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藝術評論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特展藝文跨界策展

是甚麼使今日的現場如此不同?再在不分的日常與「Re:Play 操/演現場」

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RE:PLAY 操/演現場莊偉慈王柏偉林人中

2020-11-19|撰文者:陳晞

現場藝術(Live art)是激浪藝術、環境藝術、過程藝術與行為藝術等藝術形式在多元成家之後、誕生於90年代的孩子。它是時髦的自由接案工作者,操著一口英國腔,在機構之間穿梭,又靈活又辛苦。它面對到的現場,是「已讀不回是一種病」、「再在不分」的現場。
在上世紀末,英國成立了位在倫敦的現場藝術發展局至今,現場藝術已成為新的展演觀念。近五年以來,臺灣一直有許多以現場藝術作為展演想像的零星實踐。在視覺藝術領域,它被稱作參與性藝術。在表演藝術領域中,它被稱作沉浸式表演。但這些實踐是否能以現場之名稱之,則需從它與今日「現場」的關係是甚麼。這些關係在「Re:Play 操/演現場」(下簡稱「Re:Play」)當中,是建立在身體政治的差異、頻寬技術,以及機構性之中。
「推衍現場」展場。圖/C-LAB提供
作為「Re:Play」的源起,空總將去年參展現場藝術盛事「Performa 19」的蘇匯宇作品《The White Waters》搬回臺灣展出,一方面是實驗空總這個非典型機構的展演條件,一方面也透過組織臺灣藝術家的創作,呈現現場藝術在臺灣的發展條件。「Re:Play」的三位策展人莊偉慈、王柏偉與林人中透過自己的身份背景提出的三個子題,分別代表著現場藝術在非典型機構運作的實踐(展演現場)、臺灣原生脈絡的對照(檔案現場)以及國際經驗的輸入與實驗(推衍現場)。它呈現了空總如何透過這種多策展人的組織方式,引入西方當代藝術方法論的實驗與討論,同時使展覽盡可能與「西方觀念,臺灣製造」的藝術生產狀態保持距離。
「檔案現場」展場。圖/C-LAB提供

從撥接到光世代

「頻寬與媒介的不同,讓今日的現場與2007年以前、智慧型手機與社群媒體出現之後的現場,有著決然不同的環境條件。人對於當前要求的即時回饋與即時反應,才是所謂當前LIVE ART的時間背景。」負責「檔案現場」展區的策展人王柏偉說。
在此次的展覽中,「檔案現場」回望了90年代的影像與文件檔案中的身體政治。王柏偉認為,90年代的身體政治是表演化的政治。在黨禁報禁以及第四臺的開放與社會運動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的時空背景之下,人們需要大量的造形與表演性的事件,以填充自己或是幫自己製造聲量,藉此達到被媒體關注的可能性。
這樣的身體政治作為Live Art在臺灣的前身,雖然表演性已經被開啟了,但可即時參與的管道以及頻寬依舊非常窄小,因此這種表演性並不要求觀眾的即時參與(註1)。在那樣的環境條件下,身體政治更強調「在場」而非「現場」。在展覽中,這些曾經的身體與現場,以檔案的形式呈現在我們面前。
「檔案現場」展場。圖/C-LAB提供
陳武康以口說形式演出的《九〇年代的四個劇場性事件》,表現陳明才、侯俊明、臨界點劇象錄劇團與臺灣渥克劇團的四個劇場性事件作為90年代的四個切片中,表演者以情慾身體的表演,作為身體與社會關係對話或組織的方式。而在高俊宏早期觀念行為創作的身體,已非解嚴前後、對抗國家暴力的身體。他學生時期的觀念行為創作《社會化無聊》與《我已從此離開》等作品,以自我放逐、空洞化的身體,呈現出世紀末之後的體制化、制度化內化到個人自身的形塑上。
在前述以身體政治框架作為在地原生實踐,藉此與現場藝術的國際發展脈絡進行對照的視角中,展名中「RE」的再訪與重溯,除了是回顧藝術檔案,也是藉由邀請創作者回製作品,在時間與環境落差造成的媒介與技術性基礎的斷裂性中,承接身體的表演性。這同時涉及到自華格納提出總體藝術之後、藝術與生活之間的關係在百餘年來的變化。媒介經驗是影響這段關係的重要因素。
從早期藝術作為一種獨特且菁英個體的思考方式,在電視出現之後讓生活與藝術開始相互影響。「至今當網路、影像成為了我們的現場之後,我們不再去問日常生活如何進入藝術,」王柏偉說,「而是反問藝術到底能夠如何凝鍊日常生活中的片段。」
《九〇年代的四個劇場性事件》表演現場照片。圖/C-LAB提供

