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專欄
焦點新聞
古典大師現代藝術「是誰在後面看著你?」─ 瑞士畫家亨利.福塞利 Henry Fuseli
2019-07-31|撰文者:詔藝
“When we idealize the real, we sacrifice to artistic fancy.” - Henry Fuseli
「當我們把理想化成真實的時候,我們就犧牲了藝術上的想像力。」─ 亨利.福塞利
James Northcote,〈福塞利像〉,油彩畫布,創作年份不詳。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福塞利,〈Johann Heinrich Füssli im Gespräch mit dem Zürcher Historiker und Literat Johann Jacob Bodmer〉,油彩畫布,。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藝術家生平
福塞利(Henry Fuseli RA, 德語原名Johann Heinrich Füssli, 1741 – 1825),出生於瑞士蘇黎世(Zurich)的藝術大家族。祖父Hans Rudolf Füssli是位戰爭以及海景畫畫家,父親Johann Caspar Füssli(1706 – 1782)是一位頗有名望的肖像畫家,福塞利從小就有很多機會接觸到藝術,而且也因此讓他的創作天份展現出來。他自幼便很喜歡畫畫,但成為畫家之路頗為曲折。起初他父親期待他成為一位牧師,因此將他送往神學學校,後又從神學轉去研究文學,最終由於文學作品給了他藝術上的靈感,他才又轉回藝術創作。於1761年,福塞利年方20歲時,他因故揭露一名地方上的法官弊案,為免於難,只得於不久後逃離瑞士。1763年後一段期間,他曾短暫旅居柏林學畫,同時擔任翻譯作家,又在法國結識多位重要啟蒙運動的哲學家,於1765年抵達英國後從事翻譯兼創作書籍插圖。
到達英國後,福塞利遇到他藝術生涯上最重要的貴人,英國著名肖像畫家,也是英國皇家藝術學院(Royal Academy of Arts)創始人之一及第一任院長約書亞•雷諾茲爵士(Sir Joshua Reynolds, 1723 – 1792)。雷諾茲爵士很欣賞福塞利的才華,鼓勵他致力於繪畫工作。1767年起,福塞利全力投入繪畫。在倫敦這段時期上了一些正統繪畫課程,後於1770年前往義大利,在那裡潛心投入繪畫的學習,並深受古典藝術及米開朗基羅和「矯飾主義」(Mannerism)風格影響,甚至於1778年,他將自己的名字從德文的Füssli,改成具義大利風格的Fuseli。當他於1779年回到英國後,他逐漸建立起自己的聲譽,並留在英國直至終老。
雷諾茲,〈自畫像〉,(Self-portrait),油彩畫布,約1776。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雷諾茲,〈Colonel Acland and Lord Sydney: The Archers〉,油彩畫布,約1769。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福塞利屬於大器晚成的藝術家,一直到近50歲(1790年)時,他提出作品〈雷神索爾與米德加德之蛇的爭鬥〉一作被皇家學院所接受,也因此成為當選皇家學院院士的代表作品。1799年,福塞利被任命為該學院的繪畫教授,才終於有機會舉辦了他第一次的個展。此次個展雖然驚艷當時的英國畫壇,並受到藝術家同儕的極力推崇,但不知是否由於畫風黑暗詭異,商業銷售上乏人問津,不過他終生都沒有因此改變他的藝術風格去討好市場。1804年他出任皇家美術學院院長,後半生任繪畫教授,並致力於學術研究,從事著書寫作。1825年卒於英國倫敦。
福塞利,〈雷神索爾與米德加德之蛇的爭鬥〉(Der Kampf des Thor mit der Schlange des Midgard),油彩畫布,1788。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福塞利,〈Parzival befreit Belisane von Urmas Zauber〉,油彩畫布,創作年份不詳。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REACTIONS
61
21
47
20
16
熱門新聞
1
2021桃園市兒童美術館策展徵件開跑!
2021迎接「波依斯年」:為紀念約瑟夫·波依斯百年誕辰 德國各地整年舉辦超過20檔大型展演
「非現實的真實存在」羅展鵬繪畫中所覺知的萬物因果
「『自由』與『多元』是國內外創作環境最大的差別!」 ─ 台灣收藏家側寫系列之七
低眉藝術 (Lowbrow Art) 到潮藝術:一種被學院忽略、被市場追捧的當代視覺表現
忠泰美術館《殘山剩水》當代藝術展 疫情時代中提問「我們的城市失敗了嗎?」
書畫鬼才 黃明勝 「藝氣磅礡」書法與篆刻個展 長達2,700 公分長卷棉布 首度大氣呈現
韓國最具影響力藝術家金昌烈逝世,享年九十一歲
抱歉了錢錢!北美館推出全新藝術商店與設計商品 邀你一起「貼近北美館」!
彭譯毅的[一 一]以建築材料書寫藝術日記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美術館藝術跨界時事觀點首本集結歷屆獲獎作品,喚醒未知的感官新可能 北美館《走入.走出:X-site 2014-2020》專書問世
2021-01-15|撰文者:臺北市立美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