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05|撰文者:林侑澂
《呼吸鞦韆.3/30-5/26》
台北當代藝術館,《呼吸鞦韆》劉霞攝影作品,策展人:潘小雪,藝術家:劉霞 X 蔡海如。圖/台北市當代藝術館提供
來自中國和台灣的兩位不同背景,卻同樣受到專制威權迫害的生命,將以視覺藝術的形式展開一次深沉對話。參展藝術家劉霞是中國首屆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的妻子,卻因為劉曉波被中國判決為政治犯入獄,而連帶受到軟禁。蔡海如則是台灣228及白色恐怖受難家屬的後代,祖父和父親都因為主張自由民主而被判刑。兩位藝術家在展覽中呈現的作品中,恐懼、徬徨、沮喪、不安、無助的壓迫感,清晰到讓人不敢直視也難以想像,將人類歷史中自私冷酷、犧牲付出與受權力者壓迫等多個面向做了一個明確的映襯。或許,透過一個展覽能夠影響的有限,但當中隱含的意義的確是台灣社會值得深思的一份真實。
《查無此人.小花計劃展.4/27-7/7》
以「時間是記憶最大的敵人?」作為探討主軸,小花計畫發起人-究方社邀請了共十組不同領專業風格的音樂團體,由五月天樂團瑪莎擔任音樂執行總監,策劃了一次關於音樂與記憶的展覽。將記憶中那些「或許不特別但是有著深刻意義」的片段,製作成了「一場可以看見的音樂專輯」,透過音樂與裝置藝術傳遞各種捨不得失去的記憶。
《超音樂-異聲驅動.4/37-7/7》
聲音作為語言的主要傳達方式,在文明發展的進程中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無論對於日常生活的溝通或是各種理念的傳達,聲音所承載、包含的力量絕對是不容小覷的。「超音樂.異聲驅動」試圖透過視覺化的展覽,探索聲音的社會性、文化性和能動性。並藉此反思當代社會中不同政治、性別、階級立場,所產生的經驗視角。提供參觀者理解與想像那一些「被遺落的聲音和話語」的反思點。
《少年當代-臺灣當代藝術系列展.7/19-10/13》
策展人:高千惠
「台灣當代藝術系列展」一直是台灣藝術界備受注目的策展項目。本次系列展以「從純真年代的記憶,看歷史與藝術發生的現場」為主軸,邀請到了多為台灣代表性藝術家參展。展覽意圖以1960年代、1970-90年代,2020之前年代,分做三階段探討「少年當代」這個概念。透過並列戰後不同世代的生活與文化經驗,探討台灣一直存在的「壓抑與狂飆的精神狀態」。以視覺藝術的形式,為台灣當代社會的集體記憶提出一個梳理的可能性。
REACTIONS
3
0
1
4
3
熱門新聞
1
國立臺灣美術館「2022台灣美術雙年展」公布首批藝術家名單與策展子題
桃美館首任館長劉俊蘭借調期滿,8/1歸建臺藝大 關鍵四年擘劃桃美館館群發展架構 奠定城市美術館「桃園─國際」地基
新竹市美術館、241藝術空間雙館聯展《疫年紀事》 邀集國內外共16位藝術家,將疫情期間的遭遇轉化為藝術創作
地圖疊層的共時性:邱杰森製圖中的手工、勞動與地理記憶
2022台北新藝術博覽會 全展場NFT元宇宙體驗 進入藝術多重宇宙
巴黎聖母院浴火重生:官方公佈重開計畫及預算運用,從這個重建案我們可以學習些什麼?
2022「金車繪畫獎」徵件開跑,於8月1日起開放線上報名!
2022世安美學獎徵件9月1日起跑,總獎金新台幣74萬元!
文化部打造國家隊前進「愛知三年展」 黃心健、許家維、余政達首次獲邀參展
水上的藝術展場:月之美術館「2023 月津港燈節」公18-2展區徵選計畫開跑!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藝文跨界策展2022第二屆BLEED數位現場雙年展首度跨越邊界,雪梨坎貝爾敦藝術中心、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及台北當代藝術館聯合呈現
2022-07-20|撰文者:文化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