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2019-10-31|撰文者:林侑澂


劉玗,《Salvation Mountain》,2018,影音裝置、單頻道播放、彩色、雙聲道,22分08秒。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展覽命題中的「異人」參考自日本民俗學者的部落研究,指涉著古日本語中的「稀人Marebito」。此概念涵蓋了對於遠道而來的神明(客神)的信仰。所關注的他者包含了遷徙而來的神靈、移民、難民或種族,以及溝通雙方的靈媒、間諜或商人等等。定位有趣卻也嚴肅,延續著兩位策展人一貫「非教科書文史」的研究主軸。透過大規模的展覽策辦,將更加多樣背景的文化提出了交叉辯證。
JIANDYIN(朋琵萊 明瑪萊/紀拉德 明瑪萊),《煉金術》,2019,C10H15N人類尿液、冷藏櫃(120×120×200 公分)、玉石(直徑12.7公分)、大理石球體噴泉(直徑60×50公分)、防水接觸式麥克風、錄音介面、控制器、六個擴音喇叭、抽水馬達。《磨擦流動:魔幻之山計劃》,2019,單頻道高畫質黑白無聲錄像,20分09秒,循環播放。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藝術團隊JIANDYIN(泰國)所做的《磨擦流動 魔幻之山計畫》是一件非常超乎想像且難以實現的計畫。看似普通的噴泉,實際上運用了驚人的材料。作品當中流動的液體,是泰緬邊境警方臨檢所採集的「吸毒者尿液」樣本。而噴泉的台座及滾動的圓球,是由緬甸盛產的玉石製作。這樣一個需要控制濕度與溫度的噴泉模型,映照出當地兩大重要貿易:「毒品與玉石」之間的連動關係。作品影片中,泰國玉石工廠的工作畫面和毒品化學式的動畫,對於於當地的相關故事做了剖析,深入地審視贊米亞地區所時刻面對的相關問題。
劉窗,《比特幣礦與少數民族田野錄音》,2018,三頻道錄像、4k、5.1聲道,40分。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藝術家劉窗(中國)所創作的《比特幣礦與少數民族田野錄音》,關注的面向在於雲南靠近緬甸邊境近、少數民族的傳統活動區域。由於這個地區的雨季降雨豐沛,所以政府正規畫要建設大型的水力發電工程。在計畫建設之下,居民大多已經被政府規劃搬遷。而數位比特幣是一個需要大量的電子運算的耗電產業,由於電價成本低,此地吸引了大量的「比特幣礦廠」進駐。作品中自然的雲下降成雨,雨水進入水力發電機組,而電力又再度支持著雲端運算成為貨幣的過程。
作品將少數民族的人類學研究與數位貨幣的發展串聯起來。影像中更是發現了過去許多(歐美)主流電影中「外星人」的造型,其實是參照著不同少數民族的服飾文化。這種對於異人/他者的認知與投射反應,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人類本能的縮影。作品呈現出多面向的觀察,也同時相當適切地呼應著本屆的策展主題。

國立臺灣美術館亞洲藝術雙年展來自山與海的異人許家維何子彥
REACTIONS
喜愛

2

好美

1

0

3

厲害

2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