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2|撰文者:台北當代藝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台北當代藝術館《穿孔城市》策展人黃海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你有多久沒停下腳步,仔細觀察這座城市的變化?你會怎麼描述每天生活其間的城市呢?台北當代藝術館年度大展「穿孔城市」展覽,由長期關注當代藝術生態的資深策展人黃海鳴策畫,黃香凝偕同策展,以都市內老舊公寓聚落為參照,深入剖析垂直聚落中人文脈絡的現象與影響,進而思考關於空間、時間、建築身體與人群身體的動態關係。
猛然一看「穿孔城市」似乎是呈現城市各種負面的狀態,但其實並不盡然,因為涉及到我們通常不願意去面對或習慣忽略,卻早已存在於日常生活中的整體關係。策展人黃海鳴進一步說明「穿孔」包含四層意涵:「隨著硬體聚落樓層面積與高度增加,住戶間的關係顯得更加封閉與隔離,加上建築硬體的必然生命週期,以及整個區域因邊緣化而沒落,在成為廢墟前,其中活性網絡關係在沒有來得及開始,就已在不可見的狀態中成為另一種廢墟,這是「穿孔」第一層最容易被檢驗趨於敗壞的意涵。第二層則是透視或掌控大樓公寓聚落內部被隔離的個人與家庭之間,以及與周遭外部的各種可能關係。第三層,關於各種不可見的有害因素造成的穿透影響,包括:衰老、失能、孤獨、疾病、傳染病、各種真假訊息、流行時尚、錯誤思想與政策、鄰近的利害關係、遠方或全球性災難或危機等。第四層,突破都市內層層牆壁的隔離下,各種互助網絡衍生的可能性。」
台北當代藝術館《穿孔城市》策展人黃海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本展參展的18組藝術家為:姚瑞中、顏忠賢、鄧堯鴻、許惠晴、黃彥超、朱駿騰、陳伯義、洪譽豪、鄧雯馨、陳毅哲、唐唐發+ FIDATI (PINDY WINDY)、張徐展、梁廷毓、林羿綺、郭俞平、郭奕臣、吳宜樺、陳宣誠。他們將化身為引路人,潛入城市的表面與內裏,以藝術的手法擷取城市的生活切面,揭露城市夾縫中關於公寓聚落、族群遷徙、人鬼異族、政治傷痕、底層移民等行為活動的記憶與想像。
【介入鬼神領域與世俗社會紋理的宮廟及巨神連線】
姚瑞中 YAO Jui Chung,《巨神連線 Incarnation》。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臺灣廟宇的高密集度地景,象徵人類將焦慮慾望投射在空間化的形式中,城市不得不隨欲賦形與時俱變。姚瑞中《巨神連線》系列攝影作品,拍攝全臺三百餘間廟宇、墓園、公園及樂園內一尊尊的巨大神像,採用遠景將巨大神像座落的街道一併攝入,有如行進中倏忽被超乎尋常的巨大神像吸引住目光,展覽現場以三頻道錄像的大幅投影展示,使影像更具震懾力,背景配樂為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錄製的宇宙聲響混合廟宇法會聲音,更是呈現出詭譎與魔幻的風格。本作為第16屆台新藝術獎視覺藝術獎得獎作品。
【與真實城市脫節或甚至與自己脫節的主體的平行運動】
鄧堯鴻 Deng Yau-Horng,《繭影 Shadow of a Cocoon》。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踏進當代館入口不得不被這迎面而來的巨鼠骨骸所震懾到,這是鄧堯鴻的作品《繭影》,殘餘的雕塑形體從二樓高處垂吊而下,令人彷彿嗅到街道暗角的腐敗氣味,《剩餘與蔥翠》作品則是從生活中俯拾即是的微小與脆弱的食物殘渣重新組裝,將腐朽之物賦予新生。
許惠晴 Hsu, Hui-Ching,《邊境漫遊》。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許惠晴《邊境漫遊》錄像作品源自擔任空姐的工作經驗,雖然外表穿著光鮮亮麗的制服,其實只是一成不變的制式服務,在不同的城市間來回奔波,切身感受到這個身分在性別建構、階級分層與資本消費下,承載了許多偏見與刻板印象,為對抗來自社會所賦予的詮釋與異樣眼光,作品中以兩部相互對應的影像構成,一位是穿著航空制服的端莊空姐毫無抵抗能力的接受任何旁人要求她穿上的衣物,對應一位口腔反覆咀嚼食物並噴射出去的失控空姐,兩者形成強烈的對比與抗衡。
黃彥超 Huang Yen-Chao,《Food Winger》。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黃彥超《Food Winger》錄像作品反映近年崛起的「行動送餐」消費模式,已然為大街小巷間逐漸熟悉的城市街景之一,影像中穿著全白服裝及外送背包的女子,被去除了符號與身份,漫無目的地溜著滑板或滑著手機,彷彿在等待一個契機或是尋找一個出口。
朱駿騰 Chu ChunTeng,《八月十五 August 15th》。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朱駿騰《八月十五》紀錄城市中因各種原因造成記憶與認知錯位的人,一位失蹤老人身影、協尋家人的話語、水滴低落聲等,看似多重的影像展開的平行敘事,試圖訴說關於時間/失去/尋找的狀態。
REACTIONS
0
0
1
1
1
熱門新聞
1
7個藝術史上被忽略的謬誤:名畫的顛倒展示
紀念漢寶德,南畫廊舉行「漢字:漢寶德現代書法展」
水彩的「流水席現象」—2023桃園國際水彩雙年展「活水」
橫山書法藝術館「弱書道-汪柏成創作個展」 寫時空、畫宇宙 將時間視覺化於空間
直面傷痛,以瘋狂的派對慶祝疼痛的此生: 巴西寇克舞團《治癒 (Cura)》
橫山書法藝術館「時空題辭」穿梭古今時空以題辭書寫心靈情懷
「出岫-香如故」趙丹綺、黃妙貞香器創作展:以土成石,以石侍香,以香觀氣
新媒體藝術家林珮淳受邀參加愛丁堡大學「台灣光點大師講座」,分享「夏娃克隆」啟示與警世
2023高雄藝術博覽會南島最大藝術盛會,迎來國內外百餘位藝術家
從馬克·羅斯科(Marks Rothko)的紙上繪畫看他走向後期抽象表現的過程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藝術產業
當代藝術美術館MoCA 「神救援:楊茂林的內在英雄之旅」展覽 那些年藝術家楊茂林以藝術召喚的諸神軌跡
2023-11-03|撰文者:台北當代藝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902
焦點新聞
美術館特展藝文跨界MoCA Studio攜手韓國國立亞洲文化殿堂「偶然的運轉」 探詢人類中心主義與感知真實性
2023-10-20|撰文者:台北當代藝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235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台北當代藝術館「城市密碼‧台北賦格」,9位攝影師帶你發掘赤峰街區白日到夜晚的巷弄風情
2023-09-26|撰文者:MoCA TAIPEI 台北當代藝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