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訪談藝文跨界時事觀點

工作室是素描本、是創意的發想、是重要的地方,也是CREATORS的孵化器

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CREATORS計劃Gather Town

2021-09-05|撰文者:張家馨

 


突如其來的疫情,除了打亂了原本我們生活的模式,為著「宅」生活而興起的各種活動或媒介也因此受到關注。今年的臺灣文化當代實驗場(下簡稱C-LAB)「CREATORS創研進駐/研發支持計畫」邁向第四年。有別於往年的實體開放工作室,今年也因疫情緣故,轉移至時下流行的Gather Town線上平台舉行,設計出一個具有復古電玩風格的太空站。
C-LAB自2018年起,提供工作空間、經費補助及各式軟硬體,培育及支援了不同文化創作者的計畫。有別於其他成果論的獎補助機制,C-LAB更重視從研究方向或問題意識的提出,至生產實踐的過程。
今年共徵選了七組團隊,包含包括李亦凡、花逸芯、王世偉、朱駿騰+黃詩珊+黃艾倫、石在工作隊、引爆火山工程,以及「CREATORS:聲鬥陣」入選創作者郭立威。今年除了工作室轉移至線上外,更是將進駐時間從原本的三個月,延長至六到九個月的時間,進駐團隊能夠有更多充裕的時間好好醞釀、研究與發展多樣主題的文化實驗計畫。 
今年的CREATORS開放工作室以復古的像素風格打造成一個太空站。圖 / C-LAB提供。
石在工作隊的線上工作室。圖 / 擷取自C-LAB開放工作室線上平台。

工作室是個重要的角色

在一連串的創研計畫,C-LAB提供的工作室成為一個極為重要的載體。它不僅做為藝術家創作的地方,更是創作者想法相互交流、以及與民眾互動的實體空間。
這次雖然改以線上的方式呈現歷年來CREATORS的傳統「開放工作室」,改以具有早期電玩風格的線上平台Gather Town,進駐團隊可以自行設計屬於自己風格的工作室,以及置放各自想要呈現的內容。除此之外,策展團隊特別在平台上提供一系列工作室開箱影片,邀請進駐團隊分享他們對工作室的看法。
CREATORS的線上開放工作室開箱影片,創作者會個別講述他們對工作室的想法。圖 / 擷取自C-LAB開放工作室線上平台。
引爆火山工程團隊介紹他們對工作室的想像與看法。圖 / 擷取自CREATORS開放工作室線上平台。
「它更像是某種素描本,有很多藝術家創作的片段或草圖。」策展人游崴說以往實體的開放工作室,進駐團隊比較容易以一種完整的形式,並且具有一定美學成份作展呈。線上的展示平台與實體展示空間不同的地方在於,它24小時開放,觀眾可以隨時上網參觀,創作者也會不定時更新平台的內容,它呈現的方式更具有其實驗性。
除此之外,有限於線上平台的規格,以及讓觀眾能有更全面的瞭解,創作者必須將其研究目標、研究內容、實驗過程、實際行動、田調紀錄、相關的文字介紹等資料,全部檔案化,他的觀展模式除了策展人提到的實驗性,更具有一種窺探藝術家檔案庫的感受。
線上的開放工作室,進駐者的實驗計畫與簡介等相關資料,都必須將其數位化。圖 / 擷取自C-LAB開放工作室線上平台。
Gather Town的機制與線下實際參與的形式已經非常接近。當兩個使用者的虛擬人物在一定的近距離接觸時,能夠透過電腦的麥克風系統與彼此對話,或者是聽到對方在與別人談話的內容。策展團隊分享,進駐者之一的藝術家李亦凡在活動當天,一直有個參與民眾跟在他的虛擬人物後面,期間雖然沒有任何談話,卻也順帶窺視了藝術家在線上平台的一舉一動,策展團隊笑著說:「我們都稱那是他的粉絲」,這或許是與實體開放工作室最明顯的差異。
然而,不論是線上或是線下的開放工作室,它們有著同一個共通性。「CREATORS有一個重要的精神,就是它的公眾化,並且以一種非只是藝術形式的方式與外界交流。」策展人提到,對一般大眾而言CREATORS的實驗或創作過程,看起來是神祕的或是非主流的,歷年來這些進駐團隊在執行研究計劃的過程中,會以不同形式的公眾活動,像是偏向手作類型的工作坊或講座,開放民眾報名參與,嘗試將其翻轉成一種可以被公眾瞭解和接觸的狀態。
CREATORS在實驗的過程中會舉辦各式工作坊與講座。圖為2020年的開放工作室。圖 / 取自C-LAB官網。

 

