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3|撰文者:林侑澂
《香港自由女神像 / Lady Liberty Hong Kong》。圖/取自CNN Credit: Justin Chin/Bloomberg/Getty Images
2020年全球局勢正處於風起雲湧的更迭之中。國際環境在多方面的變動,對於藝文產業的衝擊不可謂不大。香港做為亞洲藝術市場的樞紐,自去年的反送中抗爭至肺炎疫情,經歷了嚴峻的考驗。而在上周中國人民大會提出了「國安法」後,社會更是需要面對即將到來的全面緊縮。
註:香港版國安法,由中國人民大會,於2020年5月28日提出。預計6月底於香港立法會通過立法、9月正式上路實施。以「維護國家安全」為前提,針對「顛覆國家政權」、「分裂國家」、「恐怖活動」和「境外勢力干預」四項主軸,在香港執行規範與罰則。
香港蘇富比Sotheby's2019年秋季拍賣會。圖/取自蘇富比Sotheby's
如同藝術創作需要自由和創意,藝術市場也需要健全的機制 / 法規做為後盾。香港在過去三十年的制度優勢下,吸引了國際間許多一流的藝博會、畫廊、拍賣公司進駐。但是隨著香港的主體性 / 特殊性日漸消失,東方明珠在國際間的吸引力也正在遞減。
自從國安法被提出之後,全球各國政府開始檢討與中國之間的經貿政策。尤其美國已經正式取消了對香港的特殊優惠待遇(5/30),這必然會在關稅等等方面產生衝擊。這樣的作法幾乎是封鎖了中美貿易戰的情況下,中國企業最後一條「緩衝出口成本」的渠道。而香港即將無法自由兌換貨幣等等客觀因素,也會成為增加跨國企業重新評估駐港策略的考量。
創作環境的自由與包容,一向是當代藝術的重要基礎。也是藝術家和作品進入市場機制後,穩定發展的要件。但香港版國安法對於思想審查的執行,若是與中國標準一致,將會讓海外進入中國的藝術品或策展計畫受到高度管制。當藝術需要被審查、隨時會被指控為「反叛」時,藝術家 / 策展人將會更難堅持人本精神。所帶動的影響將不僅是藝文活動的減少,更會使得藝術從業者的動能降低。
2019香港巴塞爾藝博會展場實紀。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香港一直在全球局勢中具有極其特殊的定位。對於西方世界,香港曾是認識亞洲文化的首選窗口。而對於中國,香港則是接軌國際的關鍵門戶。尤其是在賦稅成本極高的中國地區(針對高價藝術品須收取38%的奢侈稅),「境內看展,境外買畫」、保稅倉庫等等模式,早已是中國藏家在香港交易的慣性。這些國際賦予香港的特殊性,造就了藝術品交易的天然優勢。甚至在藝博會、拍賣會大量停辦的今年,香港仍被視為亞洲的藝術重鎮。但若是香港真正走向一國一制,就不會是停辦一屆活動的問題了。而將是從基礎上動搖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並進一步地衝擊藝術界的產業結構。
REACTIONS
1
0
2
0
1
熱門新聞
1
「孕生於火,感悟於自然」-大唐生活美學館呈現《焱戀天目—張永昇個展》
絕對與構成-黃騰輝繪畫美學
7個藝術史上被忽略的謬誤:名畫的顛倒展示
直面傷痛,以瘋狂的派對慶祝疼痛的此生: 巴西寇克舞團《治癒 (Cura)》
橫山書法藝術館「弱書道-汪柏成創作個展」 寫時空、畫宇宙 將時間視覺化於空間
第13屆台北雙年展「小世界」開展!匯集來自20多個城市藝術家,將北美館轉化為一個聆聽、聚集與即興創作的空間
臺藝大雕塑系「第十四屆袖珍雕塑展」:回應獎項機制的本質及美學藩籬的探討
「我的博物館只有一個精神:為了大眾而存在」奇美博物館創辦人許文龍辭世,享耆壽96歲
杉本博司迄今最大規模回顧展「時光機」,梳理作品中不同的時間維度
橫山書法藝術館「時空題辭」穿梭古今時空以題辭書寫心靈情懷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藝博會時事觀點畫廊協會以「亞太畫廊聯盟」串連亞洲藝術產業縱貫線【2021 ART TAIPEI 專題】
2021-02-19|撰文者: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