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藝廊當代藝術訪談藝文跨界

非制式化的藝術公約-LIGHTWELL在城市紋理中的光譜角色與有機型態

LIGHTWELL高德亮LUPA城市紋理當代藝術

2021-01-20|撰文者:王玉善

LIGHTWELL為一個座落於捷運中山站附近的選品概念空間,並且於2020年獲得了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空間設計類」「第三屆台灣光環境獎」,是台北市目前相當受到各界關注的焦點藝文空間,同時也是跨領域之間的實驗性美學實踐。特別是上述兩個獎項的榮獲,並非是單一性領域的專業成就,實際上是館內本身仍在施工的階段,由LIGHTWELL團隊、JYC Studio設計師施苡竹、藝術家高德亮,三方相互討論所共同構築而成,也因此空間內融合建築、藝術、時尚、文化、歷史等相關地方性紋理之多重元素整合,最終受到了評審團的認同。
LIGHTWELL以「天井的24個框景」空間設計榮獲 2020 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空間設計類」。圖/2020 金點設計獎提供
「LIGHTWELL空間藝術裝置」榮獲2020台灣光環境獎。圖/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LIGHTWELL作為以時尚品牌零售為營利性空間,它在構成的過程當中,便選擇將二、三樓保留,提供給觀者體驗具有實驗性的展覽,抑或呈現非典型框架的藝術內容,目前為台灣營利性藝文空間首創的案例(空間並不提供承租)。換而言之,它既不是承襲台灣90年代以來,非營利替代性空間的經營模式;同時也不像是一些知名時尚品牌的基金會如Cartier、Louis Vuitton、Yve Saint Laurent等,透過知名當代藝術的收藏,為自身的企業形象附加價值;抑不是典型的商業操作,僅是單純藉由藝術創作圖像的輸出,進而增加商品買氣。其真正的理念是形塑一種品牌的「觀點性」,並於注重品牌內在的美學涵養之前提下,來提高消費者的認同感,而非僅是形式上的集客作用。
LIGHTWELL展示空間照。圖/LIGHTWELL提供

非制式化的藝術公約與文化體驗經濟(The Cultural Experience Economy)中的持續力

消費者跟空間的互動是一個溝通的過程,透過他們體驗與感受到的內容,增加對於品牌的信任感。而我也希望把藝術家的觀點,確實呈現給每位來LIGHTWELL的人。-LIGHTWELL主理人李品濤

僅管LIGHTWELL是個需要重視營利性質的單位,然而卻依舊保有空間上的藝術動能,特別是於二、三樓所呈現的展覽結構中,並非是典型商業藝文空間,常見以市場性為首的視覺語彙,所進行策展的模式。更多的層面在於如何將藝術家的意念與展場氛圍融合後,所建構而出的無形視覺符碼,讓情境和觀者自我體驗中的差異性產生對話。換句話說,LIGHTWELL將觀者也視為空間的創作者,讓其欣賞的不在僅是物質性上的表面形式,而是形式本身在時空當中的運動狀態。如同主理人李品濤所言:「藝術家將其概念具象化,而這個概念比起作品本身的裝飾性來說,其特殊的觀點才是最重要的面向,同時也希望觀點本身可與觀者對話。
在LIGHTWELL推出的首檔展覽《In Your Own Time 新媒體藝術家高德亮首次個展》當中,就可以發現藝術家在考量了作品和觀者之間的主客體性質轉換後的詩意體驗。一位資深的藝文記者陳晞也指出:「高德亮作品透過雷射和光線在空間與物質之間的重疊、反射與投射,在科技與感知相互競逐的景觀社會中、素描個體自我感知的環境。光線、人與物的詩意互動以及對環境的測量,都進一步反問觀者對空間的感知體驗。」此外,高德亮本身為建築背景(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到了研究所後開始進行新媒體的創作(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系),他在LIGHTWELL施工期間就和團隊一同創作,並藉由建築的視角來和作品搭配,呈現空間與藝術(作品《光區》)的互動性。
藝術家高德亮作品於空間中的呈現。圖/LIGHTWELL提供
藝術家高德亮。圖/高德亮提供

而在第二檔展覽《棲夢幻室 Habitat of Illusion》展出新銳藝術家呂紹瑜(LUPA)的作品脈絡,LUPA來自於服裝設計的背景(倫敦藝術大學-中央聖馬汀學院),也因此她的藝術創作中的動態構成,和典型的創作者不太一樣,如其往往不被形式與風格所框架,但卻在作品脈絡之間的擬態中,發現專屬於創作者的語彙,並且這些語彙體現於寓言式的畫面,進而與館內多重透視、錯視的空間結構相呼應,讓觀者進入展場的同時,可以如同身歷在一個人類共感的潛意識裏面。LIGHTWELL主理人翁小涵也特別以其自身時尚產業的專業背景與我們分享:「LUPA是少數可以將時尚的專業能力和藝術的原創性整合在一起的人,並且周邊不會讓人認為是因應展覽才生產的物件,而是一個完整性極高的商品。
藝術家呂紹瑜(LUPA)作品於空間中的呈現。圖/LIGHTWELL提供
藝術家呂紹瑜(LUPA)。圖/Ricor攝

