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新聞
藝術評論
藝博會現代藝術「你.看到它們了嗎?」- 2020《台北當代》佳作搜秘!(六) 安德烈亞斯•埃里克森 Andreas Eriksson
2020-03-09|撰文者:詔藝
今年(2020)台北《超級藝博週》中的指標性藝博會《台北當代》(Taipei Dangdai),於一月16至19日於南港展覽館舉行。延續上一屆被稱為「香港巴塞爾減量版」的口碑,本屆共有來自世界各地99 家畫廊參與,吸引眾多國內外藝術愛好者及收藏家前來參觀,根據主辦單位會後新聞稿,本屆參觀人數超越去年,估計逾四萬人次,熱鬧非凡。
本系列接續甫結束不久《2019台北藝術博覽會》(ART TAIPEI 2019)所推出的《「你.看到它們了嗎?」─ 2019 ART TAIPEI漏網搜秘》系列模式,陸續介紹幾位在本次《台北當代》中,值得關注的藝術家:
這次介紹的藝術家,曾經於年前《福爾摩沙藝術博覽會》(Art Formosa)中的〈台日藏家收藏特展〉中展出過一件,令人印象深刻:
六、安德烈亞斯•埃里克森(Andreas Eriksson)
安德烈亞斯•埃里克森,1975年出生於瑞典西約特蘭省(Västergötland/West Gothland ,瑞典舊制下的一個省)南部的一個小村比約瑟特(Björsäter,資料顯示,這個小村現今人口不到500人,70年代中期約僅300人)。1993起在斯德哥爾摩皇家美術學院(Royal Academy of Fine Arts, Stockholm)就讀,1998年取得該校的文學碩士學位。埃里克森於2007在瑞士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 in Basel, Switzerland)上獲得頗負盛名的Bâloise 藝術獎(Bâloise Art Prize,由瑞士Bâloise綜合保險金融控股公司自1999年起所贊助,提供30,000瑞士法郎予兩位在瑞士巴塞爾藝術展中〈藝創宣言〉(Art Statement)單元中展出的獲獎者。若獲獎者之作品被收購,該公司將會將之捐給位於歐洲的幾個重要的美術館作為收藏),2009受邀參加第五屆挪威當代藝術雙年展,2011年代表瑞典參加威尼斯雙年展,以及2012年的巴西聖保羅雙年展。埃里克森現在主要在瑞典的梅德普拉納(Medelplana)及利德雪平市(Lidköping)等地工作和生活。埃里克森雖然是位以抽象色塊畫作著稱的跨領域藝術家,但除了繪畫,他也從事雕塑、攝影、電影和版畫方面的創作。
埃里克森作品。圖:詔藝 攝。
正如先前所介紹過的挪威畫家哈拉德•索爾伯格(Harald Sohlberg, 1869 – 1935),近代的北歐藝術(Nordic art),除了以《吶喊》(The Scream,1893)一作廣為人知的表現主義畫家愛德華•孟克(Edvard Munch, 1863–1944)外,北歐藝術家的作品中,如何將「崇高」(Sublime)的精神與意象表現出來,一直是這個地區藝術家的創作中重要的主題。因此同樣地,我們可以從埃里克森大小不一,混和具象和抽象的畫作中,追溯到他透過對大自然的敏銳觀察,以及對藝術發展史的省思,從而發展出北歐繪畫傳統中帶有詩意、強調日常生活的寧靜之美,並持續追求表現崇高意念的精神。
索爾伯格,《漁夫的小屋》(Fiskerens stue),油彩畫布,1907。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索爾伯格,《山中冬夜》(Winter Night in the Mountains),油彩畫布,1914。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創作風格與特色
就創作的方法上,埃里克森通常使用他所拍攝大自然樣貌的紀錄,作為繪畫作品的參考。無論在構圖與色彩調度、調配上,他的每件作品都帶有很強的個性和獨立性,不但從脈絡和風格上來看有一定的辨識度,且不會流於某些成名藝術家時常採用取巧輕率的態度去「複製」、「製造」作品。從他下筆的筆觸在畫布上的呈現,就可以看出藝術家在創作過程中謹慎用心的程度,遠較其他市場上以「趕潮流」心態來創作的藝術家穩重扎實許多。
埃里克森的主要靈感來源是他舉目可見北歐的風景和自然中的事物,他從照片中汲取靈感,以捕捉自然界中的細微差異,並將如泥土、灌木、樹林和岩層的質地,以類似帶有「形式上的抽象」(formal abtractions)方式表現出來。他透過精練的油彩技巧,將人文主義和情感帶入作品之中,游移在具象和抽象之間的邊界上。埃里克森雖然可能有從現代和當代藝術中重要的藝術家,如喬治歐.莫蘭迪(Giorgio Morandi, 1890 - 1964)、路克・圖伊曼斯(1958 - )等得到色彩使用上的靈感,但他的獨特之處在於,他沒有沿襲已經在學術及市場上經過驗證、容易討好的全系列低彩度的創作道路,卻採行一個比較冒險且創新的色彩組合,亦即將低彩度的自然色系和高彩度的當代色系混和併用,呈現出一種截然不同、帶有濃厚詩意、極具紓緩憂慮作用的心理風景。
REACTIONS
0
14
0
3
1
熱門新聞
1
2025香港巴塞爾展會專題報導 :新生力量在數位化轉型與經濟趨緩交織下引領藝術市場新局
亞洲年度藝術盛事!編輯部直擊 2025 Art Basel HK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精選現場15件作品
臺南國家美術館籌備處正式揭牌,迎接「福爾摩沙時代」的百年藝術風華
編輯直擊香港藝術月:專題首發報導- Art Central 2025 VIP預展現場十大精選作品
引領當代繪畫思潮!第三屆「中國信託當代繪畫獎」6/1起徵件-總獎金200萬 關渡美術館展出 獲獎作品進駐中國信託
「2025桃源國際藝術獎」得獎名單揭曉— 以藝術作為對「真實」的探問,展露具時代觀點的創作
Taipei Dangdai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2025 展前熱身,展商名單及亮眼計畫公開,推出首屆《新生維度藝術家獎》
【創藝.薈萃—2025桃園市美術家邀請展】展覽總評
2025智慧城市展「桃園AI進行市」,透過科技驅動城市發展,朝願景穩健前行
114年「璞玉發光-全國藝術行銷活動」初選徵件4月7日開跑!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徵件引領當代繪畫思潮!第三屆「中國信託當代繪畫獎」6/1起徵件-總獎金200萬 關渡美術館展出 獲獎作品進駐中國信託
2025-03-31|撰文者: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3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