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30|撰文者:詔藝
“With the brush we merely tint, while the imagination alone produces colour.” - Théodore Géricault
「如果僅用筆刷的話,我們只不過在著色而已;但如果我們運用想像力,那我們就製造出了色彩。」 ─ 西奧多・傑利柯
在娛樂圈中,人們常會用「一片歌王」來形容那些只靠一首歌紅過一陣子的歌手,而進一步的意思有點像是在揶揄那些紅不起來的藝人。美術史上一樣有類似的例子,也就是「一張畫家」,指一般人認得的作品「就那麼一件」。
今天要介紹的這位畫家,對一般大眾來說,他的某一件作品出現在所有藝術教科書中,也可以說是屬於所謂的「一張畫家」。不過,這位畫家就靠著這件作品,奠定了他在美術史上絕無僅有第一流大師地位,也註定了他將流芳百世。
畫家Alexandre-Marie Colin所繪製年輕時傑利柯的肖像,1816。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Horace Vernet,〈傑利柯〉(Jean-Louis-André-Théodore Gericault),油彩畫布,1822 – 1823 。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西奧多・傑利柯(Théodore Géricault, 1791 – 1824)出生於法國魯昂(Rouen, France)的一個富裕的家庭。父親是一名富有的地主同時也是位地方法官,並經營一家菸草工廠;他的母親來自一個古老而富有的家庭,是諾曼地(Normandie)議會檢察官的女兒。由於他家庭的經濟狀況良好,父母親對於他在繪畫上的興趣也很支持,因此他先後師從兩位古典主義風格的名師,Carle Vernet和Pierre-Narcisse Guérin,畫家並於1811年入學巴黎美術學院(Ecole des Beaux - Arts)。然而,這位學生對兩位老師和學校的保守派觀念不甚認同,因此沒多久,傑利柯自己就到羅浮宮裡去臨摹盧本斯(Peter Paul Rubens,1577 – 1640 )、提香(Tiziano Vecelli, 1488/90 – 1576)、維拉斯奎茲(Diego Rodríguez de Silva y Velázquez, 1599 – 1660),和林布蘭(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 1606 – 1669)等頂尖大師的作品,而這樣自學的臨摹練習,從1810到1815,持續了接近六年之久。1816至1817年間,他參訪了義大利的威尼斯、羅馬等地,去實際觀賞學習文藝復興時代大師們的作品,其中他特別喜愛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 di Lodovico Buonarroti Simoni, 1475 – 1564)的繪畫。對於創作超大型的史詩型油彩作品的期待,是那段時期對他來說最特別的一個啟發。
REACTIONS
6
3
1
2
20
熱門新聞
1
2022 TAIPEI DANGDAI 台北當代:觀察跨國藝術活動在台灣的縮影
「2022桃源美展」6月17日起徵件開跑!聚焦「繪畫與書寫類」,催發在地當代視野
2022第3屆「WHATZ」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 於台北喜來登展現重生藝術多元面貌
吳剛毅.彌雅的新立體解構主義 於鍾鼎藝術發表《城市漫遊系列》個展
停辦一年的台北當代並未因此「掉粉」,它為什麼如此吸引人?
「畫都」與「畫伯」,論繪畫,也話當年,關於「人.間-陳澄波與畫都」一展在嘉美館中的當代轉向與感性經驗
桃美館啟動「多方對接」年度書藝策展工作坊 打造跨域講師群陣容 培育未來書藝策展人
臺北啟動北美館擴建案 首座地下美術館,林中蘊藝翻轉美術館的未來想像
劉舒律個展《初夏圓舞曲》夏日抹清新,搭樂曲「沉浸式體驗」化情感為真實!
國立臺灣美術館主辦之「111年全國美術展」 得獎名單揭曉!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藝文跨界深化科技藝術與表演藝術的多元實驗 「2022-2024臺澳舞蹈創作交流計畫」獲選名單出爐!
2022-05-25|撰文者: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48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個展連奈良美智也愛!香港藝術家Kila Cheung章柱基台北個展 「OH MY YOUNG GOD !」六月初開催
2022-05-25|撰文者: INVINCIBLE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