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館開春大展推出「不是一個展覽」的展覽《合力組裝米克斯》 音樂盒、診療室、南島部落、野外探險、資料複印室… 10組藝術計畫混搭MIX,台灣新思想運動風潮再起
2020-02-21|撰文者:台北當代藝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陳泊文-計畫照。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鍾江澤 JHONG Jiang Ze,《 觀看梅杜莎之筏 Appreciate The Raft of the Medusa》, 油彩、壓克力彩、畫布,91x116.5公分,2014。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這次參與計畫發起人中以陳泊文的職業最為特殊,醫師是他的本業,同時也身兼當代藝術作品的收藏家身份。為呼應他的職業,這次展示空間特別打造成一間診療室,牆面上的作品則是由陳柏文首度以策展人的身份精選所收藏的作品,微型策劃「隔離與對話」的展覽,投射出對於全球世局變化莫測的議題關懷,展覽期間特別開設「藝診行動—與醫師漫談(或看診)」,邀請觀眾一邊聆聽醫師的診斷,一邊觀賞當代藝術的收藏視野。
林依依,《分裂》截圖。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林仕杰,《解體概要》截圖。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未竟影展」為「合力組裝米克斯」之外掛計畫,集結青年世代所創作的4部短片,呈現社會上多元歧異的觀點,交互對話與溝通的過程。林仕杰《解體概要》以美軍政治宣導影片中的台灣歷史為影像文本,在解構歷史過程中反思歷史是否為一道咒語。蔡宗勳《預售屋》影片中呈現一個虛構的理想居所拼湊演變的過程。林依依《分裂》以手部肢體具有意識地分裂增生,反映個體發展至群體間的衝突。吳梓安《宣(言)癖》藉拼貼異質影像與文本,發表關於此精神窠臼的(誤)宣言,試圖貼近每次意圖發動世界革命的瞬間,內心景象的無政府狀態。郭悅暘《勇女仕》呈現排灣族藝術家自我形象形塑與自我認同的投射。
書寫公廠X獨立台灣會 Writing FACTory X Taiwan Independence Association,《革命一舉與103歲的筆 The Act of Revolt And A Pen 103 Years Old》,複合媒材裝置、互動行為、工作坊,尺寸因空間而定,2020。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在「革命一舉與103歲的筆」展出空間懸掛著「新珍味」的燈箱招牌,熟知臺灣社會運動的人應該不陌生,這座餐廳招牌為致力於推動台灣獨立的作家、歷史學者史明流亡日本所經營的中華料理店。這次計畫是由藝術家張紋瑄以生產與書寫出版作為藝術實踐的「書寫公廠」,與史明創立的「獨立台灣會」共同發起的計畫。現場由兩部分組成,燈箱區域展示史明一生中持續工作的物件,包括書籍、地下出版物、書寫文字、相關生活衣物等。另外一側的書櫃上皆擺滿史明的藏書,桌面上的電腦則存有史明的文章,邀請觀眾閱讀後隨選列印。呈現一位103年間不間斷閱讀、書寫生產的學生,持尋探尋自身、臺灣與世界的相對位置。現場也擺設了一台影印機,歡迎民眾在展期間自由列印收藏史明的書寫。
陳愷璜 CHEN Kai Huang,《尋找吳感深:臺灣人製造機 Looking for WUGANSHEN : Taiwanese Making Machine》,複合媒材裝置、行為演出,尺寸因空間而定,2020。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尋找吳感深:臺灣人製造機」這次計畫總發起人陳愷璜從2014年至今持續對臺灣當代民族誌的一種共同體想像。「吳感」取自人的「五感」諧音,試圖從身體與身心感受,建立一套臺灣人製造機的生成程序,觀眾可自由依意願躺臥在此計畫設置的雙層桌底人形平台上,或直接書寫下協力生成臺灣人的可能途徑,經由此綜合機制之刺激,達致徹底「成為臺灣人」。
中研院臺灣史研究員吳叡人。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中研院臺灣史研究員吳叡人長期進行臺灣當代民族主義理論化的工作,這次展覽期間策畫以台灣人為主題的兩場現場性的展演講座 「成為臺灣人」、「福爾摩沙意識形態——論臺灣人的精神史」,透過觀眾現場共時性參與、學習、介入與反省臺灣的歷史。
REACTIONS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台北當代藝術館公布2025年度展覽,持續推動臺灣當代藝術多元發展
2024-12-26|撰文者:台北當代藝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3695
每個人都是「關係人」:MoCA當代館新展,反思 #Me Too 運動下的社會現象與多層關係
2024-05-31|撰文者:台北當代藝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3188
MoCA Studio「幻殤─提摩特斯.安格萬.庫斯諾個展」 印尼藝術家以傳統入神舞蹈演繹在地歷史
2024-02-23|撰文者:台北當代藝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622
臺博館「偶・多元文化之身」特展,發表偶戲叢書揭偶戲文化面貌
2025-01-07|撰文者:文化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92
2025全球藝術展覽看些什麼?從大型個展、藝術祭到地方雙年展,推介十檔精選好展
2025-01-07|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李竺恩、李亦涵編輯整理806
框內到框外的自我博弈
2025-01-07|撰文者: 楊北辰(四川美術學院專任副教授、雕塑系第四教學研究室主任)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