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28|撰文者:林侑澂
《我們賴以生存之洋》開幕活動實紀,(由左至右)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鄭雅麗,安卓藝術負責人李政勇,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鄭家鐘,高雄市立美術館館長李玉玲,臺灣三千藝文推廣協會理事長姚啟甲。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高雄市立美術館(高美館)年度特展《太陽雨:1980年代至今的東南亞當代藝術》是今年夏天的藝文焦點。透過當代藝術,將日本三大單位(森美術館 / 國立新美術館 / 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會)對於東協各國的文史研究做了全方位的呈現。高美館團隊擬定了六大子題,重新策辦了台灣版本的太陽雨。多面向的細膩研究,將東南亞區域內的民族、政治、經濟、殖民、解殖民、宗教、歷史等課題做出剖析。為台灣社會提供了多個思考各國文史異同與自身定位的契機。
《我們賴以生存之洋》台新大樓外觀實紀。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高美館團隊所策辦的《太陽雨》特展,所期望的不僅僅是美術館內的作品陳列,更希望可以在多個層面,提供台灣全方位的文化活動。本展《我們賴以生存之洋》(Oceans We Live By)即是在九個串聯展覽中,相當具指標意義的一環。由高雄市立美術館X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X安卓藝術攜手,邀請到了藝術家瑪莎.艾恬薩 Martha Atienza與于一蘭Yee I-Lann參展。對於自然與社會的變革 / 重組,提出了細膩的見解立場。
瑪莎.艾恬薩 Martha Atienza,《我們的島嶼Our Islands 11°17'19.6"N 123°43'12.5"E》,2016,single channel HD video (00:22:00 min. loop),audio,Edition 5 of 6。圖/安卓藝術提供
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多年來對於台灣藝文界總是不計成本、全心全力地付出。無論在自家主辦的《台新獎》,或是對於各大美術館、博物館的支持,均已成為台灣藝文界的風向指標。本次與高美館團隊合作、支持《太陽雨》的策辦更是不遺餘力。在今日《我們賴以生存之洋》的開幕活動中,鄭家鐘董事長表示:「80年代以來的東南亞乃至台灣,一直還處於民主化、現代化的進行階段中。這種躁動、理想與現實的碰撞的氣氛是大家所共同熟悉的。相信大家走進《太陽雨》的系列展覽、都能夠很快地感受到共鳴。」更可見台新基金會並不僅是贊助單位,更同時是對於《太陽雨》理念及內容皆有參與的堅實後盾。
于一蘭 Yee I-Lann,《蘇路故事:如日中天 Sulu Stories: High Noon》,2005,61x61cm,Digital C-type print 數位輸出。圖/安卓藝術提供
于一蘭 Yee I-Lann,《蘇路故事:從前有一個國王 Sulu Stories-Awn Hambuk Sultan》,2005,61x61cm,Digital C-type print 數位輸出。圖/安卓藝術提供
《我們賴以生存之洋》做為《太陽雨》特展串聯展的一環,邀請到的兩位藝術家均為參與日本版太陽雨的成員。高美館李玉玲館長特別點出:「瑪莎.艾恬薩 和于一蘭兩位,皆是國際間非常受到重視的藝術家。能夠將他們的作品,作為台灣版太陽雨『從高雄到台北的延伸』。讓整體的系列活動更加完整,真的是一件很讓人開心的事情。」也藉由多單位的串聯,讓今年夏天的太陽雨持續帶給台灣各地更多美麗的驚喜。
《我們賴以生存之洋》展場實紀。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我們賴以生存之洋》將動態與靜態的影像「背對背」的呈現,展開了有趣的印襯和對話。展覽中將兩位藝術家對於故鄉 / 他鄉、發展 / 保存,生活 / 生存、共同記憶 / 神話的觀察與感想,做了梳理與詮釋。透過藝術的形式,將當代世界中反覆被定義的生活疆界做了闡述。提供了觀眾們一次將自我經驗投射進展覽的思辨場域。也讓身處在當代世界中的我們(無論是作為個體或群體),再一次去思考「面對著文明與自然之間的相互考驗」。
