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人物

當代藝術訪談電影藝文跨界

蔡明亮導演新作《你的臉》 反覆定義觀看與被觀看

汯呄霖電影有限公司蔡明亮你的臉凝視

2019-05-17|撰文者:林侑澂

「人有機會凝視另外一張臉,通常只有三次。」— 蔡明亮

《你的臉》工作照。圖/汯呄霖電影有限公司提供
享譽國際且獲獎無數、創作了許多跨越框架的電影作品,蔡明亮導演與他的工作團隊在2019年再次發表了新作《你的臉》。從「凝視計畫」出發,以13位人物的肖像拍攝,呈現出一種很純粹、很直接的觀看。
《你的臉》海報。圖/汯呄霖電影有限公司提供
蔡明亮導演表示:「我曾經試著將美術館打造成電影院,而現在我試著將電影院打造成美術館。」

對於電影始終抱持著無限的熱情和愛,不斷地探索著革新電影的可能。蔡明亮導演的影像創作已經跨越了電影的範疇,一步一步地另闢蹊徑。劇情片中著重的對白、場景、等等說故事形式在新作中的比例極低。紀錄片所著重的客觀紀錄性,似乎也不是這件作品的重點。當觀眾試著去閱讀《你的臉》這件影像時,似乎總有點惶惶不安,深怕遺漏了什麼訊息。
你的臉》工作照。圖/汯呄霖電影有限公司提供
若是對「蔡明亮脈絡」有過經驗者,或許可以較為容易進入《你的臉》的場域之中。然而若是在這件作品裡,期望得到某個明確的訊息甚至答案,幾乎可以稱得上是必然而徒勞的嘗試。蔡明亮導演並沒有為這件影像設定什麼樣的目的,或是想要說服觀眾某種理念。而是僅僅很直接樸質的「想要拍攝這些臉」
《你的臉》劇照。圖/汯呄霖電影有限公司提供
德國哲學家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1900)在其經典著作《善惡的彼岸》中寫下:「當你遠遠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你。」成為了千古爭相研究剖析的一段名言。可見「凝視/觀看/意識交流」,對於人類是一個天性中必須面對的問題。在《你的臉》當中,蔡明亮導演則是運用細膩的拍攝手法,「直直地」將不同樣貌的面容呈現在觀眾眼前。
《你的臉》劇照。圖/汯呄霖電影有限公司提供
在作品《你的臉》的影像中,拍攝對象並未刻意與觀眾對望,卻透過不同的方式引導觀眾凝視畫面中的人物。就在面對著各不相同的面容時,凝視者與被凝視者之間產生了聯繫。觀眾開始對於影像中的人物產生了各式各樣的投射,並且開始了與自身經驗對照的內在對話。而當這種內在對話產生,意義就產生了。或許是情緒、或許是自我解讀、或許是反抗/反省,這些意義並非是導演或編劇的刻意為之,而是每一位觀眾內心底層的喚醒。
蔡明亮與李康生。圖/汯呄霖電影有限公司提供
電影藝術、影像藝術的範疇,在近年來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嘗試與突破。蔡明亮導演一次次取捨與跨越,成就了新作《你的臉》。再一次提供了觀眾們許多感受的方式思索的契機,也為電影這個命題的再一次提出了令人憧憬的可能性。
更多系列活動訊息請由此進入連結
更多相關新聞連結:
首屆英國臺灣影展倫敦登場 蔡明亮導演進駐泰德現代美術館
展覽募資達標40萬 蔡明亮談募資首日感動淚崩 蔡明亮:「我一直到死之前都會繼續賣票」

汯呄霖電影有限公司蔡明亮你的臉凝視
REACTIONS
喜愛

1

好美

0

0

1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