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05|撰文者:林侑澂
【MOCA里程碑】
座落於台北市中心精華區的台北當代藝術館(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後稱MOCA),紅磚造的古蹟建築竣工於日治時期的1921年,前身為日人專屬「建成小學校」。1945年進入中華民國時代後曾歸于「台北市政府辦公廳舍」使用。而1994年台北市政府遷至信義區後開始改建,在2001年正式作為現在的「台北當代藝術館」開館。為廣大的藝術界及台灣社會服務。
台北市當代藝術館,【穿越─正義:科技@潛殖】各件作品片段。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以「打造一座能夠代表台灣的MOCA」為定位與願景。MOCA在2018年所舉辦的活動獲得了相當正向的回饋,不僅僅是在各界參觀者之間的迴響,也同時得到了不同機構認同的口碑。其中「影像的謀反」、「華麗轉身—老靈魂的魅力重生」和「穿越─正義:科技@潛殖」陸續得到了台新藝術獎的提名。在藝術家雜誌所舉辦的十大公辦好展覽裡「影像的謀反」也位列其中。ARTFORUM中文網評選的年度最佳展覽,也給予了「穿越─正義:科技@潛殖」高度的肯定。2018年的參訪人數更是突破了270,000人次的歷史新高。
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 /台北市當代藝術館,【Pulima藝術節】(紐西蘭藝術家Lisa Reihana作品《In Pursuit of Venus [Infected]》展場實紀)。圖/台北市當代藝術館提供
於2018年中,MOCA和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合作舉辦的Pulima藝術節亦可作為年度指標之一。透過與澳洲的明日藝術節(Yirramboi)及紐西蘭的藝術家Lisa Reihana的多方合作,Pulima藝術節為台灣的原住民當代藝術提供了更廣更多元的視野。透過國際範疇中,與台灣相似的歷史經驗,呈現出以藝術的語彙閱讀歷史的多重可能性。
【MOCA年度重點展覽】
而在今(2019)年度,MOCA也正陸續進行著各種各樣的策展計畫。以多元豐富的藝術形式,嘗試著再次組構當代藝術在台灣的樣貌。
《烏鬼.1/26-4/14》
台北當代藝術館,《烏鬼》,策展人:黃漢沖 X 協同策展人:黃香凝 。圖/台北市當代藝術館提供
「烏鬼」這個誕生於台灣民間的詞彙,指涉的是在16、17世紀時期,東南亞區域的原住民及奴工等,也是當時台灣對於外來者、蠻夷等「非我族類」的代名詞。而隨著社會環境的的演變,展覽之中不同樣貌的魑魅魍魎,也陸續包含了外來者、移民、異教徒、酷兒、甚至是「不可見與失能的被統治者」。透過讓人焦慮的歷史現實,堆疊出一個不同時空所面臨的動盪及精神狀態。
REACTIONS
3
0
1
4
3
熱門新聞
1
7個藝術史上被忽略的謬誤:名畫的顛倒展示
紀念漢寶德,南畫廊舉行「漢字:漢寶德現代書法展」
橫山書法藝術館「弱書道-汪柏成創作個展」 寫時空、畫宇宙 將時間視覺化於空間
直面傷痛,以瘋狂的派對慶祝疼痛的此生: 巴西寇克舞團《治癒 (Cura)》
水彩的「流水席現象」—2023桃園國際水彩雙年展「活水」
「我的博物館只有一個精神:為了大眾而存在」奇美博物館創辦人許文龍辭世,享耆壽96歲
橫山書法藝術館「時空題辭」穿梭古今時空以題辭書寫心靈情懷
「出岫-香如故」趙丹綺、黃妙貞香器創作展:以土成石,以石侍香,以香觀氣
新媒體藝術家林珮淳受邀參加愛丁堡大學「台灣光點大師講座」,分享「夏娃克隆」啟示與警世
2024年威尼斯雙年展臺灣館公布展名「日常戰爭」,藝術家袁廣鳴以作品隱喻當代生存境況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藝術產業
當代藝術美術館MoCA 「神救援:楊茂林的內在英雄之旅」展覽 那些年藝術家楊茂林以藝術召喚的諸神軌跡
2023-11-03|撰文者:台北當代藝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826
焦點新聞
美術館特展藝文跨界MoCA Studio攜手韓國國立亞洲文化殿堂「偶然的運轉」 探詢人類中心主義與感知真實性
2023-10-20|撰文者:台北當代藝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185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台北當代藝術館「城市密碼‧台北賦格」,9位攝影師帶你發掘赤峰街區白日到夜晚的巷弄風情
2023-09-26|撰文者:MoCA TAIPEI 台北當代藝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