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國際新聞

藝術評論

當代藝術藝文跨界現代藝術時事觀點

邁向下個世代的藝術贊助 (一) 全球現況與趨勢淺談:以TEFAF年度報告回看臺灣藝文補助與贊助

藝術贊助TEFAFmuseopreneur邁向下個世代的藝術贊助

2020-03-11|撰文者:陳晞

為了生存在當代,藝術工作者有時一方面擁有一份(以上)的兼職工作維持生活,另一方面向官方或私人基金會申請創作、展出計畫等補助,在21世紀之後的台灣藝術界逐漸成為常態。
藝評人王聖閎曾以大衛.格雷伯(David Graeber)的「科層化」比喻藝術工作者在當代藝文環境中面對藝文補助與贊助的創作勞動徵狀(註1)。而近日面對到新冠病毒的藝文產業紓困政策,有公民團體再度呼籲,文化部在進行近日的藝文紓困政策時,應正視藝文工作者的非典型勞動狀態、因為疫情所導致看不見的影響。另一方面,文化媒體人吳牧青近日在媒體上點出了有待釐清的藝文獎助定義問題,並進一步提出「藝術家保險」的想法,作為藝文產業在面臨非常時期的因應機制(註2)。
儘管贊助作為促進社會環境中的藝術消費習慣、文化認同感與藝術家生存之間的重要橋梁,但在台灣,我們似乎還沒有足夠的勇氣去想像更多元的藝術贊助形式。特別是當前持續受到疫情影響的藝文生態,這時候更考驗著我們對藝術的信念,以及藝術對於當前時代的重要性。
由在地餐飲企業家翁榮輝創立的高雄弔詭畫廊(2013-2019),曾經是南臺灣少數在實驗性、展示品質上具美術館水準的高規格畫廊,然因為大環境問題於去年中暫停營業。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面對台灣當前的藝文贊助與補助制度,許多專家學者已多有針貶,筆者不多贅述。在「邁向下個世代的藝術贊助」系列專題中,將介紹當前國內外較為新興的藝術贊助形式與案例提供給所有藝術愛好者、工作者、藏家,私人與公立組織進行參考。筆者相信藝術贊助在台灣仍是一條亟待溝通討論的議題,從西方早期由封建權貴與宗教團體作為單一的贊助、買賣來源,到資產階級崛起,私人企業、中介組織與國家的常態補助與贊助,在21世紀因為技術與數位化的普及,以及當代藝術朝向計畫型創作的這種創作方法與形式,當前的藝術贊助正朝向一種更為多元化、民主化以及數位化的內容創作贊助。它涉及到的不只是藝術工作者的生存需求,更涉及到文化藝術與公眾之間,維持對話與互動的一種信賴方式。長遠來說,藝術贊助作為藝術市場中重要的一環,也是改變藝術形式與風格洪流的重要因素。