此處的日常、他方的現場

在莊偉慈策展的「展演現場」中,策展人以美國性別理論及後結構主義哲學家朱迪斯·巴特勒(Judith Butler,1956─)於1990年代起提出的操演性(Performativity)以及日常生活陌生化與抽象化等議題,形塑該子題中的再造現場。莊偉慈表示,「展演現場」是透過將現場藝術拉回視覺藝術的範圍,藉此在思考視覺藝術創作中表演性的意義是甚麼。「藉此觀看我們可以如何透過操演性與表演性,並討論國家歷史敘事的重述與日常生活的陌生化。」莊偉慈說。「讓作品去調度觀眾的感知,並且經歷到視覺藝術創作中、表演性的時刻。」
從近五年的展覽與創作命題來看,「日常」與「操演」是近年來許多藝術家或策展人在揭露事物的社會化結構時,常常被提及的關鍵字。現場藝術可能是讓這些創作,從早期強調當代性且無所不包的跨領域藝術語境中離開、搭上到一個具備當下的條件才得以發揮作用的語境列車。
楊家輝作品《限地限時限定的人的音樂#1》於展場。圖/C-LAB提供
策展人選擇的藝術家,大多都是在表演藝術展演中有過合作經驗的視覺藝術家。在空總「Re:Play」以現場藝術的語境呈現其作品時,都蘊藏著各自與表演藝術合作經驗的不同方法與狀態。例如何采柔與河床、再拒等劇團合作的裝置與舞台設計經驗,表現在此次藝術家與黃思農合作的《換景》中;賈茜茹的《斑斕之家》中,物與人荒謬陌生的拼裝,延續了去年藝術家於北師美術館的個展「這是一個在自助洗衣店的故事」時的互動狀態。
除了賈茜茹在現成物作品與實際用來打掃空總的清潔工具之間,特別選擇了一些使人傻傻分不清楚的擺放位置之外,在這個子題中展出的李銘宸《解体素描》,藉由空間如何定義處於其中的人事物,讓參與者意識到我們所處的現場的場域性,如何影響我們的觀看與身體。楊家輝《限地限時限定的人的音樂#1》是藝術家為一群退役臺灣軍人組成的樂團而作的曲目。他以「限時/限地/限定對象」為目標進行音樂創作,並且在舊空總的中正堂展演空間中演奏,藉此在展演空間中翻轉場域曾有的政治性。
賈茜如的作品《斑斕之家》表演現場。圖/C-LAB提供
何采柔與黃思農合作的作品《換景》現場照。圖/C-LAB提供

作為此次展覽緣起之一的蘇匯宇作品《The White Waters》,承襲藝術家近期「補拍」或「複訪影像」的創作方法,在創作中的文本(「臨界點劇象錄」田啟元等人於1993年的作品劇作《白水》)與演員的酷兒身體與性別認同,相互交纏為情慾流動跟政治認同的現場。韓國藝術家鄭恩瑛的作品《遞延劇場》,以及蘇品文在「推衍現場」的「作品名稱未定」,在文本、性別之間,都與前者有著不言而喻的對照。
這種子題與子題之間相互穿插展示作品的彩蛋式展示,也出現在「檔案現場」展區中、與高俊宏90年代檔案中的迷惘氛圍對映的張紋瑄作品《魚尾獅是何時絕種的?——21世紀成功敘事學》。這種對照是三位策展人所呈現的共時現場中的差異性,讓觀者在這種差異中穿梭在這共時星叢中的平行宇宙。
王德瑜在此次展出與臺灣聲響實驗室合作的《No. 103》,在雕塑與空間裝置的命題中,添加了外觀作品所無法感受到的內裡在場。李傑作品「有關難以開展的一些日子」中的現場性,使人留意到它與香港社會運動與城市中不同區域的日常生活中,他方的、碎片化的現場有關。在李傑的《出門指引》中,有公開時間、無公佈地點和預設觀眾的規則,呈現了這種現場作為事件當下的條件,以及此處的日常與在他方的現場之間的斷裂狀態。
李傑作品「有關難以開展的一些日子」於「Re:Play操/演現場」。圖/C-LAB提供

