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畫筆拍電影」 ─ 法國畫家西奧多・傑利柯 Théodore Géricault
2019-08-30|撰文者:詔藝
〈梅杜莎之筏〉
前面提過,傑利柯深受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大師們大型作品的震撼,一直有個想法,就是想要完成一件巨大壯觀、足以留名青史作品。於是他到處找尋靈感,當時在法國正好發生了著名的〈梅杜莎船難事件〉(L’affaire de la Méduse),這事件在當時法國政府眼中,被認為是一件有損國家顏面的醜聞。
該事件大致是關於1816年7月初,一艘法國皇家海軍護衛艦,啟航至位於西非的塞內加爾(Senegal)執行殖民任務時,一名不適任的軍官卻擔任船長職務,在他的指揮下,該船不幸因操作失誤在沙洲上擱淺。由於救生艇的短缺,150名船員(此為羅浮宮官網上說明之數字)不得不在慌亂中臨時搭造一艘簡易木筏求生,在長達十三日的漂流期間,最後僅救回十條人命。在這段時間,人性被逼至絕境,隨之而來的就是相互間爭奪生存的野蠻行為。令人震驚的是,竟發生船員之間為求生存而同類相食的慘劇,使得此海難造成當時歐洲社會間一片譁然。
傑利柯,〈梅杜莎之筏〉(Le Radeau de La Méduse),油彩畫布,1818 – 1819。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傑利柯這件作品的創作時間總共花了他十八個月,作品最終在1819年的沙龍上展出。畫家聯繫到其中兩名船難倖存者,由他們親自描述事件經過。為求真實,畫家費盡心力,除了雇人搭建出一個相當於實際木筏大小的模型外,也在工作室中使用多具蠟像模型模擬構圖,甚至還透過關係取得真正的屍首和腐爛的肢體。依照前述這些材料,他使用如
鉛筆、炭筆、水彩、油彩等不同媒材來打草稿,並試驗了各種各樣畫面上的安排,以求達到他理想中最完美的畫面。
傑利柯,〈梅杜莎之筏上的同類相食〉(Cannibalism on the Raft of the Medusa),綜合媒材,1818 – 1819。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傑利柯,〈梅杜莎之筏的習作〉(Esquisse du "Radeau de la Méduse"),油彩畫布,1818 – 1819。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整件作品採用卡拉瓦喬(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 1571 – 1610)的劇場式光影風格,且故意將本來應該骨瘦如柴的人體,改採古典希臘雕塑風格的結實健美肌肉線條來做表現,以強化整件作品最佳戲劇化的悲壯感。傑利柯在這件作品中,透過堅苦卓絕的高標準準備程序,描繪了整件船難事件中最戲劇性的時刻,造就了一個史詩級的鉅作。這件作品中的主角,無非就是那位位於畫面上右上方那位拿著白巾呼救的有色人種船員。這樣角色的設定,回到那個年代的時代背景,應該不符合當時主流價值的「政治正確」,是個非常罕見的選擇。這幅畫以它三角型的構圖和豐富細膩的色彩,表達出悲慘壯烈的震撼力,成為浪漫主義畫派的代表性作品。
據其友人後來的描述,當所有準備程序都就緒後,傑利柯竟然在那麼大一張畫布上,僅簡單先用炭筆或鉛筆做基本的勾勒,後來花了共八個月的時間,以非常快速熟練的技巧,神色自若地直接上油彩。這位朋友在當時親眼看到可以說是完全驚呆!