《我們賴以生存之洋》展場實紀。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我們賴以生存之洋》的呈現,不僅是一個當代藝術的展映活動,也是一次跨國產官學合作的縮影。透過創作者、研究者、統籌者、策辦者、資助者的熱忱付出,很大程度地展示了台灣藝文產業的能量及能力。對於台灣社會,在藝文發展上有著象徵性的正面意義。也藉此《太陽雨》系列活動,讓各界對於台灣藝文的發展,能夠再一次懷抱更多的期許與想望。
瑪莎.艾恬薩 Martha Atienza
1981年出生於菲律賓馬尼拉,父親為菲律賓人、母親為荷蘭人,艾恬薩一生移動於兩個國家與文化之間。艾恬薩的影像的作品主要是在影像中構建一種社會學式的自然,目前,她關注致力於當代藝術作為影響社會變革發展之工具的功能。本次參展的作品《我們的島嶼11°17‘19.6’‘N 123°43’12.5”E》,與菲律賓宿霧班塔延島(Bantayan Island)的潛水員合作,於海中重演「阿替.阿替汗節」(Ati-Atihan Festival)傳統宗教儀式,將當代社會之生存搏鬥融入海洋景象之中,並亦提示著對當代生態與環境變遷課題之關注。
于一蘭Yee I-Lann
1971年生於哥打京那巴魯,馬來西亞婆羅洲,目前居住與生活於哥打京那巴魯。她主要以光學媒體基礎之藝術實踐,來推演文化、權力和歷史記憶在我們社會經驗中的作用。本展所展出的《蘇路故事》系列作品是關於個人記憶、疆界、神話的重構,從馬來西亞與菲律賓之間蘇祿海域上國界與身分的未明性出發,以檔案影像與半虛構的手法重新探入海洋歷史。
【Oceans We Live By我們賴以生存之洋】
SUNSHOWER台北串連展
展期Dates|2019.06.17 Mon. - 2019.07.26 Fri.
地點Venue|台新金控大樓一樓大廳(台北市仁愛路四段118號一樓)
開放時間 Opening Hours|週一至週日Mon. – Sun. 09:00 - 19:00
主辦單位 Organizer|高雄市立美術館 Kaohsiung Museum of Fine Arts
合辦單位 Co-organizer|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 Taishin Bank Foundation for Arts and Culture
主力贊助 Major Sponsor|台新銀行 Taishin Bank
特別感謝 Special Thanks to:安卓藝術 Mind Set Art Center、CBW Collection
《太陽雨:1980年代至今的東南亞當代藝術》相關報導:
【圖文專題】:高美館 李玉玲館長導讀 《太陽雨:1980年代至今的東南亞當代藝術》
【影音專題】:高雄市立美術館-李玉玲館長聊「太陽雨」前篇
【影音專題】:高雄市立美術館-李玉玲館長聊「太陽雨」後篇
熱門新聞
1
打造全民美術館!新北市美術館4月25日正式開館,4月8日起試營運,三大展覽搶先看
第六屆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正式揭開序幕!釋出多項預告專案,設立「專業日」 打造國內外藝術專業人士深度交流平台
川普祭出的「對等關稅」與「恢復美國歷史的真相與理智」將會對美國藝文產業帶來何種衝擊?
洪建全基金會三大計畫 點燃台北當代藝火 4月起接力推出委託、策畫鉅作——許哲瑜「災變論」、「Making of…Li Yi-Fan李亦凡」、李奧森「Stereoblind」
國美館x龐畢度中心「無序樂章:聲音藝術之旅」盛大開幕 呈現聲音藝術史上指標性藝術家
史博館「大家的歷史 歷史的大家」系列特展,從水墨、雕塑、油畫、版畫呈現臺灣藝術的多元樣貌
2025《巴塞爾藝術展與瑞銀集團環球藝術市場報告》:市場總值按年下跌,較低價位市場持續蓬勃,交易數量仍增加
2025「堤頂之星2.0」年度邀請展《作為夥伴的我們》: 探索視覺藝術產業中的合作模式與互動機制
劉慧中的「失落秘境」
國立歷史博物館「李奇茂百年展」, 呈現藝術家多幅從未公開鉅作與最後遺作〈天馬〉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個展美術館穿越時空的彩色四季:抽象繪畫大師陳正雄90大展 《一位抽象畫家與他的收藏》高美館璀璨登場
2025-02-14|撰文者:高雄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2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