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10|撰文者:王士源
在博物館、展覽裡欣賞藝術品時,人們常伸手拿出相機、智慧型手機一拍,希望記下每件喜歡的藝術品。但拿起相機拍照,就能記住藝術品嗎?上個月美國心理學家研究指出,這樣反而記得更不清楚!
這份研究報告,由美國費爾菲爾德大學(Fairfield University)心理學教授琳達‧漢克爾(Linda Henkel)提出。這份研究報告說明,人們拍照想記住東西,但腦袋裡記住的作品數量,卻比沒拍照少了百分之十;能記住的作品細節,也比只單純仔細欣賞畫作少了約百分之十二。
「當你按下相機的按鍵,你就已經送出一個訊號告訴大腦說,『相機會幫我記住這些』」琳達‧漢克爾說,與記憶作品相比,相片更像是種「獎章」,讓它告訴別人你在哪裡做什麼,而不是說「嘿,這很重要,我想記得這個作品!」。
在這個研究裡,琳達‧漢克爾帶了一批學生參觀博物館30件展品,每位學生觀看作品30秒,並要求他們記住這些作品,一半的人邊走邊拍照,另一半的人則只純粹欣賞藝術品。
隔天,琳達‧漢克爾便讓這批學生做記憶測驗,考題裡除了原來的30件展品外,還混進其他展品,要學生分辨哪些是昨天看過的藝術品。研究結果發現,邊走邊拍照的學生能記得的作品數量,比起沒拍照的學生還少;能記住的作品細節,也比沒拍照的更模糊。
琳達‧漢克爾將這個結果稱為「拍照遞減效應(photo-taking impairment effect)」;人們想依賴科技去紀錄東西,但卻造成對經驗的記憶效果,產生負面影響。
想用相機記東西 記得再拍個特寫
不過琳達‧漢克爾隨後也補充另一個「照相與記憶」的觀點,對展品拍特寫,卻似乎反而能記住這些展品。
琳達‧漢克爾表示,在她第二個研究裡,也觀察出一種有趣的現象,若人們選擇把鏡頭拉近,對展品的細節拍個照,人們能記得的展品內容,往往不只被拍攝的那些細節,也能記下展品的全貌。
REFERENCE
【The Wall Street Journal】The Brain Is Mightier Than the Camera When Remembering Art
【APS】No Pictures, Please: Taking Photos May Impede Memory of Museum Tour
REACTIONS
0
0
0
0
0
熱門新聞
1
2025香港巴塞爾展會專題報導 :新生力量在數位化轉型與經濟趨緩交織下引領藝術市場新局
亞洲年度藝術盛事!編輯部直擊 2025 Art Basel HK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精選現場15件作品
臺南國家美術館籌備處正式揭牌,迎接「福爾摩沙時代」的百年藝術風華
編輯直擊香港藝術月:專題首發報導- Art Central 2025 VIP預展現場十大精選作品
「2025桃源國際藝術獎」得獎名單揭曉— 以藝術作為對「真實」的探問,展露具時代觀點的創作
引領當代繪畫思潮!第三屆「中國信託當代繪畫獎」6/1起徵件-總獎金200萬 關渡美術館展出 獲獎作品進駐中國信託
餘物與殘響─寫《拾人牙穢—王若冰×陳賽華灌駐地成果展》( 2024年度絕對放送「李俊賢Hornsun獎」)
城市中的駭客路徑──談顏珮珊的「此路有通」(2024年度絕對放送「放送特別獎」)
橫山書法藝術館「當下・朱振南書藝展」 新闢當下墨境 探尋傳統底蘊
【創藝.薈萃—2025桃園市美術家邀請展】展覽總評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徵件引領當代繪畫思潮!第三屆「中國信託當代繪畫獎」6/1起徵件-總獎金200萬 關渡美術館展出 獲獎作品進駐中國信託
2025-03-31|撰文者: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3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