重要是過程

「Live Art從90年代的英國誕生至今30年,透過新技術的傳播,也同時在改寫現場跟行為藝術的創作型態的方法跟觀看的可能性,」「推衍現場」的策展人林人中說。「推衍現場」以工作坊衍生的動詞「workshopping」,思考創作過程作為創作發生的現場。林人中以「如果具體派宣言是一首舞譜」「靜物與聲景」「作品名稱未定」等三個創作單元,讓創作方法或研究歷程,轉化為開放公眾參與或是公眾學習、集體協作的一種過程。
「如果具體派宣言是一首舞譜」工作坊現場。圖/C-LAB提供
在「如果具體派宣言是一首舞譜」中是藉由處理歷史過程,將1955-1957年日本具體派團體在雕塑與繪畫創作中的身體性,翻譯到如今在空總中的臺北。「靜物與聲景」則是以操作物件作為一種表演方法,在看似日常的空間中以幽微的聲響帶出劇場性。這種創作與展演方法是測不準工作室的成員蔣韜與曾彥婷自2014年開始合作之後,持續嘗試的創作方法。隨著工作坊每一次的進行,場景一個個搭建起來,展場成為在檔期內持續生長、繁衍的過程。「作品名稱未定」源自2018年起蘇品文以關於民國73年出版的《少女須知》的女性社會守則書籍,發展出的「少女須知」女性主義創作與研究計畫。在此次的工作坊中,藝術家邀請了心理女性認同的參與者一同參與創作,在思考女權與身體權的脈絡同時,也對女性裸體表演得技術與觀念進行演繹。
「推衍現場」作品「靜物與聲景」展場照。圖/C-LAB提供
如果我們可以同意,不論繪畫、雕塑、表演或是媒體藝術的所有創作者,一輩子都在追求屬於自己的一種創作,那麼如今藝術產業中認知的「藝術作品」,則是在探究過程中留下的舍利子。推衍現場中、以群眾參與的方式塑造藝術創作的生產過程的作品,必然也與產業的機構化與制度化相互影響。如今許多國內外美術館和私人機構,在接受以非物質的方式收藏觀念或現場表演創作的時候,物質導向的藝術收藏範式,在這個時代便逐漸的被擴充了。「它當然也回過頭來反應藝術家創作的生態跟面對收藏的觀念,其實也是不斷在擴充,因為整個藝術世界都逐漸可以認同,藝術是在過程之中發生的。」


註1:90年代是等待56K數據機撥接上網的時代。不論是激情的電視政論節目,還是深夜廣播中的心靈雞湯,電話call-in是許多人參與現場的主要方式。

▍ Re: Play 操/演現場
展期|2020.10.17 –11.29
策展團隊|莊偉慈、王柏偉、林人中
藝術家|陳武康、高俊宏、楊嘉輝(香港)、鄭恩瑛(韓國)、蘇匯宇、何采柔與黃思農、李傑(香港)、張紋瑄、王德瑜、賈茜茹、李銘宸、蘇品文、林人中、測不準工作室(曾彥婷與蔣韜)
展覽活動場次表請點擊此處
展覽主視覺。圖/C-LAB提供

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RE:PLAY 操/演現場莊偉慈王柏偉林人中
REACTIONS
喜愛

0

好美

1

0

0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