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焦點人物

當代藝術訪談個展

順天藝術X劉哲榮《原.點》 以雕塑藝術探討當代社會的生存法則

順天建築•文化•藝術中心劉哲榮原.點雕塑社會生存

2020-03-11|撰文者:林侑澂

藝術的創作無論是反映現象、詮釋情感甚至批判社會,都源於藝術家對於這個世界的觀察與感想。而藝術家劉哲榮的雕塑創作,則經常以動物擬人、寓言的形式,探討著社會中種種的人性與現象。2020年春季,劉哲榮再次與THE 201 ART順天建築.文化.藝術中心合作,策辦了《原.點》個展。藉由回顧劉哲榮2004-2018年的多個系列,將累積的創作與磨勵過的生命作了梳理。
劉哲榮,《族 相 Race》,200x200x50cm,玻璃纖維,2007。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劉哲榮的創作能量豐沛,從「解剖」「誰來陪我玩」「The Zoo」「Cosplay」「現地創作」到「Fun House」,不同的系列闡述著生命不同階段對於社會的看法。從學生時期至今,角色與角度的轉換讓展覽的厚度顯得相當深刻。尤其在經歷過生命交關的經驗之後,劉哲榮對於自身個體的存在意義有了更深層的體悟。《原.點》在策展上顯示出濃厚的問題意識,以一種暫停與回望的視線連結系列與系列。通過反覆地自我對話,劉哲榮重新去省視何謂真實?過往問題是否解決?並且在不斷與世界互相定義的過程之中,試問「該如何記得自己是誰?」

【解剖系列】

劉哲榮,(左)《文化 Culture》,25x30x50cm,玻璃纖維、電腦硬碟,2004,(右)《殘之包袱 Residual baggage》,2006 30x35x68cm,玻璃纖維,2007。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在劉哲榮的大學時期,社會上正流行著復古風格。而對於過去的美化及懷念,往往是象徵了對當下的不確定感。劉哲榮在這樣的氛圍中思考著「個體的復古」:嬰兒階段是生命最初、最純粹的狀態。而這樣的還原狀態,是否還具備不一樣的能性呢?劉哲榮以嬰兒還原自身的意象,試著與台灣當時「尋找自我認同」的社會氛圍對話。
在作品《文化》之中,劉哲榮將長年接收外來文化的連體嬰,與儲存了大量訊息的磁碟機以臍帶相連。象徵著台灣在世紀初,隨著通訊科技發展,不斷「更多元卻來不及消化」的過程。而在《殘之包袱》裡,孕育著嬰兒的嬰兒(拼湊的外貌),反映出了台灣社會尚未現代化、就已經積極追求後現代的發展階段。在這個系列中,劉哲榮表現出自身對於社會急遽變化的觀察。也透過具有衝突感的符號,對社會提出了該被檢討、討論的種種現象。

【誰來陪我玩系列】

劉哲榮,《鏈(二)Chain 2》,150x175x80cm,玻璃纖維,2008。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敏銳的自覺與觀察力,讓劉哲榮從小就習慣性地自問「個體的存在價值」、並且持續地向內心探索。以一種近乎分裂的方式,讓意識中不同特質的自己相互詰問。這樣思辨的過程必然會觸碰到自身的弱點或憂慮,也經常讓劉哲榮感到無力感。在過於空洞的狀態下,劉哲榮只能以更多的努力來消除不安。在自塑像《鏈(二)》當中,劉哲榮將自己與童年的自己並列,並且用臍帶相連,互相供給力量。讓兩個自己以跳繩的方式排遣孤單、也為彼此打氣。

順天建築•文化•藝術中心劉哲榮原.點雕塑社會生存
REACTIONS
喜愛

15

好美

1

0

2

厲害

6

猜你喜歡

view all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聯展藝文跨界策展

洋溢著「扣子美學」的展場—— 「江賢二+林友寒+周裕穎 跨界聯展」台中開幕

2022-12-24|撰文者:THE 201 ART 順天建築.文化.藝術中心 / 江賢二藝術文化基金會2770

焦點新聞

大河美術 傳達城市中的藝術語彙

2017-07-13|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3866

焦點新聞

美術館時事觀點

桃園市立美術館榮獲文化部「藝文場館營運升級」視覺藝術類計畫優異

2024-12-25|撰文者:桃園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