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藝文跨界

丸豐居與蘇憲法合作 將《韶光四季》再造為文創商品

丸豐居蘇憲法韶光四季文創商品

2020-12-07|撰文者:林侑澂

文創商品對於藝術美學在當代的推廣,已經成為常見的方式之一。然而要將藝術品轉換為優質的文創商品,則是需要非常多面向的協調統籌。2020年丸豐居邀請到了藝術家蘇憲法合作,將經典的系列繪畫《韶光四季》,以餐墊、餐具的形式推出。希望可以在日常中,多層次的體現具有美學觀的生活品質。
蘇憲法,《韶光四季》文創商品。圖/丸豐居提供
在現代化的社會中,人人都辛勤工作。而在回到家時,需要有更好的生活品質。丸豐居的CEO謝宜珊多年來從事整合、業務工作,對於精品、禮品有著豐富的心得。長期關注於如何藉由物件的交流提升人際關係,並且延伸至生活品質的進步。然而在接觸各式各樣海外品牌的同時,也對於「台灣自產的精品在哪裡?」的課題產生了好奇和疑問。其實台灣並不缺乏優秀的藝術家、藝術品,但在我們的生活環境中,多數大眾尚未養成主動走進藝術機構的習慣。有感於日常生活與藝術美學的距離一直未能縮短,謝宜珊期望丸豐居可以扮演更多銜接生活與藝術的橋樑。

蘇憲法,《夜櫻》,(上)油畫(下)與丸豐居合作餐墊及餐具組。圖/丸豐居提供
謝宜珊觀察到,台灣除了窯燒的陶瓷外,較少有具辨識度的居家工藝的品牌。這對於擁有高階製造業的台灣而言,是一件相當可惜的事情。於是謝宜珊開始著手進行丸豐居旗下「品夫人」和「美完MIMARU」兩大品牌打造。抱持從生活中塑造美學品格的初衷,謝宜珊結合了台灣優秀的藝術家與日本的職人工藝技術,讓美學創作與日常結合。在生活中體現更舒適、更典雅的品質。透過兼容並蓄的藝術美學、人文風景形成特色,在海內外為「台灣的辨識度」進行行銷。
品夫人:講究職人精神、工藝技術、手工傳承與獨特性。
美完MIMARU:關心於分享推廣,將台灣藝術家所授權的作品製成文創商品。

蘇憲法,《夏荷》,(上)油畫(下)與丸豐居合作餐墊及餐具組。圖/丸豐居提供
要將藝術、工藝和行銷,三者統合並不會是一蹴可及的事情。尤其丸豐居所講究的不僅僅是一個居家工藝的品牌,而是與各種「快時尚」截然不同的口碑象徵。家學淵源的謝宜珊在技術上,從他長年熟悉、能夠感動人心的日本職人開始。首先要求工藝的精準及品質,以優質的工藝為基礎,將「一生鑽研一項技術」的傳承精神帶入文創商品的設計之中。
蘇憲法,《滿秋》,(上)油畫(下)與丸豐居合作餐墊及餐具組。圖/丸豐居提供
作為首例的文創案,丸豐居邀請了台灣藝壇的知名藝術家蘇憲法合作。曾被《韶光四季》所感動的謝宜珊,在最開始就鎖定取得四季各一件作品的授權。幾經商談,雙方達成對於高品質的共識,並且確認了產品的類型(餐墊、餐具)。
長期追求色彩的蘇憲法在《韶光四季》中,將台灣在不同季節景緻寫生出來。對蘇憲法而言,藝術家像是一位色彩的魔術師。透過精湛的筆法,呈現出富有感染力的視覺語彙。蘇憲法多年來遊歷世界,從學院派的藝術訓練出發,將各國的風景轉換為具有詩意的繪畫。近年以四季花卉為題材,建立了一種生生不息、反覆循環的意象。如同月有陰晴圓缺、人有喜怒哀樂一般,海納了各種不同階段的心境,也提供了觀者們一份寧靜安適的情感抒發。
蘇憲法,《寒梅》,(上)油畫(下)與丸豐居合作餐墊及餐具組。圖/丸豐居提供
曾多次與海內外美術館、民營單位合作的蘇憲法,是一位樂於分享的藝術創作者、藝術教育者。多年來對於美學的推廣不遺餘力。這也讓他對於作品授權後的文創,懷抱著極度嚴格的要求。蘇憲法與丸豐居合作推出的《韶光四季》餐墊及餐具,結合了日本傳承四代職人的工藝,將台灣的四季風景融入於生活之中。當親身接觸到系列產品,必然會對他們的質感著迷。無論是視覺上的精細再現,或是觸感上的輕盈溫潤,都成為生活中細節品味。從每一個環節作工要求,讓美好的藝術境界也進入了每戶人家的餐桌之上。
藝術家蘇憲法與丸豐居創辦人謝宜珊與文創品合照。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謝宜珊對於「推廣藝術與美學融入」這件事,是懷抱著使命感和信仰的。丸豐居也規劃在未來,持續聯合各界、分享更好的生活質感給大眾。從作品選擇、職人開發到品牌打造,丸豐居都以嚴格的標準自我要求。現已結合了網路與實體的商店(飯店、酒商、各領域經銷商等)的通路,未來也將進行各種快閃活動、在不同的通路舉辦產品展覽及工作坊。讓藝術真正全方位地走進生活。從此次推出的《韶光四季》文創商品,可見丸豐居對於美感和品質的堅持。相信在穩定發展的品牌策略之下,未來也將分享更多的好作品,相信前景是非常值得期待與關注的。
更多丸豐居相關訊息請進>丸豐居官方網站

丸豐居蘇憲法韶光四季文創商品
REACTIONS
喜愛

0

好美

0

0

0

厲害

1

猜你喜歡

view all

焦點新聞

時事觀點

涓滴成河 — 追逐光影、淬煉自然詩意的不朽堅持

2021-07-09|撰文者:臺南市美術館董事長 / 臺師大名譽教授 蘇憲法  圖:桃園市政府文化局6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