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05|撰文者:林侑澂
《災難的靈視.11/23-2/9》
台灣一直以來有諸多定位需要取得共識、各項人為政策也時刻影響著我們的生活,甚至天然災害也一再地考驗著全體國民。無論是人禍或是天災「如何面對災害」已經成為了台灣需要謹慎處理的問題。作為社會中最敏銳的一群人,藝術家們也透過各自獨特的呈現手法,提出了不同的思考角度及關懷方式。在展覽「災難的凝視」中,為參觀者們提供一個橫跨社會、科技、自然和人性相互關係作用的多重辯證。
【教育廣活動計畫】
台北當代藝術館,《教育推廣活動計畫》示意圖。圖/台北市當代藝術館提供
MOCA在近年來對於「將藝術融入生活」的推廣不遺餘力,以奠基於美學感知、議題詮釋及數位推廣的模式,組構出一個高質量的文化聚落。
MOCA陸續擴展的當代影像聚場、MOCA Plaza、公共藝術展區、當代館主題策畫展、MOCA Studio、藝術一條街展場以及MOCA Cube已經成功將美學與知覺的結合融入周邊生活圈。而與建成國中十餘年來的互助,更是打造了相當領先的「翻轉教學計畫」,成為藝術與教育相輔相成的優質範例。
台北當代藝術館,《建成國中西側古蹟教室 開放及多元服務空間優化規劃》示意圖。圖/台北市當代藝術館提供
即將與建成國中合作陸續推動的空間優化方案,不但將在硬體空間上增加展示空間及區域動能。也將以當代藝術為基底,建立一個跨界、跨媒材、跨議題的學習計劃,以更多元廣闊的方式為台灣培養更具人文精神的新一代學子。
台北當代藝術館,《二樓空間規劃草案》示意圖。圖/台北市當代藝術館提供
今年五月即將登場的「建成小學校建校百年&當代館成年禮」系列活動中,將以灣生座談、主題講座、歷史回顧展、復古主題市集和古蹟小小導覽員培訓等等方式展開,並且將古蹟導覽APP和歷史影片作為亮點一併向市民介紹。
【MOCA的定位與願景】
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定位與願景》示意圖。圖/台北市當代藝術館提供
MOCA已經是台灣藝術界、學界的重要指標之一,今年更訂立了感性品味全面紮根、人文策展導向、建立城市品牌三大定位,並將保持空間歷史感、呈現前衛視覺藝術、揭示藝術中的人文精神、給藝術家更多的資源與表現機會視作經營藝術館的長期願景。MOCA多年來為社會提供了高品質的藝文服務,更持續走在作為城市驕傲的進程之中,未來的發展也非常值得關注和期待。
台北當代藝術館,《城市的意義》示意圖。圖/台北市當代藝術館提供
台北當代藝術館潘小雪館長表示「藝術是真的很有力量的一件事」,這樣的力量源自於文化人最純粹的熱忱。對於推廣美感、知識、教育一直保有高度使命感的潘館長,即便在有限的資源下依然將MOCA打造成為了社會中重要的人文場域。透過各種可能的方式不懈努力,一步步地朝著打造「能夠代表台灣的MOCA」前進。
更多關於台北市當代藝術館MOCA的訊息請進這裡。
REACTIONS
3
0
1
4
3
熱門新聞
1
國立臺灣美術館「2022台灣美術雙年展」公布首批藝術家名單與策展子題
桃美館首任館長劉俊蘭借調期滿,8/1歸建臺藝大 關鍵四年擘劃桃美館館群發展架構 奠定城市美術館「桃園─國際」地基
新竹市美術館、241藝術空間雙館聯展《疫年紀事》 邀集國內外共16位藝術家,將疫情期間的遭遇轉化為藝術創作
地圖疊層的共時性:邱杰森製圖中的手工、勞動與地理記憶
2022台北新藝術博覽會 全展場NFT元宇宙體驗 進入藝術多重宇宙
巴黎聖母院浴火重生:官方公佈重開計畫及預算運用,從這個重建案我們可以學習些什麼?
2022「金車繪畫獎」徵件開跑,於8月1日起開放線上報名!
2022世安美學獎徵件9月1日起跑,總獎金新台幣74萬元!
文化部打造國家隊前進「愛知三年展」 黃心健、許家維、余政達首次獲邀參展
水上的藝術展場:月之美術館「2023 月津港燈節」公18-2展區徵選計畫開跑!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藝文跨界策展2022第二屆BLEED數位現場雙年展首度跨越邊界,雪梨坎貝爾敦藝術中心、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及台北當代藝術館聯合呈現
2022-07-20|撰文者:文化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