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報導
Pulima藝術節專題 Lisa Reihana《追尋金星(感染)/In Pursuit of Venus [Infected]》
2018-12-26|撰文者:林侑澂
藝術家Lisa Reihana與作品《In Pursuit of Venus [Infected]》在台北當代藝術館合照。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由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所舉辦的第四屆Pulima藝術節,今年以阿美族語「Micawor/翻動」為主題,在台北當代藝術館盛大展出(2018/11/03 - 2019-01-13)。本屆的Pulima藝術節邀請到了2017年威尼斯雙年展(Venice Biennale)的紐西蘭代表藝術家Lisa Reihana,將近年來國際間原住民藝術最具代表性的作品《In Pursuit of Venus [Infected]/追尋金星[感染]》帶來台灣展出。
【走在前端的複合媒體藝術】
Lisa Reihana,《In Pursuit of Venus [Infected]》片段。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藝術家Reihana來自紐西蘭北島的港城奧克蘭(Auckland)。如同當代多數的移民社會的成員一樣,Reihana的身上也留著歐洲人及紐西蘭原住民納格胡族人(Ngapui)的血統。畢業於奧克蘭大學藝術學系(Elam School of Fine Arts)主修雕塑及時基新媒體藝術(time-based arts)的Reihana,除了在形式上擅長運用多種不同的錄像技術,題材上更是受到當代政治及流行文化的深刻影響。長期以來關注於多文化的競合、傳統與認同和殖民與解殖等等原住民議題。隨著作品的深度與廣度不斷加強,Reihana的作品不但廣受注目,也漸漸地變成了研究者的重要文本。
Lisa Reihana,《In Pursuit of Venus [Infected]》片段。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在Reihana歷時十年的創作《追尋金星[感染]》中,運用了1500個數位圖層來敘述70個關於南太平洋原住民的歷史片段故事。觀賞作品時,最先震懾觀眾的往往是巨大的尺幅(26x4公尺)。接著觀眾們會被如同卷軸般滾動的影像給包圍,體驗到彷彿置身其中的臨場感。當反應過來之後,開始試著細看當中的每一個故事時,又會被豐富而細膩的聽覺效果吸引。
《追尋金星[感染]》之所以成功,形式與媒材的大膽突破功不可沒,全方位的感官體驗方式完整地支撐了龐大的探討主軸。藝術界中空前的技術支撐了文本敘述,讓觀眾們以最直接的方式,理解甚至體會南太平洋當地的原住民歷史。
【解讀歷史的話語權及角度】
Joseph Dufour,《Les Sauvages de la Mer Pacifique/太平洋的野蠻人》。圖/取自維基百科
題目「追尋金星」,一方面指出了18世紀歐洲強權,以夜間星象中的金星作為航海指標,進而航向大洋洲的過程。一方面也藉由金星的另一個含意(Venus/維納斯,拉丁文中的美麗與愛情女神),暗喻了二百年前歐洲人對於陌生的文化、民族偏頗的浪漫想像。
在1804年,法國插畫藝術家Joseph Dufour(喬瑟夫.杜佛)以《Les Sauvages de la Mer Pacifique/太平洋的野蠻人》為題,繪製了一幅精緻的20面風景壁紙。以歐洲本位的主觀思維,反映了歐洲人對英國海軍 -「發現」大洋洲的庫克船長(Captain James Cook)所陳述的「南洋風情」。當Reihana在澳洲國家美術館見到這件作品時,發現當中的人物特徵、服裝、生活模式都與真實的狀況不同,進而成為了她創作《追尋金星[感染]》的出發點。
REACTIONS
1
0
0
1
0
熱門新聞
1
當大家還在批判麵包屑時,卻沒發現旁邊鄰居已經捧走大魚大肉二十年?
2021桃園市兒童美術館策展徵件開跑!
2021迎接「波依斯年」:為紀念約瑟夫·波依斯百年誕辰 德國各地整年舉辦超過20檔大型展演
「非現實的真實存在」羅展鵬繪畫中所覺知的萬物因果
「『自由』與『多元』是國內外創作環境最大的差別!」 ─ 台灣收藏家側寫系列之七
低眉藝術 (Lowbrow Art) 到潮藝術:一種被學院忽略、被市場追捧的當代視覺表現
書畫鬼才 黃明勝 「藝氣磅礡」書法與篆刻個展 長達2,700 公分長卷棉布 首度大氣呈現
忠泰美術館《殘山剩水》當代藝術展 疫情時代中提問「我們的城市失敗了嗎?」
韓國最具影響力藝術家金昌烈逝世,享年九十一歲
抱歉了錢錢!北美館推出全新藝術商店與設計商品 邀你一起「貼近北美館」!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美術館藝術跨界時事觀點首本集結歷屆獲獎作品,喚醒未知的感官新可能 北美館《走入.走出:X-site 2014-2020》專書問世
2021-01-15|撰文者:臺北市立美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