實驗、計畫與展呈

「計畫型的創作變得越來越熱門。」策展人發現,這十年以來台灣當代藝術的走向,逐漸脫離傳統以來我們對藝術作品的想像與定義。CREATORS計劃抑是如此。C-LAB提供的機制刺激創作者將研究項目想像成更大規模的發展,並以多元形式發表。
舉例來說,由梁廷毓、許博彥、盧均展、盧冠宏組成的「引爆火山工程」團隊,從不同面向針對臺灣火山進行一連串的探討與創作,並發起相關展演活動、講座與學術研討會等。他們自2016年,以《引爆火山藝術行動》在陽明山地區進行一系列的燃煙計劃;2018年,進一步以「火山如何使用城市」試問城市與火山、人與火山的關係。今年的進駐計畫「火環之海:星陣、焱山、群島的科學與藝術創研計畫」,則是聚焦在台灣東北外海的火山群島以及海底火山群。試圖將它們視為未來即將浮出海平面的島群,從科學與科幻敘事的交雜中,進行一種海洋地理與生態關係的描繪。
另一個曾經進駐的CREATORS團隊「安魂工作隊」則是由一群藝術家、影像工作者、文史研究者組成,創作計畫也常常由來自各行業的民眾凝聚成形。他們長期考察戰後白色恐怖的歷史,曾以版畫裝置、草人裝置、標本裝置作為創作媒材,用以敘事白色恐怖中的集體記憶,並首度對空總的不義遺址展開研究,最後計畫成果在後續促成了《空總:白色檔案考》 一書的出版。
「安魂工作隊」的作品。圖/取自安魂工作隊官網。©安魂工作隊。
與其說開放工作室的形式像是一個成果展,若以更貼切、更具體的形容,它更具有開放性和彈性的發表形式。舉例來說,這些研究計劃它可以是文件、是檔案、是出版品,但是這些單一形式的載體,似乎承載的內容略為制式,更是少了民眾參與在其中的互動。這些初始看起來難以被理解的實驗計劃理念,透過有機性的展覽形體,可以容納著各種異質的東西並加以串聯,提供了更多的想像。
實體的開放工作室其展演方式更接近有機的展覽形式,與線上的展呈形式有很大的不同。圖為2020年的開放工作室。圖/取自C-LAB官網。

創作者孵化器

CREATORS的創研計劃剛邁進第四屆,其實稱C-LAB為一個創作者搖籃好像也不為過。成立時間與其它國家類似機制的文化實驗場相比,C-LAB可說是剛入行的小菜鳥,卻在這短短四年中培育出許多優秀的CREATORS。
像是第一年的進駐團隊「圓劇團」其作品《悲傷ㄟ曼波》入圍第18屆台新藝術獎;同年進駐的藝術家張方禹入圍2020年的高雄獎。2019年進駐的表演藝術團隊「僻室」,在空總園區拍攝的短片作品《樂園》於今年二月在公視學生劇展首播。「安魂工作隊」的創作計畫則前進今年的光州雙年展。
圓劇團作品劇照-《悲傷ㄟ曼波》。圖/取自台新藝術獎文獻網站。
在臺灣有許多獎補助機制,是針對文化或藝文工作者的創作支持,不論是擁有獎金制度的比賽、藝術家駐村、畫廊媒合等。除了這些之外,似乎很難找到針對跨領域的獎補助機會。簡單來說,當你是生物科技專家,想要將自己專精的學科與文化或藝術結合,該從何而起? 
C-LAB它像是個短期的居所,能夠在短時間內提供進駐者一定程度的設備、經費與空間,專心地面向自身感興趣的議題。往年更是提供「陪伴觀察員」及「年度觀察員」的制度,協助進駐者在這段過程中能夠更準確地執行其實驗項目。
CREATORS計劃不單只是針對藝術家,歷年以來,參與創研計劃的CREATORS來自各個角色。有剛從美術系畢業的藝術創作者、寫程式的工程師、電子音樂創作者、舞蹈家、獨立策展人、生物科學研究者等,他們透過各自的專業領域,從臺灣這塊島嶼、文史脈絡或發生在日常生活中你從未發現的細枝末節,進而發現這當中的問題意識,並從中加以研究與探討。
在臺灣我們已經習慣以結果論來看待每一個事物,並且期待它能有完整且實質的成品,被灌有一種不容許出錯的壓力,有時候甚至忘了研究與實驗的過程會有成功,但也會有失敗。在作為CREATORS的這段時間裡,同樣得面對這些壓力,以及該如何將自己的研究計劃加以流通,並非僅限於C-LAB的空間,相信這也是CREATORS必須不斷成長與努力的過程。
開放工作室登入網址Link | https://reurl.cc/EnlyLa (建議以電腦版觀看呈現效果較完整)
【 延伸閱讀 :  一年一度的CREATORS開放工作室首次轉戰線上平台 推出復古科幻風格的CREATORS太空站

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CREATORS計劃Gather Town
REACTIONS
喜愛

5

好美

0

0

0

厲害

2

猜你喜歡

view all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

一年一度的CREATORS開放工作室首次轉戰線上平台 推出復古科幻風格的CREATORS太空站

2021-08-20|撰文者: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