蛻變中的藝術贊助模式與象徵意義

近日歐洲藝術博覽會(TEFAF)公佈了2020年「TEFAF藝術報告:21世紀的藝術贊助」,對於全球視覺藝術具前瞻性的贊助機制進行介紹、剖析。其聚焦在近期藝術贊助的創新和發展趨勢,尤其側重於下一世代的藝術消費習慣的培養議題。該報告顯示,私人慈善事業已逐漸成為贊助與募資領域中的要角。2018年,美國的慈善捐款每年達4,280億美元。個人捐贈估計為2920億美元,比2008年增長21%。藝術和文化是私人贊助意願增加趨勢的受惠領域之一,2018年估計獲得195億美元。
無獨有偶,英國藝術理事會最近發表的一份報告中,發現到在2017-2018年度的統計上,有高達91%的文化藝術組織接受了不同形式的私人贊助或投資,個人捐贈更佔了文化藝術私人贊助的43%。該報告認為,近年來私人藝術贊助的比例增加,是由於國際間藝術和文化公部門的資金受到日益嚴峻的挑戰。歐美的大型和小型藝術組織過去一直持續面臨削減公共預算的問題,在世界許多地區的藝術生態中,由於缺乏公共預算,這些藝術和文化生態系統幾乎完全依靠私人贊助,無論是通過私人企業還是個人的捐贈支持。
下一個世代的贊助行為和動機,是TEFAF藝術贊助研究的主要項目之一。因為這個時代正處在嬰兒潮世代實踐的藝術贊助體系、與千禧世代和X世代提出的新贊助模式之間的轉折點。長期以來,藝術贊助一直是富裕的嬰兒潮世代的領域,但是當今贊助人的形象正在發生變化。越來越多的千禧世代(以及X世代)正在重塑作為一位藝術贊助者的意義。雖嬰兒潮世代中的許多人都在關心贊助行為所給予的「良善因素」,以及社會地位和進入「正確社交圈」的機會,但有跡象表明,新一代的贊助者正在尋求更深刻的「目的感」,並且更關注贊助活動對於社會的影響。他們不僅是希望在博物館牆上掛上自己的名字;他們也希望看到贊助的實質影響和可衡量的結果,並且藉此更積極主動地參與捐贈。
TEFAF調查報告中541位受訪者在性別、年齡與國籍上的比例圓餅圖。圖/截自TEFAF
541位受訪者在藝術世界中的職業別比例直條圖。圖/截自TEFAF
541位受訪者在藝術世界中的職業別比例。圖/截自TEFAF

調查報告中的受訪者進行藝術贊助的方式之比例直條圖。圖/截自TEFAF
調查報告中的受訪者進行藝術贊助的方式之比例。圖/截自TEFAF
調查報告中的受訪者進行藝術贊助的動機之比例直條圖。圖/截自TEFAF
調查報告中的受訪者進行藝術贊助的動機之比例。圖/截自TEFAF
調查報告中的受訪者進行藝術贊助的頻率之比例直條圖。圖/截自TEFAF

因地制宜的藝術贊助模式與藝術募資

這裡的受眾需要甚麼?而藝術家能給予甚麼?這個問題或許可以幫助我們去思考歐美藝術贊助的範式是否適用在台灣或其他戰後興起的國家和地區。儘管歐美藝術界擁有發展完善且歷史悠久的私人藝術贊助系統,但亞洲,非洲,中東地區和拉丁美洲的許多新興藝術場域,才剛開始出現新的生態系統,以及圍繞在生態系統周圍的藝術贊助形式。
從公私合作,私人基金會到企業贊助甚至藝術家主導的倡議,每個地區都有著不同的模式。例如阿拉伯藝術文化基金會(AFAC)以皇室的資本與權力,集結世界級博物館與超天價藝術品形塑而成的藝術場域,與最近啟動的非洲文化基金會(ACF),都是這些地區正在進行中的藝術贊助新模式。
在TEFAF的報告與ArtTactic對於全球藝術贊助的調查中,抽樣探索了各年齡層的人們目前如何支持博物館,非營利組織,藝術慈善機構,藝術教育機構或藝術家本身。它探討了人們支持藝術的動機,進一步分析出樣本中不同年齡段和年齡段之間的差異。調查團隊更研究了一些非洲藝術家如何建立自己的藝術贊助計劃,以幫助下一代藝術家。例如被歸類在YBA世代的藝術家因卡・修尼巴爾(Yinka Shonibare)於尼日利亞拉哥斯市創立的G.A.S. Foundation(The Guest Artists Space)所進行的「藝術家駐地計劃」。作為一種藝術孵化器,透過支持藝術家,策展人和建築師之間的國際合作關係主持公共計劃,駐地計劃鼓勵藝術界的批判性和參與性實踐,並藉此在尼日利亞拉哥斯市創造教育機會。或是印度塔塔信託(Tata Trust)基金會的自2017年開始以藝術節作為舞台贊助當地表演藝術與工藝創作者的「Kalapana藝術節」,以及2018年的藝術檔案館和近日開啟的藝術保護計畫等。
在線上募資平台的藝術贊助上,由去年逝世的藝術家李俊賢家屬於線上募資平台嘖嘖募資、上週甫結束的「南方 Hue-物三 88 影音會|李俊賢 X 林強」,是罕見得以在平台上限時順利達標的藝術活動。在此之前,去年整修翻新搬家的「Lightbox攝影圖書室」也曾經進行過募資與捐款人(Lightbox之友)的招募,可見藝術贊助與補助的嶄新實踐,正隨著長期文化習慣的培養與技術的普及化,有了更為民主化的可能。在國際上,專門進行文化藝術募資的線上平台Kickstarter與Patreon也針對文化藝術工作者的多樣化組織模式與成果,設置出不同的贊助方式,在近十年的營運之下也成為一個相當可觀的贊助體系。面對公共預算與資源僧多粥少的現象,這個模式或許是值得我們進一步去觀察與借鏡的。
藝術家因卡・修尼巴爾(Yinka Shonibare)。圖/取自G.A.S.基金會推特
由去年逝世的藝術家李俊賢家屬於線上募資平台嘖嘖募資、上週甫結束的「南方 Hue-物三 88 影音會|李俊賢 X 林強」,在約一個月內的時間募集到近70萬元的資金,更重要的是這次的募資成功也意味著在公開平台中,當代藝術跨界活動讓更多元的受眾參與的可能性。圖/截自線上募資平台網站嘖嘖
LightBox攝影圖書室的募資計畫。圖/截自Lightbox攝影圖書室線上募資網站

