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新聞
藝術評論
古典大師現代藝術「月亮代表『我家』的心」- 夜景藝術之英國佩瑟家族 The Pether Family
2020-06-23|撰文者:詔藝
亨利•佩瑟
亨利•佩瑟(Henry Pether, 1800 – 1880, 作為畫家的活躍期間為1828 – 1865。至於其死亡年份有說法為1865,但也有官方資料顯示為1880)出生於一個以藝術才華而聞名的家庭,他的父親「老佩瑟」亞伯拉罕•佩瑟作為那個時代最受歡迎的專業月光景觀畫家,他也受父親影響而對於月光下的景緻有所偏好。
由於關於亨利生平的相關資料非常有限,僅知道他和哥哥塞巴斯蒂安顯然很不一樣。據相關紀載,亨利似乎並不以畫家為主業,他有許多跨領域的實戰專才,使得他的生活方式非常多元。他具有測量員和工程師的資格,因此曾於1836年參與過倫敦和朴茨茅斯(Postmouth)間的鐵路工程;他也曾於1837年間,因金融債務糾紛入獄,但又於1839年後和其他科學家共同研發出,從超薄粘土層切割出瓷磚的機器,並獲得專利。但不知為何,對於亨利的死亡,至今尚未看到一致性的見解,有認為他死於1865年,但也有不少認為1880年。泰特美術館(Tate London)官網上只標明活躍期間1824年至1865年,英倫藝術(Art UK)上則標示為1800至1880年。然而,有一點似乎是後世藝術界普遍的共識,認為亨利是家族中最有才華和能力的藝術家。他的作品在構圖、技術、氛圍,和色彩控制方面都遠勝過父親和他哥哥。
亨利・佩瑟,《Venedig mit San Gorgio Maggiore im Mondschein》,油彩畫布,1865。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藝術家們的創作風格和藝術市場
老佩瑟月光繪畫的出現,遠早於攝影術首先被正式公開的1839年 8 月 19 日,因此在老佩瑟的年代,要精確表達出夜間的景物,實屬不易。即使在法國的藝術科學會上發表的達蓋爾(Louis Daguerre, 1787 - 1851)「銀版攝影術」 (daguerreotype/
daguerreotypy)發表之後,即弟弟亨利佩瑟能夠創作的期間,攝影術相對於今天,尚處於相當不成熟的初期發展階段。雖說佩瑟家族作品的風格,有強烈取法洛漢等日間作品的構圖模式,但在沒有證據顯示亨利運用攝影來協助創作的前提下,他們對於夜間景物的細膩描繪,依舊是件相當艱難的工作。按照三位藝術家的生平,或許我們可以推估,哥哥和弟弟的技法都來自父親的傳授與教導。
無論是他們三人中的哪一位,他們都成功地使用十分困難的明暗對比技巧,使得他們的繪畫充滿古典的詩意。他們都是從滿月得到每件作品切入視角的靈感,在月光下畫面中的古典建物、安靜的雲層照亮天空,以及橋下的水面等,皆帶給人沉靜平和的感覺。弟弟亨利•佩特的作品中,月亮的角度多數都比較低,採剪影式的畫法,加上對於空氣中濕度感受的重建,成功地讓亨利的作品多了些神秘且隱晦的氣氛。
亨利・佩瑟,《Trafalgar Square, by Moonlight》,油彩畫布,約1865。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雖然在藝術界有個不成文的原則:「做過別人已經做過的事情就沒有用了!」,但佩瑟家族中似乎是個例外。有專家概略分析過佩瑟家族中三位藝術家風格的差異:老佩瑟的作品內容比較常是「異想天開」(capriccio),而弟弟亨利則偏向製作出有根據、「可以識別地形」(topographical)而接近現實狀態的描繪。至於哥哥塞巴斯蒂安則介於兩者之間,但本文對於最後一點保留,畢竟署名哥哥的傳世作品稀少,無從得知。
前述的判斷方式也經過不斷地爭論,而爭論的主因在於,因為他老佩瑟的作品在當時開創了新的畫風,且在製作上有一定的難度,再如哥哥塞巴斯蒂安受到黑心畫商壓迫的遭遇,猜測當時這樣類型的作品必定價值不斐,且因受到追捧而偽作甚多。弟弟亨利的作品又受到評論家的肯定,令佩瑟家族現在在市場中流通作品的交易價格,也相差甚遠,且可以發現很多拍賣公司也很難區分出他們作品彼此之間的差異性。或許收藏家的眼光總是雪亮的,經過時間歷練過的市場依舊會說話。觀察拍賣紀錄中,老佩瑟近十年來的作品多數都偏低價,僅在2,000英鎊(合約新台幣74,000左右)左右成交,其中也有僅約幾百英鎊的交易價格,塞巴斯蒂安的作品大概約介於數千英鎊。但如果是亨利的作品,若來源清楚,出處可靠的話,多數都在萬元至數萬英鎊之間,品項較佳的作品在當今的交易價格仍可維持相當於新台幣百萬元以上。
到底佩瑟家族三傑為何都鍾情於月光下的美景,如今已無從得知,也難以考證。可以確定的是,今後若有機會再看到帶有滿月的畫作,這三位藝術家的作品和他們匆匆的人生縮影,應該依舊會出現在大家腦海中吧?!
亨利・佩瑟,《Upnor Castle, Kent》,油彩畫布,約1850。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熱門新聞
1
打造全民美術館!新北市美術館4月25日正式開館,4月8日起試營運,三大展覽搶先看
川普祭出的「對等關稅」與「恢復美國歷史的真相與理智」將會對美國藝文產業帶來何種衝擊?
不只是燈火輝煌——邱杰森、莫珊嵐談「2025台灣燈會在桃園」中的藝術策展經驗
史博館「大家的歷史 歷史的大家」系列特展,從水墨、雕塑、油畫、版畫呈現臺灣藝術的多元樣貌
2025《巴塞爾藝術展與瑞銀集團環球藝術市場報告》:市場總值按年下跌,較低價位市場持續蓬勃,交易數量仍增加
國美館x龐畢度中心「無序樂章:聲音藝術之旅」盛大開幕 呈現聲音藝術史上指標性藝術家
洪建全基金會三大計畫 點燃台北當代藝火 4月起接力推出委託、策畫鉅作——許哲瑜「災變論」、「Making of…Li Yi-Fan李亦凡」、李奧森「Stereoblind」
「亞洲獨立藝術空間歷史與檔案」國際論壇4月11日登場,國際策展人齊聚探討亞洲獨立藝術空間的發展
國立歷史博物館「李奇茂百年展」, 呈現藝術家多幅從未公開鉅作與最後遺作〈天馬〉
2025「堤頂之星2.0」年度邀請展《作為夥伴的我們》: 探索視覺藝術產業中的合作模式與互動機制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個展藝術機構洪建全基金會三大計畫 點燃台北當代藝火 4月起接力推出委託、策畫鉅作——許哲瑜「災變論」、「Making of…Li Yi-Fan李亦凡」、李奧森「Stereoblind」
2025-04-10|撰文者:洪建全基金會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910
焦點新聞
藝文跨界策展藝術機構2025「堤頂之星2.0」年度邀請展《作為夥伴的我們》: 探索視覺藝術產業中的合作模式與互動機制
2025-04-10|撰文者:王道銀行教育基金會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