的過程。
展覽資訊
楊北辰《真像的真相》─古籍全系列精選展
展期|2023-03-11 ~ 2023-04-23
地點|采泥藝術(台北市大直敬業一路128巷48號1樓)
楊北辰「真像的真相」─古籍全系列精選展,展覽主視覺。圖 / 采泥藝術提供。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台中勤美術館隆重開幕!除了開幕首展之外,展館還有哪些亮點?
睽違9年,70件草間彌生作品北師美術館盛大展出!重現經典之作《圓點的強迫妄想》
引頸企盼!ONE ART Taipei 2025 藝術台北新年登場 策展主題、亮點作品、展商名單一次公開
2024 年度新聞回顧:美術館於各地興起、機構人事新局與國際展覽的多元共振
巴黎聖母院浴火重生,五年修復完工盛大開放!揭開修復背後的全新發現
帝圖2024秋拍1229盛大登場,白雲堂舊藏張大千工筆紅葉靈禽圖、及溥心畬自用印專題重量領銜
「以在地涵養,放眼國際,自在芬芳」—桃美館代理館長張至敏回首創館歷程,展望館群建備後新局
「小百科」來了!即日起駐館桃園兒美館 「新說小百科」邀請你帶著好奇心 踏上打開世界的旅程
御風破浪.榮光現,一段訴說著海軍建軍歷程的故事
從流動的身體性到風景、物觀的凝視-關於嘉美館《拾景剪影─林玉山的寫生與旅行》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采泥藝術《存在的維度──時光詠物詩》李光裕 楊炯杕 楊北辰 聯展
2021-09-08|撰文者:采泥藝術1874
采泥藝術☓2020 ART TAIPEI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Booth H01:霍剛、李光裕、陸先銘、楊北辰、宋曉明│公共藝術PA3:蔡志松
2020-10-22|撰文者:采泥藝術2703
楊北辰:非關寫實卻攸關歲月情感
2013-10-24|撰文者:精銳藝術館AAM8343
台灣第一人!藝術家王淑鈴獲頒美國國務院藝術獎章第一夫人 9/13 在白宮頒獎典禮上授勳
2023-09-15|撰文者:采泥藝術/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522
「拼裝記憶場」妥拉·拉嘉稜索在臺首次個展:現成物與記憶的召喚,交織過去、現在、未來三個時空
2023-08-18|撰文者:張家馨3323
「以在地涵養,放眼國際,自在芬芳」—桃美館代理館長張至敏回首創館歷程,展望館群建備後新局
2024-12-20|撰文者:李竺恩2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