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藝術評論

焦點人物

當代藝術藝博會現代藝術

「你.看到它們了嗎?」- 2020《台北當代》佳作搜秘! (四) 比利•查爾迪斯 Billy Childish

Billy ChildishTaipei DangdaiPeter DoigTracey EminEdvard Munch

2020-02-19|撰文者:詔藝

今年(2020)臺北《超級藝博週》中的指標性藝博會《台北當代》(Taipei Dangdai),於一月16至19日於南港展覽館舉行。延續上一屆被稱為「香港巴塞爾減量版」的口碑,本屆共有來自世界各地99家畫廊參與,吸引眾多國內外藝術愛好者及收藏家前來參觀,根據主辦單位會後新聞稿,本屆參觀人數超越去年,估計逾四萬人次,熱鬧非凡。
本系列接續甫結束不久《2019台北藝術博覽會》(ART TAIPEI 2019)所推出的《「你.看到它們了嗎?」─ 2019 ART TAIPEI漏網搜秘》系列模式,陸續介紹幾位在本次《台北當代》中,值得關注的藝術家:

四、比利•查爾迪斯 Billy Childish

比利•查爾迪斯,原名史蒂芬•約翰•漢普(Steven John Hamper)1959年生於英國肯特郡的查塔姆(Chatham, Kent),是約翰•漢普(John Hamper)的兒子,但這位父親在藝術家年幼時,曾因走私毒品入獄,因此這位藝術家在後來的很多作品中,都一再表示自己有過不幸的童年。比利•查爾迪斯這個名字,英文原文為Billy Childish,因此在中文相關引述中,也有人該英文翻譯成「頑童比利」。
查爾迪斯。Photograph by Tyrenius 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查爾迪斯是位非常有個性的人,他十六歲就因為尚未被確診的閱讀障礙症而不得已輟學,也被當地的藝術學院拒絕入學,他只好進入肯特郡查塔姆造船廠當石匠的學徒。但他在後來的短短六個月期間,製作了約600張繪畫草圖,他就拿著這些草圖去申請富有盛名的倫敦聖馬丁藝術學院(Saint Martin's School of Art),順利被錄取。在那裡,他與英國當代頂尖藝術家彼得•多伊格(Peter Doig, 1959 - )成為朋友,並一起切磋學習繪畫。但很不幸地,這位個性十足的藝術家能在學校裡學習的日子沒有持續太久,在尚未取得學位前,就於1982年被學校開除。之後的15年,他得過著領政府救濟金度日。
查爾迪斯,《Man Walking in Snow》,油彩畫布,1999。Photograph by Reg lewis~commonswiki 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Peter Doig,《Road House》,1991。©Peter Doig Courtesy Christie's。
儘管查爾迪斯和「英國年輕藝術家」(YBAs, Young British Artists)這個世代或群體中的多位藝術家有密切往來,也被許多藝術史學家和藝評人被歸類在該(非正式)團體之中,但他至今堅決主張自己的身為一位「獨立藝術家」的立場。查爾迪斯在許多專訪中,一再否認自己是一位藝術家,因為他表示藝術並非他「賴以謀生」的工作。事實上或許他說的也沒錯,查爾迪斯以其多才多藝著稱,他的相關頭銜眾多,包括:畫家、作家、詩人、攝影師、電影製片人、歌手和吉他手等。自1970年代後期起,查爾迪斯傲視同儕,其才華橫跨多個領域,在創作音樂、寫作和視覺藝術方面等的成就,都受到同行的高度尊敬。他曾組織並領導過數個樂團,並發行過一百多張音樂專輯。
查爾迪斯,《Clamming on maud》,油彩與炭筆於畫布,2013。Photograph by Rikardolino 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查爾迪斯,《Walking in Gods Buti》,油彩與炭筆於畫布,2013。Photograph by Rikardolino 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查爾迪斯也是位前衛思想的領袖,他於1999年與另一位英國詩人藝術家查爾斯•湯姆森(Charles Thomson, 1953 - )共同推動一個叫做「反觀念主義」(Stuckism )的藝術運動,該運動的宗旨是一種對觀念藝術(conceptual art)的反思,強調繪畫作為一種媒介的價值,諷刺「觀念藝術」和「後現代主義」(postmodernism)的虛無主義(nihilism)態度,而其中最激烈的觀點是「不繪畫的藝術家就不是藝術家」( "Artists who don't paint aren't artists."),當然這樣的觀點在他們這團體所倡導的年代引起高度爭議。查爾迪斯不久後便於2001年離開他的夥伴們,但此一思潮除了對英國藝術界影響深遠外,至今依舊擁有為數眾多的支持者。
查爾迪斯之後繼續在他有興趣或有天份的各領域中持續耕耘,在彼得•多伊格的推介下,英國著名畫家兼藝術評論家尼爾•布朗(Neal Brown)進一步深入瞭解查爾迪斯,給了他如下的評語:「英國藝術界最傑出,經常被誤解的人物之一」("one of the most outstanding, and often misunderstood, figures on the British art scene")。而另外也令人振奮的是,這樣一位遲遲不受到主流學界接受的才子,終於在2014年間,受到他家鄉英國頂尖大學之一的肯特大學(University of Kent)授予榮譽文學博士學位。
查爾迪斯,《Man in Landscape》,油彩畫布,2000。Photograph by Reg lewis~commonswiki 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當然,和查爾迪斯有關且最受藝術界人士熱衷的話題,無非就是他和YBAs中大名鼎鼎女性主義藝術家崔西.艾敏(Tracey Emin, 1963 - )這一對才子才女的愛情故事。查爾迪斯和艾敏在1980年代曾經交往過一段不算短的時間,艾敏當時是(原)梅德韋藝術學院(Rochester (Medway) College of Art,後來併入肯特藝術與設計學院(Kent Institute of Art & Design))的學生,而這位藝術家的才情確實也對這位才女藝術創作生涯影響甚為深遠。
1995年,著名國際畫廊創辦人暨策展人卡爾•弗裡德曼(Carl Freedman, 1965 - )曾在《Minky Manky》展覽目錄中採訪崔西.艾敏,提問哪個人對她的生活影響最大?這位才女的回答是:「嗯...真的不是(某)一個人。曾有段時間,當我去梅德斯通藝術學院(註:這所學院後也併入肯特藝術與設計學院)的路上,那段和和查爾迪斯一起住在梅德韋河邊的日子」(“Uhmm... It's not a person really. It was more a time, going to Maidstone College of Art, hanging around with Childish, living by the River Medway.")這位才女在媒體前往往展現出強悍自我的態度,但這段話看起來的確道盡了即使功成名就後的她,心中對於年少輕狂時期那段刻骨銘心真摯的情感,甚至在她爭議成名作《和我曾經一起睡過的每個人,1963 - 1995》(Everyone I Have Ever Slept With 1963–1995)的作品說明中,查爾迪斯的名字也在顯著的位置。(關於艾敏,可參考《藝術家翠西‧艾敏的床 1.3億》
崔西.艾敏作品。圖:詔藝 攝。
崔西.艾敏作品。圖:詔藝 攝。