透過上述兩檔展覽呈現的內中當中,我們可以發現LIGHTWELL在選擇藝術家的標準並沒有很侷限於特定的框架,也不像我們過去認為的典型商業及非商業場域的展示機制,如以市場性選件標準為首要考量,抑或藉由策展論述來貫穿展覽結構,而導致的空間美學上的失能狀態。團隊在乎的是藝術概念的原生性和觀者羈絆之下產生的火花,進而在觀念先行的條件之下,導致場域可被詮釋的範疇更為寬廣,最終以非制式化的藝術公約,讓藝術家的作品在空間中呈現最完善的狀態,提供觀者最佳的看展體驗。
LIGHTWELL展示空間照。圖/LIGHTWELL提供
而這個體驗也與品牌本身的選品範疇相契合,像是近期LIGHTWELL獨家引進的設計師品牌MINJUKIM(Next In Fashion冠軍),而該位設計師在尚未獲獎之前,已被主理人翁小涵觀察已久,她認為MINJUKIM的作品具有原創性,卻又安排許多隱晦的符號於其中,要在細看之下才會發覺裡面有韓國的傳統元素,同時剪裁與製作品質也非常高端。另一方面,在特定的價定範圍之中,團隊也會從品牌自身的原物料、生產線進行篩選,在乎品牌的永續性價值。
LIGHTWELL展示空間照。圖/LIGHTWELL提供
設計師品牌MINJUKIM。圖/LIGHTWELL提供

那麼很顯然的LIGHTWELL關注的是「文化體驗經濟」(The Cultural Experience Economy)中的真切性及美學的持續力,儘管在部分國內外的案例中也常見商業性空間置入藝術創作的體現,不過多半是將商業空間的陳設加入藝術品來點綴;而又就算是有展覽,也以藝術生活化之名,和空間本身的商品物件結合在一起;甚至僅是透過類似畫廊空間中的室內設計,來詮釋商品的主體性。LIGHTWELL呈現的是從選品到展覽中,文化傳播及美學觀念萌生的永續性效益。

在城市文化中的有機型態與光譜性

我希望LIGHTWELL可以成為亞洲藝文與時尚的新地標,可以激發顧客對於時尚的觀察力,以及藝術的鑑賞力,並可以打開台灣和不同國家之間的美感交流和對話,我是希望這裡共融不同的文化,並具有自由度。-LIGHTWELL主理人李品濤

LIGHTWELL相較於其它商業性藝術機構而言,比較特殊的面向,在於其相當注重地區紋理在時空推演之下的脈絡,所延伸而出的文化意味,並思考如何將其與當代及未來性進行結合。也因此在成立之初,執行長李品濤便對於區域內的歷史脈絡進行調查及研究(如該地區在日治時期及美軍駐台期間匯聚了當時最流行的餐廳、商店、酒吧等,體驗各國文化之間的交融),並與團隊們進行討論,最終呈現了一個以文化氛圍為動態構成的未來性空間。
LIGHTWELL空間外觀照。圖/LIGHTWELL提供
值得一提的是,針對空間的未來性這一點,李品濤並非僅是將其視為一個單純提供高質量體驗的場域,更進一步的是思考如何將場域的特殊性觀點發散出去,特別是本身LIGHTWELL身處在一個交通極為便利且繁榮的地段,也希冀藉由點至面的推廣,結合區域內的藝術場館及零售單位,如MOCA、新光三越等,讓藝術的多元性可被看見;同時也藉由網路之間社群的相互聯盟,達到文化美感的縱深效益。
LIGHTWELL的經營概念近似於近幾年來受到所有電商平台關注的OMO(虛實融合,Online Merge Offline)經營模式,主體是以人為核心的消費體驗。不過比較不同的是,由於加入了藝術性展覽的品牌認同,因此在這個模式的經營之中又被導入了實驗性的加值,使得圈定的族群又會隨著時間的推演,以及不同文化內容陳述而擴張。特別是在科技革新及電子商務普及化的情況之下,空間承載的商品量已比不上網路,而要如何透過建立在質感基礎上,衍伸而出更多的體驗,讓觀者願意前來館內,才是目前整體時尚文化產業關注的焦點。
LIGHTWELL空間照。圖/LIGHTWELL提供
也因此,LIGHTWELL在這個即將邁入二十一世紀三零年代的時間進程當中,選擇以文化的對話與交流來重塑藝術機構的實驗價值,是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前瞻性,一方面既可以培養人們對於美學的興趣,另一方面也可以此為「試點」,由區域紋理的藝術性發展,觸及至整體城市,甚至是跨越國際。在反觀數位時代資訊落差已幾乎到零的前提之下,LIGHTWELL以有機型態般的策略,如同光譜的角色,試圖連接機構之間的文化交流與體驗,梳理商業與藝術之間的價值平衡。
不過LIGHTWELL之所以能如此有藝術上的能動性,除了在經營理念上的長遠規劃以外,同時也立基於突破典型藝術機構中常見的白盒子空間語彙。最重要的是團隊本身對於創新概念的接受度,他們並非以媒材的範疇來定義展覽的結構與空間詮釋,更多的面向關乎於在媒材框架外的關係美學(relational aesthetics)體現,如藉由跨媒材之間的運用,呈現一個具有和當代意識連結的主體情境,並和觀者產生對話。或者也可以說類似於由美國藝術評論家羅莎琳‧克勞斯(Rosalind Epstein Krauss)所提出的一種「遞歸結構」,指涉的是不同媒介之間交錯之下所孵化的美學觀。LIGHTWELL正以一個開放性的思維,塑造一個嶄新的美學常規。
圖左至右:LIGHTWELL主理人翁小涵、李品濤。圖/LIGHTWELL提供

LIGHTWELL高德亮LUPA城市紋理當代藝術
REACTIONS
喜愛

7

好美

2

0

2

厲害

13

猜你喜歡

view all