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2020-07-30|撰文者:詔藝

最後,跨區域藝術家和仲介商間頻繁的交流,也促成消費和收藏者眼界大開,產生很強大的比較效應。這可以從近十多年來,無論是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中,都出現大量引進外來作品來測試本地收藏市場的接受度,而這些作品也確實大受新進藝術消費者的青睞與追捧。
Genieve Figgis作品。詔藝 攝。©Genieve Figgis   Courtesy PHILLIPSGenieve Figgis作品細部。詔藝 攝。©Genieve Figgis   Courtesy PHILLIPS

5. 藝術家市場關注週期大幅縮短

據過去媒體資料顯示,二十年前左右,除了常青藍籌股藝術家外,藝術家在市場活躍的週期通常少則七八年,多則十數年。但自2008年金融海嘯藝術市場復甦後,這個週期越來越短,短到連對於很多資深的投機交易商而言都有點不知所措。例如描繪藝術市場內幕著作《藝術打造的財富傳奇》(The 12 Million Stuffed Shark)、《錢暴》(BIG BUCKS: The Explosion of the Art Market in the 21st Century)等著作中,就提到多位前幾年在市場中暴起暴落的當代藝術家,如Lucien Smith、Parker Ito、Jacob Kassay等。這些藝術家作品的價格在藝術市場中的起落,好歹也持續了三四年,從幾千元至十幾萬美元的戲劇性價格紀錄,在當時已令業界人士嘖嘖稱奇。但在社交媒體功能更進步和更普遍化的今日,如這一兩年內中二級市場價格井噴的塞優芙(Tschabalala Self)帕蒂(Nicolas Party)費吉絲(Genieve Figgis)布阿福(Amoako Boafo)王俊傑(Matthew Wong)等,市場價格的快速暴衝和趨緩,多發生於短短數月之中,著實令人大為驚訝新媒體傳播的能力,也令人憂心未來可能帶給藝術界的衝擊。
Matthew Wong作品。詔藝 攝。©Matthew Wong   Courtesy PHILLIPSGokita Tomoo作品。詔藝 攝。©Gokita Tomoo   Courtesy Sotheby's
綜上所述,以上簡單概括整理出這兩三年間,以及特別是疫情後這幾個月國際藝術市場上的觀察心得。現代科技帶來人類社會的瞬息萬變,任何黑天鵝事件對於藝術市場的影響也很可能在短期間內造成既有秩序翻天覆地的轉變。
然而正如達爾文的名言:「物種中能存活下來的,既非其中最強的,亦非最聰明的,而是最能適應變化的那一種。」。但無論外在環境如何變化,在藝術史的洪流中的帝王法則,終不脫「時間會證明一切」。

後疫情時代國際藝術市場趨勢分析
REACTIONS
喜愛

4

好美

1

1

6

厲害

16

猜你喜歡

view all

國際新聞

台灣當代藝術市場 全球第5

2013-10-29|撰文者:王士源13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