傑利柯,〈梅杜莎之筏〉的習作之一〈Têtes-de-supplicies〉,油彩畫布,1818 – 1819。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傑利柯,〈梅杜莎之筏〉的習作之一〈Study of Feet and Hands〉,油彩畫布,1818 – 1819。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關於傑利柯製作這幅〈梅杜莎之筏〉的背景心理,不同資料來源有很多不甚一致的看法。其中有人認為傑利柯是為了成名才特別去選擇這樣一個事件,背後有很強名利上的動機;也有人認為,他對於當時法國政府對待此事件的態度曖昧而敷衍,他基於人道主義同情並想向遇難者致敬,才故意挑選這樣一個主題,去凸顯並諷刺當時政府處理此事的態度。但不管如何,他都成功了。
這幅巨作之所以成為藝術史上的經典,除了畫家一以貫之,對於「數大就是美」的偏好和驚人執行力外,就本件作品製作上的準備工作,傑利柯都完成了可以說是史無前例驚人的相關準備工作。請注意,前面已經提到,這位畫家的幾件作品都是約三米半以上的巨大尺寸。這樣的尺寸,對於不甚注重描繪細節的濕壁畫來說,或許都不算大。但傑利柯〈梅杜莎之筏〉的尺寸,是491公分 x 716 公分,如果套用現代電影院的規格,這件作品的尺寸和其他絕大多數畫家所完成的作品相較,相當於今日IMAX(Image MAXimum)電影等級。這件作品的巨大程度,如果近距離欣賞,基本上是要走幾步路才能完整看清楚、看完。
傑利柯,〈梅杜莎之筏〉的局部。這畫面左方長相俊美屍體的模特兒,正是傑利柯的同學,法國浪漫主義畫家德拉克瓦(Eugène Delacroix, 1798 – 1863)所「飾」。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傑利柯的〈梅杜莎之筏〉,即使歷經時迭歲替,至今依舊被認為是法國十九世紀繪畫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且被視為浪漫主義的開山祖師。或許它在一般人眼中的熟悉度,還沒法和德拉克瓦的〈自由帶領人民〉相提並論,但在藝術史上,它的重要性或許甚至超越〈自由帶領人民〉!
德拉克瓦,〈自由帶領人民〉(La liberté guidant le peuple),油彩畫布,1830。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在他人生最後十年中,他繪製了幾件有關精神病人的肖像,那幾件作品的題材在繪畫史上相當罕見,且對後世當代藝術家如Luc Tuymans, Michaël Borremans等強調人類精神狀態的肖像繪畫的啟發以及發展,應該都有很大的影響。
傑利柯的生命短暫,由於數次意外落馬事故導致他的脊椎嚴重受傷造成重病,以及其他原因的併發症,在經歷了長時間臥病在床的的痛苦後,於1824年在巴黎去世,得年僅32歲。但這個人生僅經歷三十二個年頭的年輕人,以史無前例的決心,完成了那件人類繪畫史上如此巨大又不朽的的經典。在他的作品前,不禁讓人們捫心自問,在32歲那個年紀的我們,究竟「將會」,或「已經」做過了些什麼呢?
傑利柯,〈嫉妒的莫諾曼〉(La Monomane de l'envie),油彩畫布,1822。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國美館重磅展覽「所有令人屏息的-2024亞洲藝術雙年展」明日正式開幕,全球35組藝術家共同揭示歷史與人、地方的緊密相連
「2024臺北美術獎」邱子晏作品《曼德拉記憶》探究歷史與記憶的交互辯證獲得本屆首獎
城西生活節:start it underground 向下扎針再向上發展,呈現多元並行的萬華文化
旅途與鏡影:白田誉主也《旅路9》詮釋生命經驗的綿延積澱
2025綠島人權藝術季公布參展藝術家名單及國際交流計畫!由高森信男擔任總策展人,探索島嶼感知的多重時空
众藝術:《觀塘站》梁凱棋駐村交流展 遷徙與記憶交織的軌跡
2024城西生活節登場:三大場館、十一組藝術創作與線下活動,邀您共「飲」萬華新滋味!
年末壓軸必看!「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11/14預先售票,更多展覽內容亦先曝光
「第三屆橫山書法研究論文獎」轉型雙軌制徵集即將開跑 首獎新臺幣15萬,邀請全球書法研究新銳參與!
金車文藝中心首項書寫類補助計畫「2025金車藝文書寫工作坊」開放徵件中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富貴三義美術館呈現「材境交匯」石•陶•鐵的材質重塑創新之美 創作聯展,再詮釋媒介、形式、創新之間的觀點交匯
2024-11-22|撰文者:富貴美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03
「一根香蕉」震撼藝術市場!以高達兩億台幣成交,時隔多年再度引起藝術圈熱議
2024-11-22|撰文者: 非池中藝術網王襦萱編輯整理369
「超越介面」展現台灣影像魅力,亞美尼亞東歐遊牧媒體藝術節聚焦
2024-11-21|撰文者:段沐323
約瑟夫.波依斯的藝術與環境行動:以自然之名重塑未來
2024-11-21|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李亦涵編輯整理281
陳昱榮「源像邊際 Cluster-Pixel Boundary」:資訊轉譯為賦格(fugue)?視覺下感官的再擴延
2024-11-21|撰文者:王襦萱1117
2024大亞洲藝術聯盟協會第二屆第一次會員大會暨尾牙聯歡會,於台中李方艾美酒店擴大舉行
2024-11-20|撰文者:大亞洲藝術聯盟協會/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