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藝文跨界

【第18屆台新藝術獎 藝術家訪談篇】永恆的直線 | 謝杰樺 X 安娜琪舞蹈劇場

第18屆台新藝術獎謝杰樺 X 安娜琪台新藝術獎台新銀行文化藝術

2020-04-27|撰文者:採訪及文字整理文/吳家瑀

科技介入身體,將生命樣態解構;此番後人類世界想像,是許多科幻小說借喻反思文明的敘事場景。近年伴隨人工智慧、虛擬現實、現代醫學等科技進步,人文社會焦慮為之觸動,而科幻文學為科技可能擘劃的未來預作提問、為我們提供審視人與科技關係的視野,其中一個核心命題,莫過於辯證生死、探問存在本質——意即,若肉身有無已不足界定生死,意識可被上傳雲端,或是仿生超越真身,何以是生命徵象和死亡定義?人之為人的本質與價值,又會是甚麼?又或者,是否仍有追問之必要?
編舞 謝杰樺 | 攝影 呂國瑋 ( 片子國際有限公司)

科技身體,存在之思

2019年舞作《永恆的直線》,以科技文明模糊生死界線的想像出發,結合新媒體藝術、現代舞與難以駕馭的煙霧,化現一種比擬「之間」時空的舞台氛場,透過舞影抽象,演繹物質虛實、意識有無、生死臨界。
舞創起點,來自於編舞家謝杰樺感悟年紀漸長,面對死亡課題之日愈發迫近。回看舞團創立之初,2011年首部作品《第七感官》獲文建會計畫補助,開啟科技與舞蹈跨界合作契機,續作《Second Body》探討科技如何改變身體控制及其意象。因此,本次便延續思考科技與身體之軸線,轉向形而上領域,尋思科技改變死亡定義以後的存在之境。

生死之間,縹緲涵納萬千

雖談生死過渡、無有曖昧,謝杰樺並未指定舞作場景的空間脈絡。佛教說的「中陰」是構想初期參考概念,但各學科對於生死意識轉換及其居間性質,各有詮釋。因此,謝杰樺更願在連通生死兩界的情境視野之外,涵納諸般界於兩點之間的形體、概念和感知維度。「這個作品,整體意象就是一個存在與不存在、見與不見的中間狀態⋯⋯所以希望透過一種超越,去表達那個還沒到過的地方。」
尋覓視覺所似,謝杰樺表示,煙霧飄忽輕渺,隨光影變化若隱若現,做為此次題材意象和營造空間的介質,再適合不過。正巧他得知新媒體藝術家林書瑜擁有劇場操控煙霧的實務背景,遂邀請他加入團隊。一連串的挑戰於是開始,謝杰樺說,煙霧的形狀和運動難以掌握,本身溫度濃度都會影響成果。另則,熟悉環境條件是基本功,空間風動、環境溫濕,甚至觀眾體溫,也是左右實驗結果的參數暨變數。可偏偏場地狀態與時俱變,使團隊屢敗屢戰,總掙扎於捉摸未知的無力感。幸而光影塵霧,最終於正式演出如願呈現,不枉過程坎坷。

與煙共舞,朝向科技異境

「煙霧也是表演者。舞者不斷與煙共舞,最後會有一種心電感應的狀態。」謝杰樺說,舞者體溫和動作擾動渦流,都會打散煙霧畫面,使效果不如預期。最初舞者沒有煙霧為伴,只能憑空想像與煙互動,或接收指令,以身體模擬煙霧形態。直到實際排練,舞者本於過去在《第七感官》配合互動科技調整動作的經驗,更懂得細緻微調肢體,與煙共存,合跳雙人舞步。
「舞蹈之美,就在於它可以不那麼具象,而只是去表達一種狀態。」部分段落加入送行往生者的意義動作,隱約鋪陳聯想。然整體而言,作品更訴求感官沉浸於環場,被舞動所欲傳達的指涉意象包覆,進入影像投影和音樂聲響營造與推進的數位情境,身心更加朝向舞作原名,「恍似生境的他方」。
若說當今各領域對於科技介入身體的反饋與懸念,也是人與科技交涉進程中必然經歷的過渡,創作的外延,謝杰樺也不忘觸及更廣泛的思考。對他來說,《永恆的直線》呈現的「科技介入身體」與「中間狀態」,不單止於探問生命有無的真義,就表演藝術來說,還包括本作起用的劇場技術,以及對工作模式因應技術而改變、舞者配合科技應用而調整動作等種種適應。是以,在科技滲透生活的今日,對身處的當下世界有所體察覺知,或當也是本作額外給出的訊息。

第18屆台新藝術獎謝杰樺 X 安娜琪台新藝術獎台新銀行文化藝術
REACTIONS
喜愛

0

好美

1

0

0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藝文跨界

《綻放榮光─全城動起來‧藝起來應援》藝術計畫盛大啟動

2024-11-05|撰文者:屏東縣政府文化處/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