作品風格與特色

在本次台北當代中,能親炙這位在藝術市場中不甚被觀注藝術家作品,是一個很奇妙的體驗。曾經多次透過電腦螢幕,在冷門的二級市場中見到他的畫作,他作品給人些許時代感,當代性稍顯不足。然而在見到原作之後,卻是驚艷萬分,久久難以忘卻。作為一名無從接受完整正統美術訓練的繪畫者,能受到世界頂尖繪畫藝術家多伊格的欣賞,終知其絕非等閒之輩。他早期的畫風確實有些後印象派、表現主義的風格,但他也曾經像所有正直藝術家一般,不諱言提到他的繪畫表現有受到表現主義大師愛德華.孟克(Edvard Munch, 1863 - 1944)和梵谷(Vincent van Gogh, 1853 - 1890)等人的重大影響。
查爾迪斯作品。圖:詔藝 。
孟克,《
Workers on their Way Home》,油彩畫布,1913 - 1914。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梵谷,《
Olive Trees with the Alpilles in the Background》,油彩畫布,1889。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本次展出的是這幾年的新作,構圖上或多少可以看到好友多伊格的作品的風格,但相較於多伊格採取的神祕靜謐的敘事風格,查爾迪斯的作品更偏向人文色彩的半寫實特色。他的創作主題通常來自身邊的環境和人事物,或是他認識敬重之人。他偏好紀錄茂密的樺樹森林、湖邊美景、水中倒影、林間小道、自畫像、英國田園風光中的孤單人物。相較於年輕時代的作品,近年作品筆觸自信穩重且成熟內斂,下筆粗曠但動筆細膩而悠然順暢,畫面在平靜中有著濃濃的詩意,架構出對於大自然濃鬱的敬畏之心。
他作品中油彩上色和運筆走向的表現,依舊可以看到梵谷和孟克的影響,特別是後者,但他的畫作不至於給人太沉重的感覺。宛如放鬆的孟克,運用緩慢旋轉的波形筆觸,節奏不疾不徐,線條沉著平穩,凝練簡約而無贅料。在他作品中所反映出的風景,和他的藝名《頑童比利》已經難有連結,有的是更深刻的謙和以及內心的探索和自省。這兩件作品都有高兩米、寬三米左右的巨大尺幅,售價約在四萬美金以下,相當實惠。在展覽結束後,不知是否在台灣得到了好歸宿。
查爾迪斯作品。圖:詔藝 。
無論在才藝、外型、行事風格,和作為一位藝術家的創作軌跡上,查爾迪斯都不啻為一位很有個人特色的藝術家。他的作品在緩慢的演進過程中,在慢步變化中逐漸取得高度,也看得出他至今依舊堅持在自己那條孤獨的路上踽踽獨行。有藝評家便指出他在繪畫的創作上,一直在嘗試在通下不甚受青睞的「求同」思考中,融合現代藝術與當代藝術中尋求創新的可能性,將「新鮮與熟悉的元素共冶一爐,幻化為充滿詩人特色的優秀畫像」。
在查爾迪斯的創作中,我們可以看到一種返璞歸真的態度,他揚棄了當代藝術中許多高姿態爭奇鬥艷的誇張形式,靜待有心人體驗到那種不浮誇的美學。
查爾迪斯,《Medway Steam Boat 2》,油彩畫布,2008。Photograph by Reg lewis~commonswiki 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Billy ChildishTaipei DangdaiPeter DoigTracey EminEdvard Munch
REACTIONS
喜愛

3

好美

4

0

2

厲害

7

猜你喜歡

view all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現代藝術時事觀點

傳統美學的現代轉化-《氣韻生動與現代性》書介

2024-11-04|撰文者:廖新田 《氣韻生動與現代性》作者,台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教授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