從物質性的作品買賣到提供專業與生存所需的服務,當前的藝術贊助涵蓋面向之廣,幾乎就是整個藝術產業的經絡。「贊助」這個中文字容易讓我們對贊助者與被贊助者之間的主體性,誤解成一種單方面給予的上下關係。這些國際上的案例與數據再再地告訴我們藝術面向公眾的重要性,與公眾面向藝術的積極意義。在此引用DSL虛擬藝術博物館共同創辦人之一的希爾利未( Sylvain Levy )在近年針對藝術贊助發表的文章,作為「邁向下個世代的藝術贊助」系列專題的首篇文章的結尾: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十年前我們所知道的藝術世界已經結束,它已經成為一個藝術產業。這意味著我們必須採取更多的創新方法。創新還涉及創造性和戰略性的過程,以使我們能夠有效、可持續地將故事傳播給更多的受眾。我們需要擁抱我們內在的「museopreneur」(註4)-激發新的與現有的受眾,探索非常規的收入來源,並確保我們在這種不斷變化的動盪環境中促進機構蓬勃發展。為了使我們的藏品保持關聯性...我們需要創建可持續性、多樣性、包容性、透明性和快速、非物質化和非所有權、分佈式知識和共享精神,社群以及以參與為基礎的新模型。─〈WHAT IS A 21ST CENTURY ART PATRON?〉,Sylvain Levy,2020

註1:詳見王聖閎。〈科層時代的藝術生產之境——從「我們是否工作過量」的策展問題意識談起(上篇)〉。《CLABO 實驗波》。2019.10.13。2020.03.11瀏覽。
註2:詳見吳牧青。〈是時候建立藝術家保險,並釐清獎助觀念和社會安全制度〉。《ARTouch》。2020.03.06。2020.03.11瀏覽。
註3:「museopreneur」為musem(博物館)+opreneur(企業家)組成的字,在此暫譯為「博物館型企業精神」或「美術館型企業精神」。

藝術贊助TEFAFmuseopreneur邁向下個世代的藝術贊助
REACTIONS
喜愛

2

好美

0

0

0

厲害

1

猜你喜歡

view all

藝術產業

TEFAF市場報告:藝術市場走向兩極

2015-04-16|撰文者:邱家琳、王士源14677

國際新聞

TEFAF 將開拓中國市場

2013-03-12|撰文者:王士源3800

焦點新聞

美術館時事觀點

桃園市立美術館榮獲文化部「藝文場館營運升級」視覺藝術類計畫優異

2024-12-25|撰文者:桃園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