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情感就沒什麼好畫的」─ 當代藝術家艾德里安•格尼(Adrian Ghenie)
2018-10-10|撰文者:詔藝
透過繪畫來表現一個時代,或者作為控訴社會不公不義的工具,從來就不是什麼新鮮事。但是可以因此成為全世界新銳藝術家的偶像,且達到學術與市場雙重成功的案例,那可就非常稀少了。
除了先前介紹過的彼得.多伊格(Peter Doig)外,筆者於這幾年間,先後曾與超過百位,介於25至45歲的西方新銳藝術家的各式對談中,唯一一位名字被提到次數超過多伊格的藝術家,且幾乎毫無疑義地被這些年輕藝術家認定是當代天王中的天王者,即是艾德里安.格尼(Adrian Ghenie)。
藝術家艾德里安.格尼(Adrian Ghenie)。圖/Courtesy Pace Gallery,2013。
藝術家的早年
艾德里安•格尼,1977年出生於羅馬尼亞(Romania)的Baia Mare。他父親是位牙醫,1991年至1994年間,他在Baia Mare的藝術和工藝學校(Arts and Crafts School)學習美術。2001年,他畢業於克盧日納波卡(Cluj-Napoca)藝術與設計大學(Universitatea de Artă şi Design /University of Art and Design)。現於克盧日和柏林生活和工作。
據藝術家在不同來源的訪談中所述,他在歷經如破產、經營不善等災難性失敗,也被人認為是個魯蛇(loser)的情況下,認知到有個像樣的組織,或許才能作為吸引主流藝術圈人士注意。有了這樣的想法後,於2005年在克盧日的Napoca與幾位同儕藝術家,包括Victor Man(1974 -)、Mihai Pop(1974 -)等,共同規劃並創辦了Galeria Plan B畫廊 ,作為一個當代藝術製作和展覽的空間。2008年起,他們也在柏林開設了另一個新空間。
Adrian Ghenie,《Charles Darwin as a young man》,49 cm x 32.5 cm x 4.5 cm,2014 © Adrian Ghenie。圖/Courtesy Pace Gallery。
成名之路
格尼在30歲前的藝術之路並不順暢,並充滿了挫折感。即使胸懷大志,對於自己的作品信心滿滿,但在羅馬尼亞這樣一個國際能見度相對很低的東歐國家,事實上想要被認識發掘極為困難。他在受訪的影片中就表示,2005年創辦了Galeria Plan B,剛開始根本不知道要怎麼做,時常幾位藝術家聚在一起就是喝喝啤酒互相打氣,生活非常辛苦。他們後來發現當時的西歐人士到東歐,都習慣要找些有點名氣的東西,因此他們才組織起幾位當地藝術家,辦些有點規模、內容尚稱扎實的展覽。這些以東歐當代藝術為主題的幾檔展覽,引起了一些收藏家與西歐藝術圈內人的興趣,於是開始有了接觸。他在受訪時強調,他當時最需要的就是和「外面世界」(註:應指西歐藝術圈)的「連結」(connection):「連結就是一切」,他特別強調。
2011年威尼斯Palazzo Grassi博物館的展覽,開啟了西方畫廊圈與大收藏家們對於格尼作品的高度興趣。他運用獨特的調色刮刀,創作了包含史達林(Ио́сиф Виссарио́нович Ста́лин, 1878 - 1953)、希特勒(Adolf Hitler, 1889 - 1945)、身著黨衛軍制服的軍官,以及惡名昭彰的納粹醫生約瑟夫.蒙格勒(Dr. Josef Mengele, 1911 - 1979)等等相關主題的畫作。畫面中常常出現爭議性歷史人物, 並製造出恐怖夢靨所籠罩下的陰暗情緒和扭曲空間,大大地吸引了對於政治社會議題有共鳴的博物館策展人與富裕收藏家們的目光,從而,也開啟了格尼作品在收藏圈中的知名度。2015年,當格尼代表羅馬尼亞參加當年度的威尼斯雙年展後,引發了更多與廣泛的關注。
(圖中)納粹醫師約瑟夫.蒙格勒。圖/取自wikimedia。
除了世界上多位西方大收藏家,以及許多亞洲的新興收藏家對他的作品深感興趣,並因此持續推升他在收藏界的名聲外,格尼也曾先後舉辦過多個大型美術館個展,包括布加勒斯特國家當代藝術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Bucharest)(2010)、比利時根特(Ghent)的市立現代美術館(Stedelijk Museum voor Actuele Kunst/S.M.A.K.)(2011)、丹佛當代藝術博物館(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Denver)(2012)、西班牙馬拉加當代藝術館(CAC Málaga, Centro de Arte Contemporáneo de Málago)(2014)、第56屆威尼私雙年展羅馬尼亞國家館(56th International Art Exhibition, La Biennale di Venezia, Romanian Pavilion, Venice)等。
《Untitled (Study for DADA Room)》,2011。格尼作品於香港巴塞爾展場內引起眾人圍觀。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中國嘉德2024秋拍本月盛大揭幕,現當代藝術專場集趙無極、吳大羽、林風眠、朱沅芷大師之作,精彩紛呈,不容錯過!
一座由市民串接起的巨型光帶《臺北脈動》,藝術家李柏均竹構作品展現北門歷史更迭動能
跨域交會 藝熠發光—2024東亞藝術交流展
2025香港巴塞爾參展藝廊和首批亮點,來自印度、澳洲、南非、美國、英國等地新晉藝廊首次參展
接續過去與未來,水湳經貿園區以《詠續三部曲》為題策展,開創人類與自然共生的場域
自身境況與存在想像:短評2024新北市美展得獎作品
文化部新人事安排: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國立臺灣博物館館長、文化部主任秘書、文化資源司司長等職異動
《綻放榮光─全城動起來‧藝起來應援》藝術計畫盛大啟動
傳統美學的現代轉化-《氣韻生動與現代性》書介
2024城西生活節登場:三大場館、十一組藝術創作與線下活動,邀您共「飲」萬華新滋味!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第三屆麗寶國際雕塑雙年獎 金獎羅馬尼亞得主獲得100萬
2016-10-26|撰文者:陳泓齊3080
國美館重磅展覽「所有令人屏息的-2024亞洲藝術雙年展」明日正式開幕,全球35組藝術家共同揭示歷史與人、地方的緊密相連
2024-11-15|撰文者:國立臺灣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07
臺藝大雕塑系「第十五屆袖珍雕塑展」:獎項機制於學院中的必要性及其交流助益
2024-11-15|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王襦萱編輯整理118
旅途與鏡影:白田誉主也《旅路9》詮釋生命經驗的綿延積澱
2024-11-15|撰文者:李竺恩969
白鷺鷥文教基金會盧佳慧董事長引領《希望、和平、愛》展演,科技與藝術跨領域合作呈現虛實交錯的奇幻之景
2024-11-14|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張家馨編輯整理141
黃敬中「烏有之地」:材料與生命經驗的嵌合,轉譯形式中的空間與時間
2024-11-14|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王襦萱編輯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