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09|撰文者:王玉善
律動性的布局,直覺式的均質表態
拼貼藝術於現行的藝術風潮當中,經常的被廣泛的使用於創作當中,它和一般的剪畫與貼畫並不相同,其更著重於繪畫性的表現。在西方世界當中,約莫於19世紀初即有人提昌,如法國立體主義藝術家,喬治·布拉克(Georges Braque,1882-1963)。
當時這個藝術的形式剛好與立體派、超現實主義相結合,在歐美被不同的藝術家發展出許多探討空間與質量及人本的創作內容。直到現今,仍然可見許多人物形象與所處環境是使用拼貼的創作進行,如美國藝術家Derek Gores。
圖左至右:喬治‧布拉克;”Violin and Glass”, charcoal and pasted paper on canvas, oval, 116 x 81 cm, 1914. 圖/取自Wikipedia
那麼,具有東方色彩的拼貼藝術創作又該如何呈現?它相較於西方裝飾性濃厚的創作,會有那些不一樣的地方呢?
我們在劉時棟的創作當中,可以找到這個答案。舉例來說,我們在作品《玉蝶戀花》當中可以看到整體視覺除了使用具有東方色彩的元素以外,更是考量到了拼貼上面的肢體與線條間的功能,並在元素與元素之間的互動增添了距離,讓互動性產生,具有中國水墨中的留白語境意識。
另一方面,具有墨色暈染效果的綠色基底,搭配著部分白色花卉折枝的背景,是藝術家先於現成物上方染色後,再將其刮下,因而產生的多元空間層次。而這個步驟,看似削去了畫面的元素,實則增添了畫面的可看性。
劉時棟的創作過程,雖不完全以筆作畫,但卻充滿東方繪畫的思維於其中,並以西方視覺張力呈現。
劉時棟,玉蝶戀花(局部),綜合媒材,畫布,120x120cm,2018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展場空間照。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創作是以整體視覺均質的美感呈現於我們眼前,相較於一般拼貼畫作的內容有一個被過度強調的母題(被描繪對象佈滿整體畫面)之形式不同。藝術家更看重於每個細節的表達,藉由細節與細節間的互聯效益,並與母題間的搭配,引領觀者走入畫中情境,並探索其中的故事性。
劉時棟,流連山谷(局部),綜合媒材,畫布,71x91cm,2017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劉時棟,迷林浮繪(32件組),綜合媒材、畫布,2018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展期:2018-06-16 ~ 2018-07-22
地點:台北市大安區東豐街16號
REFERENCE
REACTIONS
0
1
0
0
1
熱門新聞
1
藝術的洗腦與洗腦的藝術
詮釋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板塊之視域,中國嘉德2022春季拍賣會以「5+5+5:中國當代藝術特展」特別專題,隆重呈現!
(影音)眾神、信仰、地獄、幽魂—臺南市美術館夏季迎接法國大展 「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特展,挑戰你的膽量!
桃源國際藝術獎入圍名單今揭曉,來自8國橫跨歐亞、美洲15位藝術家,明年3月齊聚桃園盛大展出
藝術家張恩滿登德國卡塞爾文件展,從「非洲大蝸牛」探討臺灣原住民面對入侵物種
【第20屆台新藝術獎 藝術家訪談篇】《父親的錄影帶_碧兒不談》| 楊登棋
雙「館」齊下,香港故宮、M+博物館藝文新地標,串聯起西九文化區的傳統美學和當代藝術
ART TAICHUNG 2022 台中藝術博覽會7月15日盛大開展!10年深耕中台灣藝術市場,首度進駐台中林酒店
「SHOOTING-普立茲新聞攝影獎80週年展」華山開展,展出自1942年開始80年間得獎作品
忠泰美術館五週年專刊 今起全通路正式登場!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藝文跨界時事觀點【第20屆台新藝術獎】牯嶺街小劇場節目橫掃二獎項 人力飛行劇團《感傷旅行》、《王子.哈姆雷特》兩作品獲獎豐收 《不好意思…請問一下這個怎麼打開》以遊戲引擎動畫創作獲視覺藝術獎
2022-07-02|撰文者: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