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文明體系之後,藝文產業該如何面對科技應用的限制性?2020年AASN中的韓國案例
2020-12-07|撰文者:林侑澂、陳晞、王玉善
在疫情大流行期間,全世界的人們都在尋求文化的喘息與加值,這不僅增加了人們對文化價值的認知,也提高了藝術家對於脆弱性的警覺,不管是在大流行之前或之後。 人們對藝術家職業中、社會和經濟地位的必要性認識不斷提高,這有助於改變文化政策,並改善使全球藝術家受益的立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東非區域辦事處文化計劃專家Karalyn Monteil女士
亞洲藝文空間連線年會AASN,2020年會《韌性藝術-為藝術家而想 為藝術家而製》。圖/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提供
2020年由韓國亞州文化院(ACI)和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共同策辦亞洲藝文空間連線年會AASN(Asian Art Space Network)年會,回應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提出的新近單詞「ResiliArt / 韌性藝術」,訂立了「韌性藝術」的主題。即便全球的生活模式因為疫情而面臨衝擊,但是年會依舊透過網路通訊的方式成功舉辦。論壇以上午場、下午場的方式,分享在今年的特殊背景下,各方對於「藝術的下一步」提出的經驗與見解。
2020 AASN年會《韌性藝術-為藝術家而想 為藝術家而製》。圖/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提供
本屆年會的下午場,主辦方邀請到了國立首爾科技大學教授So-hyun PARK擔任主持人,韓國國民大學教授Hee-young KIM、藝術家自營空間Seetangraum總監Na-kyung KANG、替代藝術空間Open Space Bae總監Sang-ho SEO、獨立策展人Jong-eun LIM、獨立策展人In-za LIM和藝術家Young-ju JANG,共七位韓國的藝術工作者參與。以《韌性藝術-為藝術家而想 為藝術家而製》為題,試著從「藝術家的視角」出發,探討藝術產業在疫情下的處境及未來性。
主辦單位ACI院長,Gi-pyo LEE。圖/截自主辦方Youtube直播
由於防疫措施,世界各國的藝文空間及展演活動,正處於取消或是縮小規模的狀態。然而藝術總是在危機中,創造並增添價值。這也讓不屈服現狀的藝術工作者們,更加積極探索出路。本屆論壇以線上直播的方式進行。ACI的院長Gi-pyo LEE首先感謝各界的支持,讓活動能夠順利舉辦。並且期許本次的論壇活動成為一個長遠平台,能夠在後疫情時代產生更多有價值的討論。
人們生存機制的轉變與藝術的推廣策略
韓國國民大學教授Hee-young KIM。圖/截自主辦方Youtube直播
Hee-young KIM首先在論壇中分析了疫情下、各方活動都暫緩或取消的狀態。即便網路通訊依舊便利,但人與人之間正經歷著史無前例的斷絕和孤立。Hee-young KIM對此指出,遭遇到困境就代表著到了該要反思自己慣性的時候。那麼,該反省、恢復什麼?而藝術又能扮演什麼角色呢?藝術該怎麼被理解?人們是否持續需要藝術?疫情過去後該如何準備?都是值得藝術產業深思的課題。
Hee-young KIM認為,人類曾經認為自己能夠掌握未來、掌握命運。但經歷疫情時,過去社會運作的模式不再適用。而展演空間的封閉也對於藝術文明的進程,產生了衝擊。這樣的環境轉變,或許可以被視為一個機會。過去在人文學科裡,許多非主導性的論述並未受到討論。此時的困境應該被視為一個重新組構文明體系的機會。並且期望藝術家們能夠重新思考,該以什麼角度詮釋課題,與大時代進行對話。
藝術家自營空間Seetangraum總監Na-kyung KANG。圖/截自主辦方Youtube直播
Na-kyung KANG援引了韓國文化觀光研究院公布的資料,指出在今年韓國的藝術產業在數月內,大約承受的666億韓元(約2629萬台幣)的損失。而公私立的展演空間反覆地閉館及開館,更是造成了長久的信心影響。
疫情衝擊下,從美術館到藝術家都面臨著困境。這樣的衝擊對於環境產生了質變,短期內很難再回到疫情前的狀態。尤其是私人單位(畫廊 / 替代空間等)由於無法估計預算、補助以及人力成本的困境,更是需要公部門進一步的援助。但是這些展演空間、策展人、藝術家們,正各自嘗試以新的模式運作,例如Seetangraum就以「無人展間」的方式進行展覽。以預約制的方式,提供給想要參觀展覽的觀眾電子門鎖的密碼,積極要求實名制及體溫紀錄。以每小時為單位,開放4-10人入場欣賞展覽。Seetangraum也積極拓展線上活動,為無人展間提供精細的線上策展人導覽。期望在特殊時期,依舊可以運作基本的藝文活動。
過去幾個月,各方透過網路推出了各種「線上藝術」的體驗,但是事實證明這些模式並不有效。藝術展演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帶給觀者們感觸,遠端的通訊科技,只能會是一個選項但依舊無法取代實體的現場感受。尤其是藝術撫慰人心的功能,在這個時期顯得更為重要。藝術產業須要有突破性的創意,讓藝術成為過渡疫情的支持力量,並共同在未來開創一個更多溝通交流的文化環境。
檢視過去的經驗,Na-kyung KANG觀察到了觀眾們還是偏好於現場參觀。期望在經過策展規劃的空間裡,進行真實的人際交流。對此Seetangraum呼籲政府部門,能夠就現況提出實質的配套措施,不僅僅是資金上的補助,而是更具有策略性的協助產業復甦。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ART TAIPEI 2024 台北藝博展首日VIP預展觀察,編輯部第一現場嚴選14件精彩作品!
敞開收藏大門:12件 ART TAIPEI 2024 台北藝博5000美金以下作品推介
奇美博物館《畫師們》重磅登場!走入尼德蘭繪畫時代,揭開科學檢測分析下畫作秘辛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與日本國立藝術研究中心簽署MOU,深化臺、日策展人才培育,開拓東亞藝術新局
「臺中清水走走藝術季」盛大開展,五件公共藝術重現眷村生活的情感與記憶
跨域交會 藝熠發光—2024東亞藝術交流展
ART TAIPEI 2024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盛大開幕!凝聚多元市場價值,打造亞洲藝術與文化盛宴
藝術也是用來掛歷史的釘子 :亞洲藝術文獻庫(AAA)「臺灣獨立藝術空間檔案」計畫專訪
自身境況與存在想像:短評2024新北市美展得獎作品
2025香港巴塞爾參展藝廊和首批亮點,來自印度、澳洲、南非、美國、英國等地新晉藝廊首次參展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重新連線中的藝術世界:從四個國際案例中,思考藝術機構在「新日常」中的使命(2020年AASN)
2020-11-13|撰文者:陳晞9383
亞洲藝文空間連線年會(2020年AASN)「韌性藝術——後疫情時代的亞洲藝文空間復興運動」
2020-10-23|撰文者: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3725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與日本國立藝術研究中心簽署MOU,深化臺、日策展人才培育,開拓東亞藝術新局
2024-10-24|撰文者: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3793
文化部新人事安排: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國立臺灣博物館館長、文化部主任秘書、文化資源司司長等職異動
2024-11-05|撰文者:文化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734
2024亞洲藝術週開幕轟動!墨海樓台灣特展創下倫敦佳士得參觀新高
2024-11-05|撰文者:墨海樓國際藝術研究機構181
《綻放榮光─全城動起來‧藝起來應援》藝術計畫盛大啟動
2024-11-05|撰文者:屏東縣政府文化處/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