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3|撰文者:林侑澂
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周邊城市的藝文產業具有那些發展的優勢、劣勢或契機呢?
大環境的急轉直下,讓香港人民成為了受害者。但在瞬息萬變的近日,國際間的討論都開始將台北和新加坡視為「承接」香港角色的選項。尤其是從金融、交通、藝術這三大面向,甚至讓政府部門開始修正相關的法規。然而,無論是台北或是新加坡,均不太可能真正接收香港的定位。因為兩者在本質上,皆無法成為「中國境內,相對自由的延伸」。
若以藝術產業論,在香港舉辦的國際級藝術博覽會/拍賣會,當然是西方世界將作品「分享」給亞洲的重要平台(從1991-2018,香港拍賣業總產值從1100萬美元成長到14億美元。在27年間約成長了127倍)。但是來自西方的藏家,沒有必要特地飛到香港進行交易。所以無論銷售成績如何創新高,主要還是由亞洲藏家的支持而來。或是精準一些地說:由中國藏家買單。
2019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展場實紀。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台北和新加坡已經度過了經濟爆炸性發展的階段,各自的「腹地」也遠不及上海或北京。也就是說,想要競爭下一個「亞洲藝術品交易中心」的位置,台北和新加坡都無法參考中國坐擁巨大「人口紅利」的發展模式,而是需要思考的是另一種型態的文化政策。
舉例而言,假設大型的國際博覽會,在2021年完全移師台北或新加坡,或是與當地現有的藝博會結盟。中國藏家也不見得會因為喜愛藝術,而出境(需要辦理證件/溝通關稅及運費)收藏作品。更有可能的發展是,國際間具有大型資本的畫廊,會捨棄喪失特殊性的香港。以在商言商的角度,承擔較高的稅率直接投入中國本土、直接經營最靠近藏家市場的城市。若是未來中國降低對藝術品相關稅率,這樣的情況幾乎可說是不可避免。
當然,許多跨國機構正重新評估或已經決策離開香港,並不是純粹的利益考量。但未來勢必有大量的企業或個人,需要在亞洲尋找下一階段的駐點。台灣必然是有機會在大趨勢下取得突破。台灣有著成熟、充滿活力的藝術創作者,也有著理想性與實力兼具的畫廊體系,甚至有著高水準的穩定藏家群。在藝文產業鏈中,最需要處裡的反而是延宕多年法規的問題。
2020台北當代藝博會展場實紀。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若是期望台灣能迎來藝文產業的新階段提升,對於藝術品交易的陳舊法規需要盡快地調整,無論是稅賦或是補助都需要跟上全球趨勢。不僅僅是對於海外機構的進駐需要輔導,接軌更多外來資源避免被國際邊緣化。對於台灣自身藝術產業走向國際,更應該加強扶持的能量。讓藝術的經營者可以放手前進全球市場,並且讓創作者有更長遠的願景可以期待。形成一個完整的正向循環。讓台灣的文化實力走出邊境、受到國際間更多的認可,才是可長可久的發展策略。
藝文產業的黑天鵝來了,台灣的文化政策需要穩健而明確的政策。做好最充實的準備,在持續位移的藝文版塊中一步步自我提升。
REACTIONS
1
0
2
0
1
熱門新聞
1
ART TAINAN 2025 台南藝術博覽會 VIP 預展直擊!看見南台灣獨有的藏家面貌,品味古今交會、東西薈萃的藝術能量
泰德美術館「Turner 250」6月來台!「威廉.透納特展:崇高的迴響」將於中正紀念堂盛大展出高達80件真跡
初春走進ART TAINAN 2025 台南藝術博覽會:感受當代藝術與古都文化的共鳴
超級浪 x 捷克布拉格MEET FACTORY藝術中心-即日起至三月底,臺灣藝術家駐村徵選
北美館 2026TFAM 年度個展徵件線上開跑,報名即日起至 4 月 30 日止
俄烏戰爭下烏克蘭文化遺產受創,川普政府上任後深陷資金凍結困境
富邦美術館推出巨型蜘蛛雕塑藝術家路易絲.布爾喬亞首次在台個展!更合作金曲歌后張清芳錄製語音導覽
全球當代藝術市場腳步放緩,藝術新秀崛起:Artprice《2024年當代藝術市場報告》摘要與評析
忠泰美術館再推跨域實驗性展覽《在混沌的世界中建立一點序曲 姚仲涵》邀姚仲涵與吳季娟共創,顛覆跨界合作定義
專題企劃-「美術館的幕後推手」(上):協作與合作的力量,奇美博物館的策展之道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藝術產業
當代藝術藝博會香港巴塞爾藝術展2025公佈更多精選亮點!「策展角落」單元將展出36個項目,創下歷屆之最
2025-01-21|撰文者:Art Basel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5268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藝博會時事觀點畫廊協會以「亞太畫廊聯盟」串連亞洲藝術產業縱貫線【2021 ART TAIPEI 專題】
2021-02-19|撰文者: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