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2019-10-31|撰文者:林侑澂

國立臺灣美術館,2019年第七屆亞洲藝術雙年展《來自山與海的異人》。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國立臺灣美術館
策辦,第七屆亞洲藝術雙年展《來自山與海的異人》於2019年10月開幕。邀請到了藝術家許家維(臺灣)與何子彥(新加坡)共同策展。在延續亞雙展-「呈現亞洲多元文化」的主軸下,藉由當代藝術「感官體驗」及「知識思辨」的能力特性,提供了東亞文史發展的多重課題探討。
贊米亞Zomia(左)和蘇碌海Sulu Sea(右)位置圖。圖/取自展覽手冊
本屆亞雙展《來自山與海的異人》中,策展人將「山(贊米亞Zomia)」與「海(蘇碌海Sulu Sea)」視作水平的範圍界定,並將「雲(天空)」和「礦(地面之下)」視作另一個垂直的範圍界定,聚焦於當代亞洲的種種議題。此四個不同的象限在展覽之中並不僅是分類,同時也是互相影響的多軸線交織。
《來自山與海的異人》策展概念架構圖。圖/國立台灣美術館提供
寇拉克里.阿讓諾度才/亞歷克斯.格沃伊奇(與男孩子),〈在一個滿是怪人的房間裡沒有歷史 5〉,2018,三頻道錄像、裝置(各式貝殼、樹枝、塵土、雷射豎琴、造霧機、阿讓諾度才祖父雙手的樹脂鑄型、男孩子頭部的樹脂鑄型、LED燈、丹寧布料枕頭、兔子造型絨毛玩偶),30分44秒,尺寸依場地而異。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贊米亞Zomia這一海拔300公尺以上的高原區域,範圍位於印度、圖博(西藏)、緬甸、泰國到寮國,包含了盛產罌粟的「金三角」地區。此區域在歷史上,與周邊的國家/平地區域有著錯綜複雜的競合關係。兩千多年來,各方的移民因為多種的政治、經濟、宗教原因進入了這裡。過程中將不同人為疆界的文化認知進行了重組,形塑出特殊而複雜的文化生態。
于一蘭 Yee I-Lann,《 蘇祿海的故事》,2005,數位輸出,尺寸依場地而異。圖/非池中藝術網攝,安卓藝術提供
蘇碌海Sulu Sea位於菲律賓群島和婆羅洲、南中國海與太平洋之間。在難以定義邊界、難以管轄進出的環境之下,這片海域從殖民時代開始就是貿易商、走私者、海盜甚至奴隸略掠奪的集散地。演變至今,成為了恐怖組織或毒品交易的活動範圍。海域內的人口及貨物流通複雜,也體現了人性之中各式各樣的目的性與正負面本能。
邱承宏,《破碎的羅曼史》,2019,風帆(柚木、鐵、吊車、聚酯纖維、玉石礦物、隕石礦物 )、大理石雕塑 風帆:300×100×700 cm、250×100×600 cm、200×50×350 cm、200×50×250 cm;大理石雕塑:120×100×210 cm。圖/非池中藝術網
隨著文明進程,「雲」除了自然元素的意涵外,已經被賦予另一重雲端數位的概念。隨著通訊的發展,一點一滴地改變了人類生活的方式。而「礦」的資源定義也早已跨越傳統的器物原料範疇,在科技甚至虛擬貨幣的運算之中成為了不可或缺的元素。

國立臺灣美術館亞洲藝術雙年展來自山與海的異人許家維何子彥
REACTIONS
喜愛

2

好美

1

0

3

厲害

2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